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堂”因太湖奇石“玉玲珑”而名。“玉玲珑”原是北宋年间“花石纲”遗物,此石“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据记载,玉玲珑石以前镌有“玉华”二字,因天长日久,风吹雨溶,字迹逐渐浅没了。到了明代,玉玲珑流落到了浦东三林塘太仆寺少卿储昱的私家花园“南园”中,储昱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玉玲珑就陪嫁到潘家。渡黄浦江时巧遇风浪,玉玲珑翻落江底。不想因祸得福,打捞时,不仅打捞出玉玲珑,还打捞上来一块石头,正好作玉玲珑的底座。相传当时因玉玲珑太重,难以搬运,为抄近路,竟动用关系,凿开城墙。此破墙壁之处,后就筑成了“小南门”。
据说,潘允端十分钟爱玉玲珑,为了便于随时观赏,特意在正对玉玲珑处建一书斋,并以玉玲珑石上的“玉华”两字命名为“玉华堂”,当然“玉华”也有“玉中精华”之意。他晚年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后结集时也以《玉华堂日记》名之。“玉华堂”内的书案、画案、靠椅、躺椅等,都是明代紫檀木家具的珍品。潘允端平生钟爱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的书法,故高悬堂上的匾额“玉华堂”三字是集文征明的字迹合成。文征明的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我们细细品鉴“玉华堂”三字,果然气势雄浑,刚健有力却没有火气,在笔意飞扬的中,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作者简介:朱亚夫,笔名方波、紫来斋等。上海市人。历任《上海老年报》社总编助理兼副刊部主任、《军休天地》杂志社主编、《九九关爱》网站顾问团团长等。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浦东新区杂文学会顾问等。自1964年以来,在海内外200余家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8000多篇,其中不少文章入选《时代领跑者》《文苑剪影》《上海杂文选》等近百部书中,著有《亚夫杂文选》《人生畅想曲》《黄昏风景线》《书斋文化》《杂坛徜徉录》《名家斋号趣谈》等;主编《寿星列传》《三十六计新解》《中华名人书斋大观》《老年生活实用大全》(新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