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心理教育
搜集整理/一棵小小草

青少年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处境,他们可能经历了一些原本不该面对的不好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对于他们的认知有很大影响的,甚至是这些事情已经完全改变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己认知的改变。由于他们年龄太小,没有能力去正确判断哪些事情是可以通过自己的顽强的控制力和努力来改变的。
初中阶段是孩子生命中的一个成长最关健也是最重要的时期,他们每天面临着学业压力,社交挑战,身体和心理上的突变,在这样的诸多情况的负面影响下,孩子很自然的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压力、自卑、厌学”等。作为初级中学的老师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心理疏导呢?如何科学的帮助他们很好的去理解和应对自己的不好情绪和极不正常的问题呢?

首先,作为当今的人民教师务必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倾听与理解,当学生表现出异常的情绪或问题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先让他们尽情倾诉内心的感受。不要打断或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而是耐心倾听,多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和尊重,这是建立师生相互信任和开启心理教育的重中之中。
二)正面认同与肯定,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认同和肯定学生的感受。让他们知道感到焦虑、压力或自卑是正常的,每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和挑战。老师对敢于坦诚面对问题和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赞赏。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更愿意面对和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
三)一起探索问题的原因,通过询问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学生背后真正的问题所在,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
四)提供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旦发现问题后,老师要主动热情的与学生一起探讨应对问题的方法,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鼓励他们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力争提供实际性的帮助和支持,比如,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团队活动或兴趣提升班,鼓励与同学多沟通交流等。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孤单,并且相信自己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能力。
五)持续陪伴和观察,心理引导并非一蹴而蹴的过程,需要持续的陪伴和长时间的细心观察。并保证随时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彻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不惧怕挫折困难。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如果发现问题持续或加重,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咨询的帮助。

人民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和陪伴者。教书育人,不止于教书,更在于育人。只要用心洞察,不难发现每位学生身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闪光点的,如果能把握好,闪光点就会成为学生进步的起点。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通过科学的教育引导,让他们的闪光点和兴趣特长都能实现飞跃的突破,为人生出彩提供更多可能。诚然,真正的好老师,并非仅限于教书上,而是教会学生怎样的学,也不是教学生生搬硬套的没有变通的去学习书本上的,而是要活以致用,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好人,有责任,有担当,愿付出且有感恩的人。
2023.09.10于遵义苦草湾

作者简介 :
石 令,网名 :一棵小小草,贵州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酷爱文学,喜读诗词,追求真善美 ,文章发表于多个网络平台及纸刊。低吟浅唱千般意,舞墨研词万种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