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田野长出“棚二代”
3、“农场主”曹有忠
“秋月梨大果已全部销出,每亩纯收入五六千元吧,这不剩下这些小梨还二块五一斤。而且我都不用出门,每天通过老顾客预订、网上销售就能全部卖完,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年轻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问起水果和大棚产业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曹友忠有说不完的话,他爽朗的笑声里透露着幸福和自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身牛仔,文质彬彬的曹有忠,说话直率,脸上总挂着笑容,他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 毕业后他留在长沙做过网络编辑、出版等工作, 一年后,辗转到北京、济南做了两年电商,还在东阿县卖过阿胶。在村返乡青年创业园里,我见到了曹有忠,他肤色黝黑,利索地分品类摘着青椒,乍一看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这些年,村里蔬菜大棚产业发展很快,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实现了致富增收,感受到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对我触动很大。”曹有忠接着说,"看着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伙伴们就在家门口种植大棚蔬菜,收入比在外面打工还好,我就决心回村试试身手。"曹有忠期盼着能投身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一直憧憬着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的曹有忠,怎么也不会想到会选择 再走父辈的路。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曹有忠和大多数小伙伴一样, 都希望通过努力走出穷乡僻壤,去过城里人的生活,这也是父辈儿时的愿望……“家里好不容易培养了你,你却要回村种大棚,别人会觉得你没出息。"曹有忠把想法刚告诉父母,就就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很多朋友都说在城里买房找份工作能舒舒服服过一辈子,何必再 回去讨这份苦,但我觉得“职业农民”本身就是一份很崇高的职业,只要有激情、敢挑战、善创新,就一定能在农业上有所作为。”虽然家人不同意,朋友劝说,但回村种大棚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扎 根在曹有忠心中。于是,2018年在外打拼8年多的曹有忠毅然决然地带着梦想,带着德州大学毕业的媳妇王炎炎一同返乡创业,投入20万元,建起了6个温室大棚,他们要依靠种植蔬菜大棚发家致富。“85后"的曹有忠,是大伙公认的有经济头脑的“棚二代”。他从 零开始,跟着专家和村民学习蔬菜大棚技术,在网上寻找农业技术权威 指导,边学边干。平常日子里,他还和伙伴们经常互通有无,大棚施底肥、换棚膜时互相搭把手,还常常聚在一起交流蔬菜新品种栽培技术以及管理模式,对这些年轻人而言,种大棚是一份值得全身心付出的“事 业”。同时,他还积极使用新设施、新技术,智能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有效促进了蔬菜大棚产业的发展。如今,说起农业技术知识,曹有忠讲 得头头是道,像是做了十几年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已成功适应了 从城市白领到种植能手的角色转变。2019年,曹有忠的蔬菜大棚和果树销售收入达40多万元,这让曹有忠有了十足干劲。"村里非常重视我们这些年轻人,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提供给 我们,这是在外面感受不到的温暖。"王炎炎跟着丈夫回村种菜本有些不情愿,现在她发现相比都市的快节奏和租房、购房压力,种棚比在外面打工赚钱强多了,关键是还能跟家人在一起生活,如今她在村里的绿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做会计,生活幸福而又充实。“经‘两委'开会研究,给你协调50亩土地让你栽种梨树。另外,有村绿冠蔬菜合作社无偿再给你提供占地25亩的11个大拱棚,让给你 栽种葡萄。”耿遵珠认为,曹有忠的选择将会为耿店村带来更多可能,所以他全力支持曹有忠。就在村民为"大学生跟着村民学扣棚"一事议论纷纷时,曹有忠这个大胆决定直接在全村“炸了锅”——“这么多地上种梨树、种葡萄,这小子胆子太大了吧。”"笑话,大田种梨树、种葡萄,咱村老辈子没听说谁家种过梨树和葡萄,咱这土壤能种出好梨好葡萄来?"“咱村种植温室尖椒,收入稳定技术成熟,他还不如包几个棚种尖椒呢?""不能太冒进,有他哭的时候!"父母担心,很多村民也劝曹有忠不要冒进,可曹有忠十分执拗 (niù)," 光听拉拉蛄叫,咱就不种庄稼了?"他毅然在11个棚种起了藤稔、金手指、蓝宝石葡萄,其他50亩地种上秋月梨树,因流转全村土地最多,他被村民们笑称为大棚“农场主”。“种梨树,是我经过多方考察论、权衡利弊后的决定,果树种植是 属于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的长效项目,而“秋月梨”是最近几年才从国外 引进的新品种,多汁水嫩,个大饱满,晶莹剔透。梨为"多汁果王", 普通生长条件好、营养好的梨水分能达到75%,而秋月梨水分竟然含量高达81%。削皮之后,果肉莹白,细腻多汁,咬上一口,水嫩清脆,有冰糖的味道,入口无明显颗粒感,果核小,可食率95%以上,它就是一只美貌又香甜的梨中美人,且耐储存,亩产6000多斤,亩效益近2万元。说起“秋月梨”的好处,曹有忠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在葡萄大批量上市的季节,我们走进曹有忠的葡萄园,成片的葡萄大棚映入眼帘,藤蔓上一串串紫黑色的葡萄圆润饱满,散发着阵阵果香,让越来越多的人循“香”而来。“快尝尝我们刚摘的葡萄。”曹有忠面带微笑地请我们品尝他的辛勤成果。我们轻轻扒开葡萄紫色的表皮,嫩绿色晶莹剔透的果肉立刻呈现在眼前,放入嘴里,顿时感觉舌尖被香甜柔软的葡萄果肉所围绕,甜滋滋的汁液渗入心田,令人难以忘怀。我之所以种植传统的藤稔、金手指、蓝宝石葡萄,就是因为它们品质、口感都是上乘的,且在当地好销售。 一般秋月梨树苗在定植后第2年会挂果,其产量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而提高,第4至5年为盛果期,在这几年中我无事可做,所以我选择种大棚蔬菜和葡萄。因为露天栽培的葡萄不能保证质量,所以他在大棚里种起葡萄,这种栽培方式阻挡了自然界的风吹雨打,阻隔了病菌传播的途径,大大地降低了感染病虫害的 几率,节约了喷洒农药的成本,减轻了污染,保证了果实的产量和质量,有效提高了葡萄的经济效益。“我种什么,主要是看当时的条件,适合种什么我就种什么,适合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就是曹有忠的做事风格。莎士比亚说过:“聪明人会抓住每一次机会,更聪明的人会不断创造新机会。”看看,曹有忠种植梨树、蔬菜和葡萄的发展过程,不就是愚者坐等机会,智者创造机会的过程吗?三次采访曹有忠,都没成功,第一次打电话预约,正忙着,没空。第二次,好不容易把曹有忠叫到了大队部,可买梨的人太多了,打 电话找曹有忠要梨的让我的采访无法进行。尽管曹有忠还想接受我的采访,但我不忍心耽误人家生意和焦急等待的客户,让他回梨园销梨了。因为急着赶写“棚二代”这些人物,我又第三次采访曹有忠,但他依然很忙,没办法,我就让耿传喜领着,在梨园找到了曹有忠。“好几个客户要中秋节前必须给人家,正是秋收季节,工人都走了, 我不帮着装,就无法保证供货。”在梨园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里,我看到曹有忠正包装秋月梨礼品盒。而且还随时打发来梨园买梨的客户。“为什么,你第一年销售秋月梨,就有这么多客户来?”我问曹有忠。"一是咱耿遵珠书记名气大;二是咱耿店来参观的人多;三是我的秋月梨好吃。”曹有忠边包装边告诉我。“正因为去年没买,所以,他们才知道的。”我莫名其妙。“实际上,去年,我的50亩秋月梨就挂果了,有人劝我摘下来卖出去。可我没这么做,而是让村民和来参观的领导品尝,这下秋月梨的好滋味谁还记不住,这就是无声的广告。"曹有忠狡黠地笑了。"为什么这些梨不卖?"当我看到成筐成筐的比拳头略小一些的秋月梨时,我问曹有忠。“不卖,我要让这几千斤梨发酵,复耕到地里,变成肥料。”“损失几万块钱,不假,但保证了我种的秋月梨质量。因为这些次果, 一是没有发育好,二是同正常果一样发育,但后期会发生滞育,导致落果,吃起来口感不好,影响秋月梨的品质。”其实,曹有忠精明之处还有很多,远远不是我们想想的普普通通的"棚二代",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这种无人驾驶的田园管理机可以代替人工开沟、壅土、锄草等,省时省力方便,一小时可以工作1000米。"早在2019年曹有忠就投资2.8万元,购置了无人驾驶的田园综合管理机,对梨园进行机械化管理,改变了过去种田靠"肩挑人背板车推"的传统农耕方式。“要想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就必须不断向新技术、新形式要效率。可惜,这种机械又落伍了。"曹有忠指着那台无人驾驶的田园管理机说,现如今,他的50亩梨园都架设了防鸟网,安装上雾化效果好、作业安全、劳动强度小的水肥一体化设备,采用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严格控制果园用药,确保了果实安全优质。今年我的葡萄收入20多万元,仅向烟台就出售秋月梨5万斤,每斤在4元左右,已进账20多万元,但是因为风灾的原因,比预期的收入要少很多,等到明年梨树和葡萄丰产的时候,每年收入50多万元不成问题。而且,我还要在梨树下养鸡、养鸭、养鹅,通过一系列配套技术的应用,让梨树栽培综合效益发挥到极致。"果树种植是一条更需要探索的路,也是周期更长更艰难的一条 路。”"多少次不分昼夜的劳作,才换来喜人的长势,还需要更多艰辛的付出,才能得来丰收的喜悦。未来,需要更多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困难肯定比自己预想的多,但自己对土地的决心和信心越发坚定。”曹有忠说。随着公司规模扩大,事业有成的曹有忠还带动了当地就业,附近村 庄有20多位村民先后加入曹有忠的蔬果队伍,实现了就近就业。耿传喜说:"没想到一个年轻人回村能干出这一番事业。有忠还真是不简单!""村里有人说‘有忠读大学浪费了'。但正是接受大学教育,让我有了学习能力,有了开放的心态。现代农业发展和革新很快,需要有知识、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这是能让我们成长和收获的天地。”曹有忠说。眼下,曹有忠又有了新规划。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蔬果销售模式, 吃“电商饭”加“直播餐”,在传统产业提升中寻找机遇。我是耿店村第一个在网络上做蔬菜和水果销售的,也是村里蔬菜水果种植面积最大的种植户,创办有自己的蔬菜品牌“朵园”。2020年6月,拼多多网店开业,20多天就卖出去3.5万斤西红柿最多的一天卖了6000斤,给村里打开一条产销对接新通道。"“再说,拼多多跟其他电商平台不一样,核心的区别可以简单概括 为其他电商是人找货,我们是货找人,我们通过分布式 AI, 了解潜在的需求,然后就通过系统,把蔬果推荐给有潜在需求的人,汇聚海量订单,让没有听说的消费者也渐渐开始购买我们的蔬果。下一步我计划 做直播,那时我就有一定的定价权了,也能让咱的农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来,把耿店的菜卖得更远更广。"“通过电商可以尽量摆脱耿店村蔬菜水果对传统市场渠道的依赖,可以开发出更多的销售渠道,我曾做过生鲜电商,知道产品品控在电商销售的重要性。我想继续做电商,希望依靠村里的配套服务发展果树种植,把产品品质掌握在自己手里,让"棚二代""小寿光"的品牌越打越响。”曹有忠对未来充满信心。"果树种植是一条更需要探索的路,也是周期更长更艰难的一条 路。”“再说,大学生种大棚、植果树又怎样?当你做好了,质疑声自然 就没了。”曹有忠说。目前,曹有忠的肤色一天比一天黑,老茧一天比一天厚,收入也一天比一天增加,但他认为自己的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葡萄、秋月梨陆续进入盛果期,我相信希望已握在曹有忠手里,我相信曹有忠大发展的春天并不遥远。秋月梨需要销售,葡萄需要上肥料,大棚受损需要维修……
心灵感悟:事都需要曹有忠解决,可秋收大忙,根本找不到人手。尽管我几次采访 曹有忠都没有成功,但我很钦佩这个见多识广、头脑灵活、不畏艰难的年轻人,能在这样“压力山大”的环境下笑看人生,敢闯敢试,奋斗不 止,傲然前行。有了这样一批“棚二代”,还有什么艰难困苦不能克服,有了这样一批“新农人”,还有什么激流险滩不能战胜?

作者简介:王长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健康聊城》总编辑等。先后在今日中国、作家、新华、山东等出版社出版《初战告捷》《木都长歌》《第三次浪潮》等29部作品,1400多万字,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青年文学、戏剧丛刊、中国学术研究等报刊发表文学、新闻、理论等各类文章6000多篇,其中200多篇在全国及省市级获奖,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