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与金华》之十四
孔子与金华
9.28日,是孔子的诞辰日。这一天,金华市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的孔氏家庙里,鼓乐齐鸣,编钟悠扬,一群舞者神情庄重,跳起了一种始于西周的雅乐舞蹈--六佾舞。六佾舞毕,一群身着深蓝色对襟衫的孔姓女子,排成两列向前行礼:敬香、献帛、献爵…
榉溪村是孔子后裔在江南的最大聚集地之一,现有人口1300余人,孔姓人占95%以上。久远以来,孔氏后人每年都要进行祭祀活动,香火不绝,逐渐形成了一套包括九记锣、六佾舞、三跪九叩、太牢少牢等一套规范有制一的祭祀仪式。该祭孔典礼,入选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久前,榉溪村刚举办了首届“婺州南孔文化周”,来自山东曲阜和浙江衢州的孔氏后裔代表,向榉溪孔氏家庙赠送了“泗婺同源”“衢婺同宗”两块匾额。
孔庙,亦称文庙,全国各地州县几乎都有。但孔氏家庙,只有孔子后裔子孙建造的用于祭祀孔子的才能叫家庙,全国只有曲阜、衢州和榉溪这三处,皆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榉溪孔子家庙,前后三进,由门楼、戏台、前厅、穿堂及两亇小天井和后堂组成,小巧精致,总建筑面积为836.2平方米,其规模为三处孔庙的小弟弟。

说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磐安是浙中的一个大山区,孔子后裔怎么会定居到这么一亇偏僻的山沟沟里来呢?
这得从金兵入侵、宋朝南迁说起。
建炎三年(1129),金兵不断南侵,一路追杀扬州,朝廷只得弃扬渡江南迁临安(今杭州)。
孔子四十八世裔孙孔端躬和兄孔端友(衍圣公)携父亲孔若钧(曾任大理寺评事)、伯父孔若古(中奉大夫、族长)等百余人,随高宗至临安。宋高宗念孔端友等随驾南渡有功,遂赐孔端友、孔若古到衢州择地安居。而孔端躬则携父亲等,继续随宋高宗辗转浙东、浙南等地。
孔端躬(?-1138),字子敬,进士及第,任大理士评事。随驾至台州后,目赌朝中不少官宦在国难当头之时仍腐败不堪,于是萌生辞官弃禄,意欲结庐与草木为邻。于是,孔端躬就带上老父等离台西行,欲去衢州寻兄落脚。由于较长时间在山水间东奔西突,老父亲身体渐渐不支,当行至磐安榉溪时,终于病倒,不久即驾鹤西去,孔端躬将其父安葬于榉溪的钟山山坞中,结庐守墓数年,并种下一株南方红豆杉。红豆杉至今郁郁葱葱,已有893年的树龄了。阵阵山风吹来,树叶每每发出沙沙之响,象是向人们诉说着孔氏家族的历史典故。
宝佑二年(1254),宋理宗追孔端躬功德,以衢州孔庙例敕建榉村南宗孔氏家庙,并赐“万世师表”金匾一块。

于是,磐安榉溪的孔氏家庙,就成了全国三处之一的孔子家庙婺州南宗。
2023.10.11,杨雄彪编写于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