[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206》「飘舞的剑」(4429辑)

晨间寄语
宇宙有多大?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得到的。我们看到的天空已够大,而当科学家以光年来解释天体的时候,我只能用两个字来欺骗自己,那叫“懵圈”。可能这两个字是最好忽悠人的,至少,先把自己忽悠了,这是一种安慰,因为懂得太少。
小时候,长辈们指着满天星星,说我们每个人会是那其中的一颗,相不相信是各人的事。但是灵魂一词谁都听说过,灵魂是否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被这个词忽悠,而且相信它的存在。由于灵魂一说在人类社会进程中由来已久(百度上说有2~5万年),让人恐惧死亡的同时,又寄希望于死后灵魂得到超脱和慰籍,但是始终找不到一种确切的方法来证实它。科学家用磁场、多维元素、无数次元世界、或空间碰撞…来作试验,都没有得出很好的结论。有说清楚了的,也有说不清楚的…。我在恍惚间,似乎与科幻小说家们有了另外一种认识,可能肤浅得可笑,又算再忽悠自己一回。
最现实的感觉,梦与灵魂有近似之处。往好处想,人把自己的死亡界定在梦里未醒,可能就没那么紧张了吧。梦境的好坏,好像也是在心悸里,既有现存也有未知,场景转换而又飘飘渺渺,身不由己。如果古人和现代人一样,谁都没有过死后的经历,那么,古人会把前述现象描述为灵魂的存在也说不定,而现代人最最简单的解释:日思夜梦。只有解释,没有如果。事实上,人在梦里的任何行为,主角与配角都是自己在树造,那种树造还是身不由己,也只有自己知道,没有天堂那么好,也没有地狱那么可怕。任何人既不能干予,也参与不了,所有的答案都在自己。所谓夜游症,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灵魂出窍,其现象太少太少,被现实中的人碰到,也就变成鬼了。而经历和看到这种现象的人,又有几个?见到了,便人云亦云,对吧!
人上了年纪,虽不像小孩子天真烂漫、富于幻想,但对未来或现实,会找寻自己的方法以面对,慰籍?坦然?固定?在乎与不在乎?…应该都有,只是心照不宣而已[OK][合十]!
新的一天,早安!
2023.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