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旅(2)
高增荣
五、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
寻根问祖先。
元末明初时,
战乱祸中原。
十室九屋空,
村落废墟残。
洪武六年始,
移民数十年。
遍及十多省,
五百多州县。
中国有大半,
与晋有渊源。
我拜大槐树,
心有戚戚焉。
寻觅高姓位,
跪拜泪潸然。
树木都有根,
人类有祖先。
怎能忘根本?
枉活人世间!



大槐树的历史简介
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大槐树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相传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灭商夏禹率水工调度黄河后建都于此,开创了中原文明。明朝时期,洪洞大槐树成为重要的移民地点,共有18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大槐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人们视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六、绵山怀古
(一)
路过绵山思介公,
名传千古大英雄。
追随重耳多颠沛,
尝遍苦辛历死生。
割股奉君君记否?
论功行赏赏忘公。
自古君王易共苦,
从来富贵难甘同。

(二)
富贵荣华视粪土,
高官鄙弃远功名。
世俗讥讽迂且腐,
正史褒之是忠诚。

注: 介子推(?-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臣。
晋骊姬之乱后,公子重耳出逃至翟国,介子推同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等人追随一同逃亡。晋文公归国后,赏赐那些一同跟从流亡者,介子推没有向晋文公索要俸禄,晋文公也没有给介子推赏赐俸禄。介子推同母亲说明情况后,就携母隐匿在山林之中,最终隐居而死。
晋文公到处寻找介子推而未得,最终将棉上山封为介子推之田。《庄子·盗跖》和《楚辞·九章·惜往日》是最早叙述这类故事的文献。介子推割股救主、抱木燔死以及同寒食节的关系,均是传说和演绎。
七、张壁古堡
绵山过后看张壁,
军事古堡堪称奇!
亭台楼阁遵星相,
阴阳五行文化遗。
千年名镇晋中耀,
万米地道地宫迷。
军事民居和宗教,
巧妙融合一体集。



张壁古堡景区简介: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距大运高速介休出口约10公里,与平遥古城、王家大院、绵山旅游区毗临,有旅游专线直通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张壁古堡占地约0.12平方公里,始建于十六国的后赵时期,距今已1600多年,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军事设防村落,是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是山西省唯一入围的“中国十大魅力名镇”。



八、五台山
佛教胜地五台山,
寺庙聚集遍坳川。
山峦环抱为福地,
绿树参天乃洞天。
香火兴盛不间断,
善男信女踵相连。
游人膜拜求富贵,
行善吉福自平安。



注:五台山,地处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东北部,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五台山方圆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以台怀镇为中心,周围屹立着东、西、南、北、中五个山峰,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如垒土之台,称作五台。最高点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现存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