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与魏辅唐
吕 恭
题记: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有个地域偏远的小镇,是个鸡鸣三省的地方,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青木川,而且风景很美,古镇色彩浓郁,是个游客打卡的网红之地。说起青木川,建国前的该镇团总魏辅唐无论如何是个绕不开的人物,如果您有兴趣,就跟着我这篇文章分享一下吧……

一个死刑犯被押解着走向即将终结他生命的刑场,解放初的死囚没有现在这么幸运,不能乘着汽车来到刑场,而要一步一步地走着去赴死。死囚要走的路程并不很长,行刑的地点就是他亲手建立的辅仁中学,途中要穿过青木川这个古镇的老街,街不长,总共也就一里多路。死囚被五花大绑,头被押解的士兵压着抬不起来,古镇老街的两边都是看热闹的人们,这条街死囚不知走过多少次,这是他的故乡和他发迹的地方。由于他的头被往下压着,他看不到街边那些看热闹人们的脸,只能看到人们的脚和小腿那么高的部位。突然,死囚看到了一双绣花鞋和一双苗条的双腿,这双鞋他太熟悉不过了,他本能地“怔”了一下,拼命抬起头朝那双绣花鞋的上半部拼着全部力气看了一眼,他清楚地看到了站在人群中的她,那是他的太太,背上背着她们的小儿子。他看到了一张姣美的脸和一双哀怨的眼睛。当然,那双眼睛也看到了他,她们不能说话,只能以目传递。可很快,他的头就被押解的士兵重重地给压下去了,就那么几秒钟,就那么 四目相对的一瞬间,她们能以目传情地诉说些什么呢?我猜想,他一定在说:别怨我,现在新中国建立了,我本想和你平和地生活在一起,共同把我们的儿子养大,可到了现在这个份上,我也没想到呀?你好自为之吧,为我守寡也好,重新再嫁也好,只要能养大儿子就行……而她一定在说:老爷,你不是已经向政府缴械投降了吗?不是说“缴枪不杀”嘛?这是怎么了?你放心,就是再难我也会活下去,我一定要养大我们的儿子……(这个太太的名字叫瞿瑶璋,尽管可以想象她以后的生活有多么艰难,但她做到了,她养大了儿子,并且一直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于2005年无疾而终)

这个死囚犯的名字叫魏辅堂,被枪毙的地方就是青木川,时间是1952年的春天。这个颇有传奇色彩的魏辅唐和美丽的小镇青木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没有魏辅唐就没有今天的青木川。(注:1952年,宁强县法院以反革命恶霸杀人罪判处魏辅唐死刑。1986年宁强县法院对魏辅唐一案复查。认为他解放前虽有历史罪恶,但解放后未犯新罪,且向人民政府缴械投降,对魏辅唐按投诚人员看待,不追究刑事责任。)
青木川位于汉中市宁强县的最西端,是一个典型的陕南、川北风格的古镇。到青木川不能不提到魏辅唐这个传奇人物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一代枭雄》的地点风雷镇其实指的就是青木川,魏辅唐也就是演员孙红雷饰演的何辅唐 的生活原型……魏辅唐出生于1902年,在1926年当上青木川首任民团团总,掌握大权,开始了在青木川二十余年的统治,他集善恶一身,绅匪兼顾,原是贫苦农民,因杀民团团长而掌握了当地大权,种植罂粟发家买枪,拥有上千人,数百条枪,成为陕甘川边界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魏辅唐爱他的家乡青木川,不仅修桥筑路,开办商号,还重视文化,办中学,办剧社,送乡里贫困孩子出去念书,他修建的水利工程现在还在使用。

在当地人眼里,魏辅唐是这样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却每顿离不开肉,穿衣讲究。 他生性顽劣,不喜读书,却办私塾,办学,要求适龄孩子必须上学。他的根扎在他的故乡青木川,一生很少走出过大山,却很愿意接收外面世界的新鲜事物,在20世纪40年代就从山外买回电话、留声机、沙发、黄包车。据说他买了汽车拆成部件运进大山深处的青木川,再安装好,有时候在小镇的街上开车兜风。他种大烟是为了赚钱,但自己不抽也不准身边人抽。违者要关禁闭或者罚款。他不准欺负客民,如本地人打外来人,不管有理无理先要处罚本地人,并派武装护送过路商客;年底时给穷苦而没有依靠的人发钱,让其也要过年。他对外面可能是个“祸害”,但对青木川的确是个福音,在他统治青木川20余年的“乱世”时光里,青木川成为陕甘川三省毗邻地区一个相对治安安定,生产发展,贸易繁荣,百姓相对安居乐业的别致闭塞的类似如桃花源般那样的一个小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魏辅堂非常注重教育,他亲手办起辅仁中学,坐落在老街后小山岗上,是一个青砖黛瓦的建筑群,建于20世纪40年代,现为青木川中学。当年的辅仁中学颇具规模,据说可以容纳300多名学生,除本乡本土的大多数学生外,还有来自川、甘两省附近州县的富家子弟,在当时无论是建筑风格和教学质量都可以和汉中市的中学相匹敌,在青木川出生后来在魏辅唐民团任参谋主任的魏种德这个高才生就是经辅仁中学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的。但若干年后,魏辅唐万万没有想到,他就被枪毙在这所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辅仁中学的草地上。
其实魏辅唐原本可以不死的,解放战争后期,贺龙率领一野18兵团向四川追击胡宗南集团残部,解放军一打过来他就带着他的人和枪向政府缴械投诚了,有立功表现。可他的一个晚辈亲戚是另一伙匪徒的头子,袭击了离青木川20公里的广坪镇,还杀害了10余名解放军工作队员,实属罪大恶极,结果在处决那个罪恶头子的时候连他一起杀了。

青木川小镇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兴盛于清道光年间,后经民国翻修重建。街道由吊脚楼、旱船房(船形屋)拥立而成,沿金溪河自下而上蜿蜒延伸近900多米,两边房屋错落有致,攀上青木川的观景台往下俯瞰小镇,形似一条卧龙,依山傍水,木质结构,青瓦黛顶,放眼望去,非常壮观。在古朴的老街上,既有传统的雕梁画栋,又有风格典雅的西洋建筑,古建筑房屋达260余间。颇具民间工艺的大方格、细花格、雕有花鸟鱼虫各种饰物的门窗,造型生动,古香古色,是不可再造的历史文化遗产。
阡陌纵横地田野,色彩绚丽得像一幅油画,我们到时候已是深秋,到处都是种植的蔬菜和水稻,还有各种果树,小镇的农民三三两两悠然自得地在田间劳作,没有一丝尘埃,白云绕山,翠烟袅袅,好一个“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恍如隔世般的世外桃源,真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尽管景致美得让人不忍离去,可我们只是匆匆过客,只能拥有这样一个深秋时分阳光明媚的午后,自然是倍感珍惜,不仅仅是用眼观察,而是用心去感悟了。
青木川以它四季如画的田园风光,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神奇凄婉的传奇人物和故事,以及淳朴的民风和浓郁的风情,像一壶飘香醇厚的老酒那么浓郁。近几年,由于陕西女作家叶广芩写的小说《青木川》和电视剧《一代枭雄》以及一些旅游者在网上自发的文章、图片, 使古老神秘的青木川吸引了大批旅游者的光顾。特别是青木川在陕西省的最西部,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是个一脚踏三省的神奇之地,距离九寨沟县城只有220公里,是川、陕到九寨沟旅游的一条非常便捷的线路。
青木川古朴自然,小镇分老街和新街,中间有金溪河穿镇而过,北侧是老街,南侧为新街,中间有“飞凤桥”连接,非常便利。这座桥原叫“风雨桥”,是一座木架瓦顶的廊桥,桥长不过40米,宽不过三米,两边设有长排座椅,栏杆雕有花饰,盖顶涂有彩绘,与老街浑然一体。当初修桥主要是为了方便上学的学生。老桥因五十多年的风雨吹打,已柱朽木坏,桥面断裂。2001年,当地政府出资在原址仿原貌重新修建,改名为“飞凤桥”,现在已经成为小镇的一个挺不错的旅游景点。信步在老街的石板路上,看着这个静谧的小镇和安适的人们,心情想浮躁都难。尤其是登上高处的观景台,依栏俯视,细心观察,用心体味,古房老街窄巷,透着沧桑与生机,店铺幌幅随着徐徐清风悠闲地晃动,古镇老街,古意古韵,似随性日常的一天,又像是在刻意地招揽。黄昏时分的那抹落日余晖,映照在金溪河清澈的水面,如梦如幻,让人沉醉。连小镇的河水也悠慢地流淌,在回望着这些让人心动的妙曼。我想,青木川所拥有的远不止这些吧……

这就是青木川,一个让游客感到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百年古镇,过去是“养在深宫人未识”,现在,随着旅游的山水田园化趋势和游客逐步“自我”宣传,以及青木川得天独厚的距离全国水景观之冠——九寨沟的地理便捷条件,可以预见五年十年后的青木川一定会“火”得一塌糊涂,到那时,当人们趋之若鹜的时候,我会平心静气地对别人说:这个地方我早就去过了,并且写了散文,抒发了感慨,配发了照片,制作了《美篇》,这也许就是我这个游客能为青木川古镇所做的一点事情吧……
(《美篇》于2018年,散文改定于2023年国庆节)
槛外人 2023-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