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老师诵读
85节 86节
87节
88节
音频合成阳光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棵树第85节》
连载85
想起刚才和陈美凤一席谈话,李春林觉得暗自好笑,今天怎么像政工干部一样做起病人的思想工作来,又怎么像学术讲座一样自导自讲个不停?庆幸的是最后陈美凤还是有所触动了,他暗自庆幸,心中觉得一阵少有的快意。
三天后, 陈美凤主动要求出了院。
两个月后张怡静也到市中心医院进修妇产科。两人都在两个医院住集体宿舍,两人每月合计只有96元工资,租不起房,住不起旅社,只有晚上或周日无值班时才聚一聚,逛逛街。
多两天李春林就要进修结束,回谅山了,这天,正好是星期天,两人相约到人民广场散步走走,那里静逸宽广,是晚上情人幽会的好去处。
两人顺着外马路往广场方向并肩默默地走着,走着,冬日矫阳洒落在俩人身上觉得无比的温暖,舒服,但彼此心里都如五味陈醋在翻滚,李春林想挽起爱妻的手,张怡静立刻把手抽开。“大庭广众的,不怕羞”,说完径自走向路边。
突然,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快步走到前面一个中年女人旁边“啪,啪”甩上两个耳光。
“你这个臭姿娘,叫你不要来,你偏要来,来,把钱给我。”说着右手往女人的口装里一抓,拿着钱扬长而去。
众人以为两夫妻吵架,没人理她。
“哎呀,我的钱呀,我的钱呀!”过了一会,女人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不是你老公拿走了吗?”路人问道。
“那不是我的老公,我不认识他,天啊,那是我刚买猪的钱呀,天啊!”那中年女子软瘫在地上哭成一团。
那个男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目睹刚才惊险的一幕, 张怡静自动地把身子往李春林靠近。
“那小偷也够绝的,想不到会来这一招。”张怡静惶恐地说。
“真是贼是小人,智过君子啊。”李春林慨叹道。李春林又说: “三个多月前,我在公车上,见一个小偷偷了一个女人的钱包,女人发觉了立即去抢回,那小偷却恶人先告状说‘怎么,我拿在手上的东西你还敢抢去吗?’两人争执起来,车上的人不知底细,不敢帮腔,幸好那女人还有两个同来的男人,着着实实地把那小偷揍一顿,抢回了钱包。”
张怡静听后说:“我六八年在市保健院实习时,在公车上钱包也给人偷过,真好笑,钱包里只有二角元。”
“ 那小偷也不倒霉,有美女给他出公车费哩。”李春林打趣地说,那时公车费四个站以内才二角元。
俩人不知不觉已走到人民广场,只见树枝光秃,黄叶飘零,唯有雪梅和几棵塔松仍然青翠依旧,偶有稀稀落落地几个人影在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俩人信步踱到海边,港湾停泊着几十艘船只,在水面轻轻地摇荡,暖融融的阳光投射到海面上,海水反射出鳞鳞的银光。对面礐石山,亭楼交错,红墙绿瓦格外显目。李春林和张怡静还记得八年前那次“七.二八”强台风,竟把一只五千吨的大船送上半山腰。南面的牛田洋部队驻地成了一片汪洋,成千的官兵手挽着手站在海堤上,高喊着: “人定胜天,众志成城”的口号,千口一音大声地念着: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毛主席语录,倾刻间,一个巨浪盖过人堤,人堤突然无影无踪,只有少数幸存,后来统计这次强台风死难540多人,其中死难人员中好多还是刚毕业下去锻炼改造的大学生,还有解放军。想到这里,一阵冷风袭来,俩人不禁打了一个寒噤,自动地往对方靠近。
待续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棵树第86节》
连载86
俩人清楚地记得,九年前的第一次认识,那次突然的暴风骤雨却造就了两人终生相扶,不离不弃。
“怡静,如果现在再来次暴风骤雨,我们还会各奔东西吗?”李春林感慨地问。
“现在你奔逃到哪里,我就追到哪里,永远不分不离。”张怡静把李春林的大手拉得更紧娇声说道。
“你的人在哪里,我的心就在哪里,什么也不会把我们分开了。”李春林只觉得一股热流上涌,紧紧地把张怡静揽入怀中。
张怡静轻轻地推开李春林说: “别给人看见。”
“你回去后把宏坚接到谅山吧,你家连米吃都没有,会饿坏的,上次我妈要带淑娟去东华楼看哥哥,淑娟还说‘我不去哥哥那里,那里无米吃’真可怜。”张怡静眼圈一红,眼泪就掉下来了。
张怡静俩人来鸵江进修后,只好把淑娟交由外婆带在家,宏坚放在东华楼爷爷那里。
东华楼每人平均不足三分地,且公购粮任务重,一年省吃节用只可勉强解决八个月口粮,另四个月只好吃面,地瓜和其它杂粮,生活甚是艰苦。淑娟和外婆去过两次看哥哥,都是吃面,她是吃怕了。
李春林抹去张怡静脸上的泪水,安慰说: “别担心,小孩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最安全,他(她)们都当宝贝一样看着,我回去后就把宏坚接到谅山带在身边。你在这里要安心学习,为了我们的将来,也为了孩子的将来。”
张怡静默默地点了点头。
“快中午了,我们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它们好几个月没见面了,吃饭后我们就在大华旅社开一间房住一晚吧,我有带着单位证明和结婚证,下午才回医院拿衣服吧。”李春林看着爱妻说,那时,男女住旅馆必须要提供单位证明和结婚证。
“那要好多钱哩。”张怡静脸上带着羞涩地说。
“不怕,我身上还有二十元,够用了。李春林说道。
饭后,俩人来到大华旅社,那时旅社都是公办的,负责登记的服务员是一个五十左右岁的老头,他戴着老花镜把证明看了又看,又拿起巴掌大的结婚证认真检查一番,当时的结婚证连相片都没有,老服务员抬头端详了俩人一会,开口说: “就住302吧,每晚5元,交押金5元,一共10元,明天十二点前退房。”
办完手续,两人来到三楼,开了房门,里面只有一张一米二宽的高低床,一副办公桌椅,一副水桶,面盆,口盂,一个暖水壶,两个水杯,一台小电风扇,床上放着半新旧的棉被和一个白色的双人帎,蚊帐上还有两个布丁,卫生间是公用的,在走廓的东边,中午不供应热水,虽然简陋,也只好将就一天了。
上完卫生间,房门一关,两个热血青年就情不自禁地紧紧地搂在一起,很快地把几个月来积蓄的爱火尽情地燃烧起来。这几个月来,夫妻俩人虽然是几乎天天都见面,但只是限于访友,逛街,聊天,根本没有地方可以让他(她)们尽情地亲热一番,临别时都给两人留下无限的思恋,失落和遗憾。这种思恋和失落比异地相思的恋人更难熬,更遗憾,这种心的煎熬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体会。虽然人民广场是晚上情人幽会的好地方,有些人还会就地解决,一到早上,清洁工人那不堪入耳,喋喋不休的咒骂声使人厌恶至极,李春林和张怡静是明媒正娶的合法夫妻,如何敢在此场合做苟且之事,况且若给巡夜的人发现,扭送派出所,这个脸可丢大了,要在旅社开房,每月两人96元的工资,哪有闲钱让你风流快活?
真是:百日只见水中月,今日享尽枕上花。
李春林回谅山卫生院后,把宏坚接到谅山,后来又把淑娟和岳母也接来谅山,毕竟在单位各方面条件比家里好,也可让张怡静安心学习。
李春林回院后,在卫生局的支持下,他很快地把手术室建立起来,开展了外科手术。张怡静学成回院后又把妇产科手术也开展起来,当年农村又普遍实行两孩化政策,计划生育工作成了中心工作,为了配合党委的中心工作,卫生院配成两支结扎队,由李春林和张怡静各带一支下乡结扎,最多时这个不足万人的公社,一天就做了42例男女结扎手术,谅山公社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县名列前茅,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扬。
一天傍晚,张怡静下乡结扎归来,邮递员文钦送来一封信及一个包裹,是广西崇左寄来的,张怡静小心地打开信一看,顿觉一阵狂喜,对春林说:“碧兰来信了,碧兰来信了。”究竟张怡静说的碧兰是何方人士,信中所说何事,且待下回详告。
待续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棵树第87节》
连载87
第十二回 张碧兰义邀结金兰 吴书记怒骂詹红记
话说张怡静小心地打开信一看,顿觉一阵狂喜,张碧兰母子经五天辗转,已安全到部队了,张怡静悬挂近十多天的心终于放下了。
只见张碧兰信中写道:
亲爱的怡静姐:
你好!全家好!
几经辗转,路上走了五天,我们才到了崇左,部队给我们安排了住房,几天忙于整理安顿之事,今天基本安置就绪,怕你们挂念,先写几字报平安,请你原谅。
姐姐,非常感谢你和李院长五六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怀孕后,你经常上门为我产检,并再三安慰我,特别是小惠出生时,你连续三天三夜守候在我身边,为我煮饭端汤,为我接生看护,直至小惠安全出生,使我十分感动,我与俊平一说起此事,俊平也十分感动,夸你是难得的好医生,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的恩德,感谢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怡静姐,自结识你开始,你就像亲姐姐一样帮助我,关心我,我那时就想:如果我有一个像你这样的亲姐姐该多好,今天,你如不嫌弃,我们就来个金兰结义如何?我知道,你没有亲妹妹,我也没有亲姐姐,我们就是永远的姐妹,今天就让我大声地先叫你一声: “姐姐。”
我已被安排在军人服务社工作,前二天上班,工作还轻松,俊平的工作很忙,他叫代向你和全家问候。宏坚、淑娟两个小把戏很是活泼可爱,淑娟还说: “阿姨,我们以后去广西看你,你带我们去桂林好不好?”妈妈身体好吧,她已上了古稀之年,带着两个小孩的确不容易,请嘱其保重身体,姐夫作为一个院领导,医政双栖,也应注意身体调节,小惠有时逗她会笑了,顺寄去一套女军服和合家欢一张,以作留念。期待你的回音。祝: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平安!
妹:碧兰执手
一九七九年x月x日
看完来信,张怡静心绪难平,拿起相片端详起来,只见张俊平穿着军装,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英姿奋发,神采奕奕,威武而自信,一副标准的军官形象。张碧兰的脸上挂着甜蜜的笑容,合身的军服更衬托出这个山村美女端庄靓丽,不同凡响的气质,怀中约三个多月大的宝宝,白胖可爱,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似乎在闪动,右手伸出,指向前方。
张怡静又拿出军服穿上,很是合身,低头左顾右盼,拿镜子照了又照,觉得自己顿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李春林打趣地说: “真像个女军医”,张怡静调皮地说:“那你以后可好好听军医的话啊!” 说完满意地,把衣服和相片收起,藏进了箱里。
张怡静和张碧兰认识是从六年前开始。
张碧兰是当时谅山“兰娇瑞双梅”五朵金花之一,想不到这五朵金花后来变成五只金凤凰,飞出谅山,飞向全国各地,或是从军,或是从医,或是从教,张碧兰还官至正处级。她长相靓丽,性格活泼,待人纯实,更有一副百灵鸟的嗓子,她的家就在离卫生院十里路的石田大队,当时她已十八岁,在大队当赤脚医生。一九七三年五月张怡静也刚调回谅山不久,一天,张怡静到石田大队接生,自然带张碧兰一同去产家,想不到这个美丽略带羞涩的未结婚姑娘,,虽然只在县培训过三个月,却心灵手巧,干起业务上还很熟练,与张怡静配合得很黙契,张怡静心里一下就喜欢上这个聪明灵活的赤脚医生了。张碧兰的父亲是大队干部,张怡静下乡时,大队常安排在她家吃饭,所以两人都很熟悉。 20岁那年,张碧兰嫁给同村的军人张俊平,后来张碧兰被抽调到公社“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当上女主角, 宣传队解散后,又被安排到瓷厂卫生室,她和张怡静接触就更多了。
待续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棵树第88节》
连载88
一九七九年春节,张碧兰已怀孕八多月,当时张俊平已是营级干部了,春节前后,中越边境关系紧张,部队进入紧急备战,禁止对外联系,春节后,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张俊平随军入越,张碧兰心如油煎,彻夜难眠,担心着丈夫的安全,张怡静不时地过去探望安慰 ,带去一些近日的报纸给碧兰,那时还没电视和手机,张碧兰能得到消息就是靠报纸和有线广播了。
“怡静姐,俊平三个多月都没信息了,真让人担心。”张碧兰含着眼泪,忧心重重地说。
“碧兰,你即将临月了,千万要注意身体,要注意添加营养,对大人和小孩才有利,俊平吉人自有天相佑,你别太担心了。”张怡静拉着张碧兰的手安慰说。
“我真命苦,别人怀孕生小孩,有丈夫日夜伺候,我连丈夫的音讯都没有,还要整天为他担惊受怕的。”张碧兰抹抹眼泪说道。
“唉,作为军人的家属,确是不容易,丈夫为祖国作贡献,做妻子的就准备要为他的家庭奉献,让他在部队能安心。我们女人能做的也只是这些了,你看,我那个李春林,打理着全院的事,家里的事和两个小孩都丢给我和我妈打理,他也很少操心的。”张怡静对张碧兰诉说。
张碧兰摸着肚子说: “怡静姐,我今天觉得腰有点不舒服,下腹沉坠坠的,不知为何。”
“你躺下来,我给你查查。”张怡静扶着张碧兰,让她慢慢地躺下。
“胎头已入骨盆了,胎位正常,多十天就是你的预产期了,应叫你妈妈过来了,有时也会提前几天产育,虽然你妹妹在这里,但他不懂临月产育的事,到时小孩的衣服,消毒纸巾等,我会给你准备。”张怡静对张碧兰说。
“那太谢谢静姐了。”张碧兰感激地说。
“俊平是细心的人,小孩的名都起好了吧。”张怡静身体往张碧兰挪近些,关心地问。
“我怀孕消息一告诉他,他高兴地立刻回信,给小孩起了名字,说:如果生男孩就叫小军,生女孩就叫小惠。”张碧兰心灌蜜糖似的答道。
“好呀,俊平真会想,你要是生男孩,他想让他当兵,当他的接班人,扛枪保卫祖国,你要是生了女孩,他希望女儿像你一样贤惠漂亮呢。”张怡静赞扬说。
“想得美,还想让儿子当兵,他一个人当兵,三个多月不来信,都让我的心牵挂得要掉出来了,再搭上一个儿子,干脆把我的命也要了。”张碧兰精神恍惚地说。
“别想多了,碧兰,俊平那么爱你,一定是他不方便写信,一旦来信了,定是立功报平安来了。”此时此刻,张怡静只有这样安慰她了。
“我只要他平安回来就心满意足了,不在乎立功不立功的。”张碧兰用心回答说。
县里来了召开妇幼会议的通知,李春林把通知拿给张怡静,张怡静看完往桌上一放说: “你跟上面请假吧,碧兰这几天就要产育了,我不能走开。”
“好吧,我打电话去请假,她们有什么任务布置再告知我们。”李春林自然支持老婆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