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教师,做班主任才最有成就感。说到书籍,《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给我工作上的启发和帮助最大。
我是一名男教师,多年前学校安排我担任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后来参加一个班主任培训活动,导师们推荐了郑英老师的一本书——《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最开始,我真的就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阅读。渐渐地,我被郑英老师班务工作中的锦囊妙计吸引住,仅用两天时间就把书读完了。

合上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定要像郑英老师那样把班主任做得有滋味。
首先是调整好心态。不把班主任工作当负担,心态好了,不急不躁了,我眼里的几个“调皮蛋”似乎也没有之前那么让人讨厌了,繁杂的班务工作也慢慢变得井然有序了。
其次是细微处用心。“暖色语”称谓就是我从《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中学到的。平常,我习惯称呼学生全名。读了这本书,我就试着这样做:省略姓氏,如“李小明”直接称“小明”;名字只有一个字的采用叠词称谓,如“李明”直接称“明明”;某方面有特长的同学可以采用“借指法”,如小明篮球打得好,称他“小姚明”……“暖色语”称谓让学生觉得有新奇感,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从诸多细节入手,家长和孩子都感受到了班主任的用心和真心,家长也开始积极配合学校管理。
第三是真正爱学生。郑英老师在书中这样讲:“师爱需要通过教师的具体教育言行来承载,并以实践的态度融入教育。”所以说,爱孩子警惕空谈,要聚焦到具体的言行中。孩子感冒了,我摸摸他的额头,提醒他按时吃药;孩子写字姿势不对,我一遍又一遍地纠正,不厌其烦;孩子进步了,我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个微笑……总之,爱孩子,就是要把每一个孩子都装在自己的心中。
从那以后,我一直努力这样做。记得2018年秋季结束,我用“诗歌体”给班上的54个孩子写了54首“评语诗”,每一首都是原创,都是针对孩子“量身打造”的,总字数超过5000字。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够把每个孩子的表现记得那么清楚,其实平常我就关注孩子的点点滴滴,所以在书写孩子评语时,那真就是“文思泉涌”,字字句句真实又深情。
如今,我虽然没有做班主任了,但是郑英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依旧放在我的书桌目之所及的地方。每当看到它,我就想起了曾经做班主任的无奈、欢笑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