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堂寺迷踪
作者:陈玉梅
(一)见人不见寺
休息日,约了几个好友去爬山。
酒泉金佛寺有座山,呈丹霞貌,当地人称之为个“鬼脸丹霞”,可见该地地貌之奇特,去年过年休息无聊,曾和家人去过。那次的出游经历,至今不忘。尤记的在我匆匆的计划和组织下,一家人两辆车大小10人兴致勃勃的出发了,可根据友友提供的方向地点,穿过了无数个村庄,敲了好多户家门,也没有找到要去的地方,因为过年的关系 ,家家到是也很热情,有主人邀请我们进去喝茶取暖,真的很是感激。兜兜转转,眼看夕阳西下,天色将晚,目的地还是没有找到,却在一条河坝的对面看到了一座孤庙,经幡已然颓败脱色,破破烂烂的在寒风里呼呼啦啦扇来扇去,周围被各种柴草和树木包围着,树间用什么东西吊着“悬堂寺"三个字,周围没有村庄和人家,河坝里的水结冰了,上面残雪覆盖,两边坡道上长有一墩墩的芨芨草,在寒风里料峭,河面上一截简易的断桥摇摇欲坠,小外甥眼睛尖,大声喊,“有人,有人,河里有人,”定睛细看,可不是嘛,对面河道里有一位黑衣黑裤的人在取水,太远了看不出年岁,看到对面的我们提起水桶快速的隐在了寺庙的后面,任凭我们千呼万唤再不露面,这种场景竟让我莫名的想起了杜甫他老人家的那首诗“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不正和此景“仓然提筲归蓭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吗!”心里不觉好笑。然没高兴太久,就出了大麻烦,许是太无聊了吧,几个人把车开到了河坝的冰道上,初时还比较小心,车行的慢,后来看冰结的比较厚实,便在冰面上玩开了漂移,惨了,伴随冰面破裂的“咔嚓”声,其中一辆车的两前轮陷进了冰窟窿里,眼瞅着天色越来越暗,寒冬腊月,荒郊野岭,了无人烟,这可如何是好,几个人又推又拽,无奈冰面湿滑,车没拽出来,到是冰窟窿越来越大,车轮越陷越深,孩子们又冷又饿,大人们急了眼,所幸车上随有一把铁锹,连砍带削的整了一大堆芦苇树枝塞在车轮下面,又把车上的座垫拆下来垫在树枝上,老少齐上,在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里,成功的将车从冰窟窿里解救了出来,不容易啊!几个人累的精疲力尽,互相看着满身泥水的狼狈样子哭笑不得,得,这年过的也是真有意思啊!休息整理期间,我向旁边的一座小山爬去,山体土为主,间有碎石,此时夕阳已尽,远处的祁连山暮霭沉沉,近处的山白雪皑皑,裸露出的山体呈红褐色,曲折蜿蜒,山谷里野草萋萋,山下无村庄无炊烟,只有我们来时雪野上压出的两行车辙伸向远方,山顶有一座孤坟,无碑,不知道是谁家的故人,许是山风太大了吧,突然间感觉后背凉飕飕的,有点后怕,便以最快的速度逃下了山,期间还摔了一跤,手掌蹭破了皮,磕破了我过年的新裤子,在家人诧异的眼光里故作镇定,装模作样的拍了几张野芨芨的照片,妹妹八卦的问我,“姐,被鬼撵了吗?上面好看不?”“好看啊,美不胜收,天苍苍,野茫茫,北风猛鬼枯草藏,山下不见牛和羊”,惹的妹妹一记白眼。孤僧老寺,残雪断桥,欲暮昏阳,荒丘独冢,因为我们无知的闯入而叨扰了他们的宁静。

这趟“鬼脸丹霞”之游,最终以因为我情报不明组织不利以一碗半生不熟的羊肉泡作为补偿而失败告终。如今再次踏入,不知道又是怎样的境遇与故事呢。

(二)见山不见寺
这次出行,牢记上次的教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几个人双肩包里都鼓鼓囊囊的装满了食物和水,在导航的帮助下直达金佛寺 ,路两边的农田光秃秃的已经没有了庄稼,只有土埂上的野芨芨和躺在地里一捆捆的玉米杆静静的晒着太阳,有柳树还残存些许绿意,说实话,我很佩服柳树这种春天不畏严寒,秋天不惧风霜的风骨,看似柔弱,却在春天第一个开出嫩绿,秋天最后一个落叶,就连人人讨厌的柳絮 除却健康的角度,我也觉得是极美的, 鹅毛轻漫,雪非雪,雾非雾。
时隔一年,已经忘了是不是上次走过的那条路,三叉路口处遇到一位开三轮车的老人 ,在老人的指点下车辆进入一条土路,坑坑洼洼的乡村土路黄土飞扬,在渐行渐进中可以看到远处高大雄伟的祁连山那一条条白色的雪线,依山而立的是另外一条红色的山脉,山体褐红、青绿、灰白相间,如果把祁连山看做是一 位伟岸的丈夫,青衣白帽,那么这座身着彩衣的红山就是他娇人的妻子,历尽岁月,不离不弃,相依相偎,走过了几多世纪。在经过一处河坝时车辆脚踏板卡在了一块大石头上,前进后退不能,完了,一年前的故事又要重演了吗?村里一位骑着摩托车的大哥热心的帮我们拾石垫路,帮我们一起把车从卡住的地方推了出来,大哥年龄不大,姓李,因为劳作,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一下,纯朴、善良,对我们的道谢不好意思,露出腼腆的笑容,告诉我们为了保护祁连山,悬堂寺被封山了,游客进不去,沿着这条土路一直往前走,看到有一处庄子,可以把车停到哪里,徒步走进去看看近处的景,在往里就有人看守了,听完大哥的话,我们不免有些失望,但既然来了,怎么着也得去看看。举目远望,苍山横亘的山脚下有一处孤零零的土黄色的庄子,周围戈壁石滩,枯草遍野,不仅疑问,这样的地方还有人住吗?大哥说这是他家的老庄子,早已经不住人了,只是因为庄周有自家开的20多亩荒地,每年种植、浇水和收割的时候才上庄子上歇歇脚,这条土石路就是他们一家人开出来的,看着大哥憨厚黝黑的脸,不仅对他肃然起敬,现代人早已经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一部分人变的奢靡、堕落,随遇而安,孩子们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经不住稍许的打击和挫折,没有理想和信念,对愚公移山的故事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然而,却仍然有一部分像大哥这样的榜样在我们的身边,他们坚强,对生活充满热情,不抱怨,不放弃,在家乡的土地上耕耘,收获属于他们的喜悦,我喜欢我们中国的农民,不仅因为我是农民的女儿,也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受过伤,流过汗,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一辈辈的子子孙孙,土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给予我们一双勤劳的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在如今这样混杂的多元社会里没有随波逐流,还保留着那一份草根和纯粹,这位大哥和他的家人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和学习。
沿着这条有李氏家族独家开拓的小路,车辆晃晃悠悠的行进,看出来今年雨水多,戈壁滩上的骆驼刺、梭梭、芨芨草虽然干枯但很繁茂,倘若是夏天来 ,想必这里也会是绿色的海洋,应该也是极美的。车辆行驶在空旷的大戈壁滩上,像一艘随波逐流的小船,孤独、渺小如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大海里的一朵浪花。

没想到近处看老庄竟然这么大,占地数十亩,四四方方,有三层楼那么高,黄土夯筑,墙体厚重,外墙有风雨催毁的坑洼和夯筑时固定立柱留下的孔洞,与长城的建筑风格相同,四角上面留有垛口,周围有几颗沙枣树,枯木虬枝,墙角有一块青石凿成的石磨,中间的木制转轴已经腐朽风化了,石碾不知道被什么人滚到了门前的那颗沙枣树下,像一对被人强行拆散的恋人,与石磨遥遥想对,深情相望,石碾旁的沙枣树还活着,枝繁叶茂,上面结满了殷红色的沙枣,像一粒粒小小的相思豆,摘了一个尝了尝,有点涩,有点甜。如果不是极不协调的那两扇小木门,我几乎以为这是一座古堡,脑子里冒出了那首喜欢的歌词“大漠的落日下,那吹箫的人是谁,荒凉的古堡中,谁在反弹着琵琶”,豪情万丈,刀光剑影,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拍摄西部片的影视基地啊!感叹之余,李大哥骑着摩托车也到了,我们迫不及待的问起这座古堡的历史,原来,这是李大哥家的祖产,建于道光9年。祖祖辈辈一直住在这里,我查了一下历史,乖乖,183年,这座古堡已经建了将近2个世纪,却还保存的这样完好如新,李大哥自豪的说“我爷爷说这庄子的墙结实的很,当初’马家军’的炮都不管用,最后结的人梯才进来,在里面海吃海喝了三天,好在没有伤人,最后把家里的钱财吃食拿了个一干二净才走”,哦~这可有意思了,看来这古堡的历史还很渊源啊,我们向李大哥提议上堡里看一看,大哥欣然同意了,开门时看着这极不协调的门,问李大哥,“这门不是原来的吧,怎么这么小”,“可真被你问对了,这门是后面装上去的,我小的时候见过这门,又高又大,上面雕着花和鸟兽等,因为年程太长了,木头有些朽,被羊给顶的掉下来没法装了,就又换了个新的,门框太大了,就用土砖填了一下,”说话间,李大哥把门打开了,看着里面一地的砖石瓦片和破破烂烂的建筑,我大失所望,我原以为这样高大气派的堡里应该是雕楼画栋,古香古色,却原来是我古装剧看多了,只见左边是一排羊圈,右边有两间近代小屋,屋顶一个大窟窿,连窗玻璃都没有,里面放有铁锹,斧头等农具,对面的那几间屋子看起来倒是占地不小,中间是客厅,东西两个厢房,但是完全失去了住人的资格,墙倒屋衰,椽檩一半掉下来搭在断墙上,整个屋子摇摇欲坠,很难想象当初这样的高庄大院里是怎样的繁一番景象,脑补了一下,是电影里的乔家大院吗?李大哥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其实我们全家早就不住这里了,因为离村里远,又没有电,吃水也不方便,96年我们便举家迁到了山下的村子里,这里除了种地和浇水,我们也很少上来,这里基本上就废了,因为是祖上的产业,在加上墙高地方大,就做了羊圈做养殖。”看着深蓝悠远的天空我无语问苍天,当城市里的年轻人为寸土寸金的婚房而苦恼时,谁能想到这样高屋建瓴的古堡里竟然是羊羔们的家园,“李大哥啊,你是真土豪啊!你好歹也是有地产的人吧,把里面的房子整修成原来的样子,又靠着红山丹霞这样的旅游资源,挣钱发财那是分分钟钟的事呀,还开什么荒,种什么地呢!”,听了我的话,李大哥憨憨的笑了,“老爷子不让,说来的人多了,就把啥都破坏掉了,又吵又闹的,先人们不高兴。”我对着苍茫茫的大山深处不知道在哪条山沟沟里那位孤独的牧羊老人行了一个长久的注目礼,“真是一名睿智的老人啊!,你是我见过的最称职的司阍人。”离开古堡时,李大哥又反复交待了一下我们的行走路线,让我们一定注意安全,在李大哥的叮嘱声里,车沿着山脚崎岖的土路又前行了一段,路上落石和沟渠太多,行进越发困难了,便决定把车停在这里,徒步走进去。
据记载,丹霞地貌是上世纪30年代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龙潜平山五彩脊,凤起峡壑散锦羽。宫坻神阙天造就,赤壁红瓦自成体。轻衫烟箩朦胧面,重裘霞辔飒彩衫。风霜残岩裁灵兽,雨雪蚀貌雕诸神。眺断南山涌白浪,入目缓麓皆渥丹。晴日客嚣添彩翼,黯月星移伴晨曦。”这是我参观游览完张掖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峡谷和冰沟丹霞后的感想,七彩丹霞层理交错、色彩斑斓,有红、黄、白、绿、蓝五色合调,顺山势起伏状如波浪。平山湖大峡谷峡谷幽深、峰林奇特,色彩与山峦融为一体,山壁蜿蜒,峰势峥嵘,石林纵横交错。冰沟丹霞为“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在风化、水蚀 ,岩浆沉积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状如城堡、宝塔、圆柱、峰林状的地形,雄伟神奇,叹为观止。我们嘉峪关黑山湖后山也有一丹霞山,色彩以红褐为主,间有青绿,层次起伏,下有湖波鳞鳞,也是美不胜收。相比而言,红山悬堂寺丹霞也有它独特之处,红、褐、青、灰白,大片的颜色互相掺和交替,山体半面赤橙半面青灰,顶戴褐冠足踏墨靴,豆衫茶裤,山峰凌厉,造型奇特,坡陡多为沙石,野草灌木稀少,想爬上去竟然无从下手,只好顺着蜿蜒的山涧前行。山涧里怪石嶙峋,雨水冲刷下来的褐红色泥土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背阴处有积水结的冰沟,踩了踩还冻的挺结实的,这里早晚温差还是很大的,涧中多芦苇,芦花洁白、轻盈,长的很高,人走进去像进了青纱帐,只露出若隐若现的脑袋,风吹过,摇熠生姿,飞絮满天,迷了眼,迎着太阳,如梦似幻。细长枯黄的苇叶密密的阻住了前行的路,刮在脸上便是一道道或红或白的印记,时有落峡、暗坑,手脚并用,分枝开叶,艰难前行,两边山坡上长有许多不知名的植物,已经干枯,其中一种我认识,是一味叫延胡的中药,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看样子这山中宝贝还挺多呀!开阔的地方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或圆润或尖锐,青石为主,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画面石,上面一头长角的麋鹿跪卧在地上似饮水似休憩,活灵活现,可惜有点大,不方便带回来,那么,便让它继续留在这里吧,这是大山的精灵,不属于城市的灯红酒绿。兜兜转转,几个人在山涧里转来转去,找不到一条上山的路,期间试爬过几次,都因山体太滑而失败告终,山里手机没信号,几位都是业余户外爱好者,没有专业的登山工具,便不再冒险,沿着原路返回,在再次经历一番爬高上低之后,终于找到了一座可爬的小山头,虽然有些小难,倒也可行,站在山顶极目四眺,半是水墨青山半是滩,古堡静静的睡在哪里,像岁月长河里静卧的一块砖,写满了故事。“丹山有寺觅无踪,古堡但见司阍人。山有魂兮携连理,鹿有灵兮跪青山。”
这一次,没能找到悬堂寺。
儿子老说我 “妈,你无聊不,有些地方你都去了无数次了,有什么意思呢?”我笑笑,“你不懂,所有的故事都少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发生的故事,但不同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结局,你知道蝴蝶效应吗?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可能会是阳春白雪,也可能风雷雨暴,春有柳,夏有雨,秋有明月,冬有雪,你吸着四季的风,呼着四季的空气,可曾感觉无聊,所有的细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一片树叶,初看颜色,再研脉络,举起来,对着阳光,你可能会发现有风吹的痕迹有虫磕过的筛眼,叶有它的内涵,春天你欣喜他的嫩绿,夏天你欣喜他可以为你遮阳避雨,秋天欣喜他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娇艳,冬天,也许会是留在树稍上久久不落的坚强,所以,一个地方不能说你去了多少趟,而应该说你看了多少东西,地方只是人们便于记忆给它起的一个名字,地方很大,大到无形,名字下面才是我们细细品味的东西。两次悬堂寺之行,一次见寺不见人,一次见山不见寺,但额外收获了一座古堡,如果你下一次来呢,你又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万物无形,众生皆不同。”
作者简介:
陈玉梅,甘肃省嘉峪关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爱好写作与阅读,有多篇散文及诗歌发表于当地文学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