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
残雪文学阅读断想(残雪作品导读)
文/陈小真
我做了残雪十年的编辑,这个文集里的残雪作品,每本我看过不止一遍两遍,甚至有三遍四遍之多。每次看残 雪作品,都有非常多的想法从我的脑海中呈现,每次有想法的时候,我都会及时把这些一闪而过的想法记录下来, 我姑且把这些想法称作残雪文学阅读断想吧。以下就是我在阅读残雪作品过程中闪现的思想火花,我把它们及时记录下来,或许能够给读者一些阅读残雪作品的启示。我希望每个残雪读者,也能手上拿一支笔,拿一本本子,每到阅读过程中有感想,及时记录下来,任何想法都记录下来,这样的阅读过程,这样的记录过程,将是残雪作品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
先锋读者给普通读者的意义就是展示一种特殊的精神运动。要想读懂残雪作品,第一,要拥抱残雪的艺术世界,完全把自己融入其中,不要去做任何的他念。第二, 在进入残雪艺术世界的同时,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残雪 的艺术世界是奇妙的,五彩缤纷的,我们需要有自己相应的奇特相对应。残雪的艺术世界是用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 的。我们可以在阅读残雪作品的时候想任何我们想到的事 情。想到生活层面想象层面的任何事情。不仅仅是停留在 文字意义上的层面,不仅仅是文学层面。我认为读残雪的 作品可以想任何事情,而这些都是有效的。残雪的文本起 到一种激发作用。“让艺术形式感的魅力深入其他读者的 心灵”这一点太重要了,因为这是最艰难的,残雪的艺术 感是残雪小说中最重要的品质,能够把握残雪艺术感的读 者就能够比较顺畅地理解残雪的艺术。因为这种艺术感的 把握很艰难,所有读者需要的是全神贯注地投入,不能开小差。否则自己的思想蹦散,是很难进入这个艺术世界 的。因为残雪文学作品的跳跃性又非常大,这也是给读者造成不少困扰的地方。这是最考验读者的地方。
残雪说:如果你在阅读时没有“说”(不一定是写文 章)的冲动,你就难以成为合格的读者。这就是我说的阅 读残雪的小说必须每时每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的根 据,我阅读残雪的书籍,在小说的页眉上写满了我自己阅 读时的感想,我不去管我写的是什么,只要是我在阅读过 程中想到的,我都写在上面,我时时刻刻把握自己的内心 的脉搏,我内心最真实的感想都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很好 的激发,而且我全部都记录下来了。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 步骤,因为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你在阅读残雪后面的文字 依然会有很多想法,又不记录下来。你的想法在读完一整 本书将难以接续,也就是说你自己也不知道你曾经做过什 么样的心灵触动。但是如果你能够在每时每刻记录自己的 心灵律动,你把握自己的细微的情感变化或者说思维上的 从未有过的感触。这些就是进入残雪艺术世界的密匙。我 认为阅读残雪的作品,带一支笔,随时记录自己心灵的触 动,相当重要。这就是残雪在自己的文章中说的“如果你 在阅读时没有‘说’(不一定是写文章)的冲动,你就难以 成为合格的读者”,“说”的冲动,非常重要。而且不仅要 有说的冲动,还要及时说出来,及时记录下来。因为这种 冲动也是稍纵即逝的。过后你是无法准确把握的。我很珍 视我在阅读残雪过程中写下的那些只言片语,它们将是我 理解残雪作品非常好的素材,是我理解残雪作品的台阶, 在反复阅读这些材料中,我才能更好地把握残雪的艺术。
“它表面上没有结构,不合逻辑,内部却有隐藏得很 深的结构与逻辑,读者必须运用创造力去“闯入”,才能发 现它们。”,读残雪的小说是一种探险,很多人望而却步,很多人甚至说读残雪的小说是一种灾难,因为根本读 不懂。如果是用读得懂读不懂来理解残雪的话,本身就中了圈套。就像类似于西方现代派绘画一样,我在读大学接 触这些艺术作品的时候,我身边的无数人也认为看不懂。 甚至对看这些艺术作品的我都投来一样的眼光,觉得我乖 乖的,可能精神有点问题。这就如残雪所言,他们是思想 懒惰的人,不愿意思考的人。而我,在大学期间,就已经 进入了那些现代艺术的审美之中。我身边的那些人却不以 为然。他们认为看到的现实世界才是真正的可以把握的世 界。那些超越现实的一切对于他们而言他们都不接触也不 承认。当然过了十八九年,这种状态可能好一些。但是另 一方面,对于文学方面的先锋的现代的观念其实不仅没有 进步,反而退步了。如残雪所言这种运用创造力去“闯 入”的读者越来越少了。我们需要这种如残雪一样的作者。同时也要有这样的读者。我能够深深感受到残雪所描 绘的这种读者情况,因为切身体会过这样的不理解,而我 对于十八九年前的对现代派艺术的沉迷,就是一种创造性 的闯入。
残雪的读者可以做什么,这也是我思考过的一个问 题,我是这样认为的,读者读残雪的作品,要把自己完全融入其中,用体悟式的阅读方式进入到残雪的小说里头去,感受残雪的感受,用心感受。开始会有点困难,但是 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带上自己的一支笔,不断把自己阅读的所有感受都记录下来,可以是针对小说本身的,可以是关于自己的,也可以任何东西,只要是在阅读残雪作品 的时候迸发出来的感想,都写下来。这点我认为很重要。 因为残雪的小说跳跃性太大,不这样实时捕捉,很可能会读完了你不知道你在读什么的境地。
残雪自己说:残雪小说的阅读需要这样一些素质:他应当受过一定的现代艺术的熏陶,并具有较敏锐的感觉,因而可以冲破中国传统审美观对自己的钳制,在阅读时进入某种自由的空间,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有艺术形式感的人;他应该可以彻底扭转传统的、被动的阅读欣赏方式,调动起内部的潜力,加入作者的创造。
这段话跟我非常赞同。而且,更巧的是,我的大学时 光就是在现代艺术浸染下走过的四年,这我就知道为什么 我对残雪的作品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了。我看西方现代派 艺术就是如残雪上面所说的那样,用自己的心去感悟,长 期的在一幅作品里停留,甚至有时候达到忘我的境地。在这个时候,我的感情的丰沛的,我的内心也是无比富足的,在本科看画的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我这种“读画”意味 着什么,其实,那就是一种审美,一种走进自己内心的审 美。一直与画作融为一体的审美。
心灵的渴求,在读残雪的作品的时候,确实需要有这 样的一种精神状态,才能够持续下去,因为很多时候,读 者的阅读会没办法进行下去,因为用我们惯常的阅读习惯,残雪的文本就行不通。我们阅读之后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智商有问题,怀疑我们阅读有问题, 因为阅读残雪时时会怀疑自己的阅读水平。当然,也会在这个怀疑过程中不断对残雪文本本身进行怀疑。因为残雪的作品让读者无所适从。
必须说话的冲动,这就是阅读残雪作品的有效方式, 这是我阅读残雪的方式,在阅读残雪作品的时候,我随时都拿着笔,带着自己的感觉进入残雪的作品,想到任何事 情,都记录下来,在残雪天马行空的想象中驰骋自己的想 象力。残雪的文本是触发读者想象的一个台阶,从这里越入无比辽远的未知世界,无尽的想象。
残雪说:那些先锋读者起着引导作用,他们不仅仅是 告诉其他读者应当如何解释作品,更重要的是展示一种独 特的精神运动,让艺术形式感的魅力深入其他读者的心灵,以启动他们内在的机制。
我非常赞同残雪这样的看法,的确是如此的。阅读残 雪的作品,我们不是为了要去解释残雪作品讲了什么,而是我们读到的残雪作品是什么,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每个读者读到的残雪作品的内容,我们要通过自己去描 述,才能够实现。这种描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残雪 说的需要“共谋”。残雪的作品阅读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 的。每一个读者读到的残雪的作品所呈现的是千差万别 的,残雪看重的是每一个“我”读到的残雪作品的真实感 受,而这些每一个个体的“我”读到的感受共同构成残雪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内核与外围结合的更广大的 一个整体,一个艺术整体。
残雪自己说过:“作家就像在自己为自己设陷阱,以便一头栽进黑乎乎的深渊,去体验那无依无傍的、恐怖的 自由感,并且还要回过头来清算这种感觉。”残雪本人就是如此,她所创作的艺术世界,是她一个人的世界,几乎很难让别人理解的世界,在之前慢长的过程中,她都处于 一种极其艰难的跋涉当中,其实在一开始,她也是对自己的创作并没有那么肯定,甚至创作了三十年了。她也被不断的否定,不断的被质疑。但是,这种“一头栽进黑乎乎 的深渊”的姿态却是在这三十年来不仅没有回头,反而更是一如既往。这种坚持,我相信会有涅槃的时候。因为,我坚信残雪并没有在自我重复,她在自己的艺术追求上拥有自己的野心。而且真的在通往她自己的艺术殿堂她会勇往直前。
从精神层面上对大自然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我想残雪是第一人。其他人总是从实实在在的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但是残雪不同,残雪用自己饱含激情的自然之心探 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是残雪特有的自然之心。读懂残雪的 自然观。这方面可以找相关自然理论来论述。残雪的自然 观具有宇宙概念,具有哲学概念。跟一般的自然观不一 样。这方面可以深入阐述。可以作为残雪问题的一个方面 提出来。现在看残雪作品,要带着问题去读,然后找相关书籍佐证。这是寻找问题的的方法。
读残雪的小说就是需要极其“坚韧的冥思”,需要“冷 峻而沉痛的挺进”残雪的艺术世界。从我们的日常世界,要闯入残雪的艺术世界,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每一个读者艰 难地往前走,很多人到了残雪艺术世界门口就放弃了。因为这太艰难,太过于独特,太过于个人化。这是一个厚厚 的隔离层,残雪的艺术世界天然地跟现实世界保持距离, 而且是相当的距离,是与现实世界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世 界。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球型物体,在外面有一层厚厚的保 护层,一般人想要进入残雪这个艺术世界。需要跨越这样 一个球型表面,而且是厚厚的一层表面。这就是隔离了一 般的阅读者。她只对那些经过了艰难跋涉到了球型里面的 人。残雪的艺术世界则是一个整体,有中心,有围绕中心的整个艺术世界。
没有人不能欣赏的艺术,人不但能够欣赏,还能主动 追求这种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这种经历艰难乃至痛苦之 后的艺术才是达到永恒的艺术。残雪的艺术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在残雪的艺术世界,想进入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与日常的审美完全断裂,重新开创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才是唯一通往残雪艺术世界的途径。我似乎能够感觉到这种艰难,以及这种艰难之后获得的审美愉悦。
忽然,是残雪经常使用的词,可以称作高频词汇。从忽然开始,开始了新的情节和故事,这一个忽然就把故事 从前面的情节中抽离出来,进入到下一个情节,中间没有任何铺垫和暗示,可能这也是有些不好理解残雪作品的原因,可以说残雪的小说就是由一个个忽然构成的。思考这 样的行文特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残雪的这种“忽然”带来了什么?给读者带来了什么?把两件完全不一样 的事情组合起来,从一件事情顺利过渡到另一件事情,似乎就是一念之间的意念之事。我想残雪自己对这个“忽然”之后的事情也没有深思熟虑,这就是残雪自己所说 的“自动写作”。每天都有灵感,不需要灵感,也不需要构思,摊开纸来就可以手握着的笔就可以自己往下写(残雪 至今都是用纸和笔进行手写稿创作)。残雪能做到流畅地衔接,这种自动写作是一个什么样的创作机制?残雪本人 在自动写作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不是一种臆想,一种胡思乱想?是一种天马行空的随便写?有没有深意?所写的情节有没有特别的含义?我是这么想的,残雪的 用“忽然”组成的情节本身可能在行文时并没有被赋予深刻 含义,因为残雪在写作之前拥有无限的阅读基础在残雪头脑中已经储存了无数个独特的完整的情节供残雪随意调用,而且,我还发现残雪的小说没有任何的重复内容,这种由没有任何联系的两件事情完美组合在一起的能力,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每一位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对这样的写法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残雪提供了一个可供丰富想象的鲜活文本,这种文本古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残雪用了三十年进行这样的实验文学创作,我用一种完全宽容的接纳的态度,用完全沉浸的态度,进入残雪的艺术世界。我跟随着残雪所描述的景致,它是一个绝对独特的陌生化王国,自由自在的王国,真正进入的人,可以跟随残雪一起 创作,残雪创造了这样一个封闭性王国,只要打开这个通道,属于残雪的精彩世界就在那里,这个世界的独特常人 都难以用语言去描述,但是,我读到的残雪的一小段文字和另一小段文字,用忽然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残雪的一个入口了。残雪精彩王国就在这一个一个忽然连接当中,残雪不断地用随意焊接的这些本来可能灵活却也寻常的情节,由此构成了一个怎么理解是都无法理解的不寻常的情节组合,这种不寻常的组合,我自己的感觉是,它可以让我想我能够想到的任何事情。
突然消失,用正常的思维来看这是不能理解的,但是,在残雪的陌生化王国里,能有多么离奇就多么离奇,能有多离谱就多离谱,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无比不可思议的世界,无法用现实经验解释的古怪的世界。回到这个看守所总不消失的情节,总不消失在残雪的小说中并不多见,消失(忽然)却是常见的。残雪所采用的情节是令人无法理解的,但是残雪要表达的心情则是可以让人理解 的。这就需要在沉浸残雪陌生化王国里才能体会到的心 得。残雪所有陌生化描写背后都有可以让人理解的或者说 每个人都拥有的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这才是真正的文心,所有的文学都旨向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能够进入到作家内心情感世界的读者,应该说就读懂了作家的作品,或 者说能够通过作品进入自己内心情感世界,我认为这也算 是读懂了作品,要不就进入作品世界,要不就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要不就用自己的内心世界进入作者所创造的精 神世界当中去,这种深层次的阅读体验越丰富,人也就在 这种丰富阅读中自我也丰富起来,而这也就是残雪所说的 高层次的读者吧,阅读残雪的作品就是要思考。残雪作品 的阅读是有门槛的,读者不去跨越是很难进入残雪所构筑 的陌生化王国的,首先要去试着进入这些陌生化的描述, 其次进入残雪的内心世界,丰富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 的内心世界,试图与残雪的构筑的这个世界产生共鸣,哪 怕一时半会儿没有共鸣,也不要紧,紧紧抓住思考,一定 多思考,多想,在阅读残雪的作品过程中,可以想任何你 想的东西,我认为这都是一种对自己的突破,对残雪作品 的一种解读……
残雪自己就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因为她对文学的坚守,她对自己的永不妥协,这样使得她的这种魅力一直 在,而且写作越到后来,她越自由,越自如,她不再为任何外在的事物困扰,只为最纯粹的艺术写作,这种魅力是骨子里头的自信,我可以从残雪小说行文中感受到这种自信。“他是个有能量的人。”也让我想到这说的就是残雪自己!残雪是少有的对自己极端自律的人。能够几十年坚持 一种在当时看来并不为许多人理解的文学实验,是需要极大勇气和内心能量的,残雪这样从容地走过来,她的这种 对自己艺术坚守的决绝姿态让我尤其敬佩。而她的内心能 量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而习得的。坚持一 件事,用最大的热情去永葆,这种能量是由内而外的,内心无比强大,自己认定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发力,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从心出发,再用长时间训练,使自己通过长 期训练巩固内心的坚强,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有能量的人, 而且,我认为残雪的这种能量是残雪后天主动习得的结 果,不是天生就有的,她曾经也有不自信和脆弱的时候, 她用超越一般人的勇气和毅力实现了这样的转变,而这种后天习得的能力更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学习的地方,每个人 都有庸常的时候,而此时此刻正是最可以考验自己的时 刻,是最需要坚守自己是时刻,不能松懈,残雪可以说是 永不松懈的那个人,残雪励志的一面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她的这种能量满满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借鉴,我能够从残雪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残雪的力量,理应成为我自己的行动榜样,我们有残雪一半的行动,也就能够创造出比现在多得多的成果,只要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自己也就会变成一个有能量的人。我同时感觉阅读残雪的文字应该也 可以带给读者这样的一股力量,让读者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在不断阅读残雪的作品中锻炼 自己的心智,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成为一个有能量的 人,这是我阅读残雪作品本身的体会。
残雪的独特,就在于她想让小说情节如何变异就可以随时变异,有多怪异就多怪异,尤先生的脸说变就变,由粗糙变得光滑,如同蚕儿退皮一样,又恢复了青春,这在 其他作家那里是无法完成的,但是在残雪这里,只要她想,这种变化随时随地都可以瞬间发生,这种绝对的陌生化处理方式在许多读者看来是难以把握的,不能接受的, 因为我们很难抓住作者的这种奇怪的描述具体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无法理解这样的陌生化就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理解残雪文学作品的具体文学意义,而每当这时,读者的不理 解带来的就是不去理解,有些人就会放弃这种阅读,我也不能说我就理解了残雪的这种表达,我对于陌生化的表达 本身具有一种乐于接受的心态,我喜欢一切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所以,我对残雪的表达本身是很赞赏的,就像我对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的绘画那种无奇不有的各种标新立异一样,我对残雪的一切奇思妙 想都感到新鲜,好奇,所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残雪的那些陌生化表达,我认为是一种较好的进入残雪文学艺术世界的方式。
残雪小说中的许多情节离奇而特别。就是说,我们阅读残雪的小说,永远不知道她小说的下一刻的情节会是如何演进和发展的,看残雪的小说永远都处在一种探索和冒险之中,这是读其他作家的小说所没有过的体验,它的奇特,它的标新立异让读者有些把握不住残雪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标新立异本身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实验,残雪是怎么样想出这些情节的?这些情节对于小说而言有什么用?则是许多读者和文学评论家想了解却并不太清楚的,也正是这种未知,使得许多想弄清有无法弄清的那些读者可能会没有耐心读下去,放弃思考的读者阅读残雪的作品是会很痛苦的,因为他们会觉得残雪的小说不知所云,云 里雾里,以至于自己不知所措,我个人认为正确打开残雪艺术的方式就是耐着性子认真阅读,每个字都认真阅读,不懂的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就做好笔记,反复多读几遍,充分感受残雪想象之奇特,先在陌生化这一点上,读者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作家想象力之丰富,这也是作为读者的想象力的一种绝好的训练,所谓高层次的读者,就是在阅读中思考的读者,必须多思多想,用自己思想去构建一个你读到的残雪的艺术世界,这种建构会有许多的困难,但是,也不是无迹可寻的,只要读者能够把自己真正投入其中,再难都坚持下去,一如残雪自己的文学实验创作,就一定会有自己对残雪的独特阅读体验,这种独特的 阅读体验对于我们而言,正是一种建构,而且,我认为这 种建构会是残雪艺术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苍南县创造出 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世界,读者解读残雪艺术世界,将是广义上的残雪艺术世界,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项 工作当中,残雪艺术就成为真正人们认可的艺术。残雪艺术世界是读者思维训练的绝佳演练场,每一个深刻体悟过 残雪艺术世界的读者,将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者,将是一个灵魂艺术的践行者,越深入就 会越来越主动,越主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会越来越得到彰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一种冒险,因为读者同样会考虑,如果我花了大部分时间,花了精力,依然进入不了残雪的艺术世界,怎么办?我想这会是如今很多阅读过残雪作品的人的看法,我想说的是,相对于那些口水文,那些毫无养分的书籍,这种让我们困惑和痛苦的艺术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残雪的艺术世界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无意义,但是这种探索残雪艺术世界的过程本身是无比有意义的。而我坚信的则是,残雪的艺术世界有意义。只是,我们大部分人不愿意去探索。
我们阅读残雪的小说,似乎随时都等一件件事情发生,我们永远无法知晓残雪的下一个故事会有多么离奇, 有多么怪异,有多么陌生,我们随时都处在这样的等待之中,这种阅读体验本身也是相当独特的艺术体验,残雪的想象没办法预设,我们的艺术体验也充满了无限可能,这是相当独特的生命体验,投入自己内心深处的艺术感觉去 深入挖掘自己的艺术才情,使得自己的艺术细胞得到彻底 自由的激活,用更加宽容,更加从容的心态去面对残雪的艺术作品,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阅读残雪的过程就是深入我们艺术感觉的过程,就是艺术训练的过程,真正深入进去了,就会有理解,哪怕不理解也会在阅读过程中有各种 各样的想法蹦出来,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就是一种自我的提升。
残雪在她的几部长篇小说中写出了真正的乡愁,很多在乡村中美好的回忆,写得唯美,让人回味,但是,其实,我们知道残雪本人并没有在乡村待过多少时间,她创造出来的这种让人流连忘返的乡愁,这种纯洁自然的清新风景,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也是残雪的想象(有机会问残雪),这部分内容写得特别出彩,我喜欢残雪这些对于自然的描写,对各种小动物,植物的描写,残雪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的,在残雪的小说中,小动物,小植物都是有灵性的,而且都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知觉,通人性,这些动物和 植物也是残雪小说中重要的“主人公”,是同样重要的“人 物”,从某种角度而言,它们比一些人物更加重要,因为 在残雪的小说中,人物甲和人物乙可能没办法绝对区分, 但是植物甲和植物乙,动物甲和动物乙则很容易区分,这些动植物构成残雪小说中的相当重要的元素,因为,这些动植物是连接人类连接大地最直接的对象,人类是通过倾听来自大地深处发出的动植物的各种声响来知晓大地的脉搏的。这种寓言式的表达可能会令不少读者困惑,让不少渡河无法理解,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是,先用审美的心态去 感受残雪所描述的这么一个奇异的赋有灵性的动植物世 界,这是一个在其他作家笔下不会出现的唯一的审美对 象,沉浸其中,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 甚至可以带上一支笔去记录阅读时给你留下的最真实最直 观的感受,把任何阅读的感受都记录下来,是怎么美就记 录你读到的美,是无法理解就记录怎么无法理解,是陌生 化就记录你看到的陌生化,是离奇就记录怎么离奇。阅读 的过程中一定要带上思考,多思多想,多感悟,多激发自 己各种生命体验,及时记录,随时随地记录,阅读残雪的 小说是一个与残雪对话的过程,但是我觉得那更是一个与 自己对话的过程。残雪创造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世界, 每一个读者在这个艺术世界中都不可能是被动接受者,而 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者,残雪创造的艺术世界是需要读 者的创造性发挥才得以真正实现的。这应该就是残雪在小 说中多次出现的“训练”吧,也是残雪自己在访谈中说到残 雪的读者是高层次的读者吧。阅读残雪的小说不思考会很 难继续下去,思考贯穿残雪作品阅读的整个过程。
读残雪的小说,你会发现小说中没有坏人,每个人都 在成长,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情感,哪怕是商人,哪怕是囚 犯,也都有可爱之处,像阿援是一个烟贩子,甚至做了坏 事,最后残雪都会给予他比较高的评价:“走的是一条勇 敢者的路。”这是残雪借助单子房老板的口说出来的,或 许残雪想表达的是人都是向善的,或者说人应该向善吧, 所以,读残雪的小说,总是给人温暖,给人力量,残雪小说中让人感动的情节很多,它似乎时时处处都在召唤着圣洁高尚的灵魂,残雪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向美,向善的审美对象。
残雪小说中的人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这是人最想要的自由状态吧,每个人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动物也都通人性,植物也通人性,这些人都心怀梦 想,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力量和希望,在读残雪小说过程中,我发现残雪所用的积极向上的,正面的词汇特别丰富,它们引导着读者,也让读者拥有这些美好的品质,用更加宽容和坦然的心态面对外界给予自己一切的不如意, 在残雪的小说中绝少抱怨或者从来不抱怨,每个人都在自我成长。残雪的这种不抱怨的心态,用她小说中的人物传达给每一个读者,(我蒙着脸,靠在这本书上,在于都银坑窑前,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陷入深深的沉思)残 雪小说中的人物,情感都非常丰富,有痛苦,有难过,有悲伤,甚至也有绝望,有无聊,有烦恼,我们每个人所有的悲伤和难过,残雪小说中的人物都有,而且是显而易见地拥有,但是,残雪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说出来是为了战胜它们。是为了引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是引向光明的,积极向上的情感词汇诸如:欢乐、幸福、兴奋、力量、信 心、永不放弃、心智成熟。
残雪文学评论的一些体会
残雪精读了几个大师作品,残雪把这有限的几个作家 的作品读得深入,读透了。残雪内心是一个封闭的世界, 残雪自己就创造了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她不需要用广泛的阅读来扩充她自己的知识储备,她自己探索出了艺术的 奥妙,她需要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积累、沉淀和升华。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残雪读书不多也是可以这么说的。她的世界就是她自己的艺术世界。她用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入到了她的艺术世界当中去了。她读过的那些作家如: 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博尔赫斯、卡夫卡、卡尔维诺等等,都是进入她自己艺术世界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吃透这些文本,一方面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和阐释。其实也就是在传递一种她自己的文学观念。强化自己的文学观念。也就是说残雪不去泛读作品,她都是深入骨髓的精读她所读的有限的几本书。而这种深入骨髓的精读对残雪的影响也是深入骨髓的。以至于她的作品就是在一以贯之地做一种探索,永远处于一种探索当中去。
残雪说:“通过长久的凝视发现那个透明的、深远的 艺术结构,那其实就是艺术家本人的生存结构、灵魂结构。”我想残雪对作家的逐字逐句的研读,悟透大师的精神,就是残雪所说的“长久的凝视”,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超越,泛泛地阅读是没有什么用的,这给我们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方法论的其实。残雪的文学,具有可以寻迹的来源,残雪不仅仅是表面的浮光掠影,而是用整个灵魂去沉浸其中,让自己在作品中痛苦乃至到达最后的涅槃,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文学表达。
残雪说过:“成年人的诗意,是自我折磨,敢做敢当,面对吓人的真实毫不退却,反而要深入进去弄个水落石出的那种诗性精神。”残雪就有一股永不退缩的精神,“敢做敢当,面对吓人的真实毫不退却,反而要深入进去弄个水落石出”,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对待自己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深入进去弄个水落石出”是残雪做事的风格,我想残雪在阅读这几个作家的作品是如此,她无一例外强调了这几个作家的那种决绝,那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其实就是残雪自己的追求,是自己追求艺术之路的生动体现,她解读这几个作家的作品就是用来概括残雪自己的文学观,艺术观。残雪在自己艺术追求的这个点上找到了几个作家作为她的富矿。她就认定了这几个作家,在不 断深入阅读过程中,一点一滴地找到自己艺术的真谛。从而坚持这种艺术真谛,作为她自己艺术创作的方向。并以此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当然,我们可以说残雪的解读不免带有残雪强烈的个人倾向,甚至还可能有主观的片面性。但是残雪的这种解读对于她自己而言显然是有益的, 因为这几个作家的深入领悟使得残雪的文学观得以最终确立。以上就是我对残雪作品的一些感想,不能算作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只能称作残雪文学阅读断想,写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捕捉自己灵魂的触动瞬间,也是一 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希望残雪读者,也能够拿起笔,写自己阅读残雪的感受。
注:作者陈小真,现任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兼任文学期刊《芙蓉》编辑。
残雪
杭州鲁迅读书会
主编:陈继业
202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