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逢秋每负悲,无非草木有轮回。
韶华易逝夕阳好,沐罢江风踏月归。
一高山流水
本期作者:刘士斌、孙德力、任立新、温志龄、梁文君、王自铭、方肃、张杰、知竹、高山流水、王树祥。
八女投江
刘士斌(源山)
誓死不当亡国奴,抗联巾帼疾声呼。
打光子弹心如铁,整理军容胆满躯。
关外歌吟天地撼,江边话别鬼神盱。
西风切切吹衣冷,手握钢枪展壮图。
中秋寄友
刘士斌(源山)
人间何处是中秋,明月来时上小楼。
多少吟笺书渺渺,二更醉袖梦悠悠。
樽前人在终然别,琴里鸿飞不肯休。
追问知音千百度,弦声切切急如流。
中秋感怀
刘士斌(源 山)
一
忍教明月照中秋,把酒天涯数举头。
千里客心书易寄,一襟乡梦笔难收。
相思滋味藏银浦,久别声音入玉楼。
似水华年悄然去,如烟往事又回眸。
二
中秋又是月团圆,漂泊他乡眼望天。
外卖小哥忙赶路,打工老汉正搬砖。
客行蓬户黄鸡唱,人见朱门白狗牵。
梦里不知身在那,醒来依旧数流年。
秋日有怀
刘士斌(源山)
一年又是秋风熟,千里依然夜月明。
丹桂泻香花脉脉,碧桃满树叶盈盈。
世间后羿吟笺少,天上嫦娥舞袖轻。
举目乾坤人北去,放怀山水雁南征。
韩国李在明绝食第二十天
刘士斌(源山)
核污染水误苍生,世上堪怜李在明。
连夜送医知冷暖,几时逮捕看新晴。
经过绝食宜相重,憔悴捐躯岂可轻。
天道难违欺不得,断肠更听怒涛声。
盖高楼
刘士斌(源山)
家中有印盖高楼,股票停牌不自由。
梦断天涯何处乐,魂惊海外此时愁。
一声宠辱亏心事,两耳知闻托梦游。
莫问前程凶与吉,算来无计锁眉头。
贪官
刘士斌(源山)
那个贪官不爱钱,削尖脑袋欲登天。
拉帮一一攀关系,圈套多多上贼船。
饮尽茅台瓶里酒,抽空华夏盒中烟。
情人抱得归何处,陷入牢笼底坐穿。
台湾老兵
刘士斌(源山)
数十年来隔岸望,每于静处念家乡。
朱弦有意声千里,白发无情泪几行。
日落天边携老幼,月明海上叩爹娘。
问君今夕愁多少,痛饮三杯尽断肠。
贪官
刘士斌(源山)
打脸千回面不红,上台讲话稿雷同。
眼看腕里名牌表,手把胸前麦克风。
权重权轻贪有限,债多债少腐无穷。
口头垂范身难保,一入高墙万事空。
野 钓
孙德力
胜日晴明碧映彤,垂纶倚岸灞河东。
千年古寺钟声过,一色长天秋水融。
照影参差无碍月,沉辉恬静皱因风。
竿前把盏归来晚,乐钓逍遥鱼户空。
蜀中八仙之容成公
孙德力
太姥栖修容氏翁,师于皇帝伯阳同。
文谈云雨欢娱事,术授房闱玄牝功。
释道平心留鹤语,守生养气隐鸿蒙。
身传御妇精金炼,寿祚仙身二百终。
国庆节
孙德力
纤云缥缈玉盘柔,喜乐祯祥瑞气酬。
竹翠花迎倾故国,枫红露布绘新秋。
巡天过岭南飞雁,望月怀人此倚楼。
酒饮今霄情可寄,升平歌舞遍神州。
贺兴安盟诗词学会
成立二十周年暨盟诗词年会召开
孙德力
胜日应人喜溢眉,金风爽气好修为。
分明丹化枫林染,次第云翔霜翰追。
意绪千般心不倦,家山万里月相随。
烟霞回首关情久,又把清猷鼓角催。
答友人
孙德力
别去时来晨露清,牵羁旅琐共偕行。
秋山渐老蝉无语,晓角催人雁有声。
些许风怀乡梦入,奈何心绪客愁萦。
随吟一念家千里,遣意频频寐夜惊。
秋思
孙德力
过眼烟岚去水流,纷飞木叶已飘秋。
只身时别寸心鉴,一念乡思两地愁。
墨砚伤诗知味苦,山云有梦绾情柔。
清寒瘦影斜阳倚,风雨羁怀何日休。
吟 秋
孙德力
篱边止步拟秋寻,恰遇清风几叶临。
枫径落晖多逸迹,山亭流水自陶琴。
千丝雨线烟中岫,一阵鸿声渚上音。
月共谁同寒影立,花犹枝是桂香沈。
答海峰兄
孙德力
归来试笔野烟横,遥忆相逢乐有声。
里巷登楼时醉酒,乡关作客每牵情。
飘然孰与秋风起,安得难为故月明。
夕照芦摇沙雁没,新愁落枕雨犹倾。
饮中八仙之李琎
孙德力
本是皇家子嗣膺,姿容清秀俊贤称。
长于羯鼓悉音律,时得文章多友朋。
三斗金波天禄饮,五湖瑶瑟玉壶冰。
甘醪自酿黄封客,忠信执心恭懿凭。
饮中八仙之苏晋
孙德力
及第登科进士身,皇封入殿盛唐臣。
官升吏部侍郎职,帝重翰林明主仁。
结友吟诗余趣远,临风把酒致情真。
一斟一酌一宵尽,不碍朝堂秉义均。
下雨降温随吟
任立新
无才无意问沉浮,梦入江湖且狎鸥。
见雨何须愁热去,经时聊复作清游。
蛩鸣野径秋来急,蝉咽斜阳境更幽。
心不甘閒穷乐事,笑看平地水云流。
理发闻秋蝉
任立新
碎语无穷述到秋,坐听不似暑时遒。
新声已爱云行缓,薄翼犹嫌露未收。
说尽烟尘成转眼,剪生气象在从头。
容光一换精神发,持谢清风送步悠。
远观宜丰月亮文化烟花晚会
任立新
攒动人头跻看台,老夫遥望醉颜开。
千花天放晕成锦,万语云惊响若雷。
繁盛秋阴延飒爽,清和月影伴低回。
虽然无票场难入,但喜喧阗风送来。
买了五斤姜随吟
任立新
乘兴登门去买姜,回归半道雨琳琅。
刮馀疏散参差影,閒置偏浮嫩异香。
俯仰忘机浑自在,聪明有绪最迷茫。
人逢常事难看透,那是多情以善良。
秋分前日作
任立新
金风送爽远凌云,雨过青山物自欣。
烟树气疑蓬岛出,秋华香隔碧溪闻。
雁经汉宇学人字,枫曳红裳破浪纹。
兴起何妨吟一首,免教蝉唱擅秋分。
落叶
任立新
霜后秋林映脸红,舞为彩蝶弄清风。
远闻吟飒疑飘雨,相续影连犹逛穹。
著意层峦深掩径,化肥他日绿妆丛。
古今万事根于达,世上生机静眼中。
秋日宴坐
任立新
远山明净澹尘襟,演梵虫吟续鸟吟。
閒砌旋蒸黄菊气,小窗移在翠篁阴。
云穿玉宇功难见,人坐清风思自任。
万事低昂深有味,不知善听孰知音。
见邻县市同题诗感怀
任立新
他山眺览绿层层,苍莽勾陈爽气凝。
风入林间云自起,泉流江上浪俱应。
佳辰大雁排天出,雅乐平台欠我登。
兴化竹乡声色甚,扬眉以外岂无能。
笑答许县长“世间千千事尽在笔下留”
任立新
两岸常新接胜流,诗成不过记春秋。
菊浮玉露香盘雾,竹适凉飚咏倚楼。
天下共鸣从俗累,风光转入得丰收。
篇章草就非高手,胸有山河笔可留。
改诗
任立新
老去情怀随物齐,篇章惯以等閒题。
傍闻云水意犹浅,远视烟霄峰尽低。
鬓与山容多有改,诗如泉韵独游迷。
浮生劳扰空垂老,那抵閒吟似鸟栖。
桃花源采风
温志龄
元亮鸿文华夏传,一方净土令流连。
山青溪碧秋花艳,林翠房奇野味鲜。
美誉桃源亲鉴赏,著名太古自横穿。
迷人胜境诗仙聚,即兴挥毫赋雅篇。
杭州亚运会开幕有句
温志龄(重庆)
西子名湖岁景嘉,秋分盛会展芳华,
千年古邑迎稀客,万里长空映绮霞。
将勇威风徽帜引,歌豪精彩庶黎夸。
亚州各国俱关注,众手浇嫣友谊花。
九一八忧思录
温志龄(重庆)
浴血驱倭卷巨澜,哀鸿遍布敌凶残。
金陵邑戮人神愤,活体坑埋阎鬼寒。
不义多行招众谴,绝情寡助致民殚。
诸强联合终除孽,严禁邪魔再发端。
胡杨礼赞
温志龄(重庆)
慕赏芳林越四年,至今靓影梦魂牵。
无边大漠秋时美,有品琼枝冬季坚。
勇抗狂飚躯伟峻,喜迎贵客意缠绵。
痴情苦候三千载,动地豪歌响彻天。
恭贺大西南诗社成立
温志龄(重庆)
合社开张爆竹燃,弘扬国粹启航船。
咏追唐宋歌新纪,曲赛元明酌雅篇。
重组强强英杰聚,频夸沸沸贺章传。
栽梧引凤瑶台好,踔厉披荆必凯旋。
话秋分
温志龄(重庆)
昼夜均分日渐凉,荷凋菊茂雁南翔。
禽肥果硕豚盈圈,籽好田嘉谷满仓。
润雨霏霏冬麦播,清风阵阵桂醇尝。
青山踏遍年犹少,直把黄昏当晓阳。
异乡中秋情
温志龄(重庆)
凄风苦雨渐天凉,异地游人思故乡。
梦里依依怀老母,床头每每念娇娘。
绵绵秋夜何能尽,漫漫归期怎好商。
屡怨冰轮欺我甚,偏于远别炫辉煌。
国庆畅想曲(新韵)
温志龄(重庆)
推倒三山建共和,援朝虎胆斗群魔。
蘑云问世慑豪霸,火箭升空奏壮歌。
防控新冠天下佩,建成乐土庶黎泽。
鸿猷擘画齐发奋,国梦欣圆福气多。
双节放歌
温志龄(重庆)
月圆菊美喜金秋,双节豪歌夜酌讴。
廪实豚肥鸡犬乐,牛欢马快果蔬优。
凉风习习心舒爽,润雨霏霏季媚柔。
五谷俱丰年景旺,民殷国泰誉寰球。
菊花赞
温志龄(重庆)
凌寒傲蕊绽金秋,不与春芳争炫眸。
独抱纯情崇静雅,更怀高格显清流。
园中珍品人人爱,展里奇葩岁岁讴。
尽仿陶公斟妙句,夸嫣颂德美吟求。
石榴
梁文君
助益秋颜瑞善生,招人眼处脸庞赪。
花开不借东君彩,果熟多怀内琬晶。
紫气催诗裁丽色,丹心入画列芳名。
千般趣致悬枝展,满腹珠玑韵味盈。
贺杭州亚运会召开
梁文君
正是金秋菊桂香,体坛俊迈汇天堂。
由心得志神容奋,举步乘风势态昂。
竹籁调声随淑景,莲蓬润色泛祥光。
情缘广大平台阔,尽显雄姿共展翔。
秋荷
梁文君
别有风情冷翠扬,花开几朵付遗香。
瑶姿粉蕊冰魂净,碧水微波玉骨凉。
入梦涵芬馀画卷,存心染季供诗章。
清宵带露犹添韵,欲伴金英共绣裳。
秋分
梁文君
羲和定制转阴阳,节至纷呈五谷香。
玉露轻滋风物意,金英慢绣岁时装。
堪怜野色思吟帖,漫识秋情近画廊。
水碧天蓝排雁阵,残荷未尽叶初黄。
野菊花
梁文君
一任山坡芜杂荒,金丝照眼映斜阳。
娇容小巧栖繁影,倩态轻柔散淡香。
带露寒生盈䄂韵,临风冷对满头霜。
清秋染季平添彩,结伴深交不独彰。
落叶
梁文君
浸意憔颜已染黄,深知早晚诉离殇。
三秋静忍悬疏影,一旦轻辞卸绿装。
世味随年千日淡,交情与俗百朋凉。
牵愁但有安怀土,洒脱飘摇不恋香。
芦花
梁文君
万缕丝绒绕指柔,初开白絮已知秋。
凭添晓露堆烟雪,且倚西风荡渚洲。
成趣身萦思远去,绝尘梦系趁晴游。
高操有节清廉釆,夹岸葭花照水流。
秋感
梁文君
早起凉霏愈爽情,吟蛩鼓瑟送秋声。
黄花有约丛枝茂,落叶无边树桄轻。
惯看流年终悴老,添思敞草几枯荣。
重浮旧忆栏依遍,一任霜前白鬓呈。
秋霞
梁文君
远眺天边撒九光,流波倒映皱神章。
残荷洗濯连茎累,老柳沾濡钓线长。
眼里浮花飘锦绮,林间舞鸟伴霓裳。
金风拂助飞升路,七彩余华韵未央。
秋云
梁文君
仰望长空看巧云,轻柔洁白日微曛。
乘风绕岭常浮霭,托月追星偶幻雯。
万象参差甘寂寞,千形演绎任离分。
霞飞故里情交织,欲坠斜阳染色殷。
夜游兰州黄河
王自铭
西津古渡登游轮,一路游来景不同。
繁华夜景收眼底,俗事抛于逝水中。
古稀能击黄河浪,米寿可沐母亲风。
船过天堑不觉险,虹桥十座波上横。
兰州白塔山
王自铭
白塔钟声响梵音,沿阶攀石入幽林。
风传紫气香烟袅,云抱峰恋曲径深。
九曲黄河凭俯瞰,金城险关侧目寻。
亭榭楼阁接苍穹,欲乘佛云远红尘。
兰州金城关
王自铭
倚岩百尺筑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
汉马长嘶留胜迹,皋兰飞峙对晴岚。
白驹涛声喧日夜,青鸳幢影出冈峦。
古道残楼雁留影,汉武骠骑破楼兰。
兰州皋兰山
王自铭
皋兰一叶横断天,怀抱金城卧塞川。
玄塔峥嵘吞紫气,五泉葱茏炫翠衫。
千年泥龙铁锁固,万丈昆仑镇九边。
惯看西北群峰起,唐关汉塞朔漠寒。
兰州五泉山
王自铭
骠骑将军霍去病,挥师直指焉支山。
青锋剑出五口井,佑护圣山有神源。
卧佛榻侧观德水,古树参天瀑溪欢。
廊桥殿榭游人聚,禅林揽胜饮清泉。
兰州小西湖
王自铭
池鱼戏水凤栖悟,柳絮飞花迎鹧鸪。
物色三干俱是景,人过古稀仍巡娱。
玉龙转壑快如梭,金甲穿山道里迂。
吟兴尽收唐宋韵,逸情直到小西湖。
阳关怀古
王自铭
大漠茫茫丝路长,随秋款款到阳关。
千年古道峰燧老,更叹长河落日圆。
王维雕塑立戍楼,边塞诗句百代传。
金戈铁马硝烟逝,鸿雁横飞羌笛远。
秋游嘉裕关
王自铭
中秋重游嘉裕关,孤城耸立大漠间。
昔日烽火连三月,敦台寂寥起狼烟。
登城远外雄关外,金戈铁马斩楼兰。
如今天下息烽火,何须将士裹屍还。
天下雄关
王自铭
鸿蒙百度祁连山,雄关锁钥望长安。
将军铁甲筑蕃篱,不教胡马越天山。
羌笛曾奏和亲曲,驿使传达游子笺。
江山不再凭险固,长城内外遍粮川。
登嘉裕关楼
王自铭
极目长空塞外斑,左公柳垂碧云间。
驼铃声远阳关道,鸿雁横飞祁连山。
汉唐嘉裕连丝路,大明依山筑雄关。
时人不忘兴衰事,争说将军奏凯还。
教师节有感(词韵)
方肃
谁与严慈同列尊,此生最念是师恩。
犹思厉戒除顽劣,岂忘深怀启慧根。
两袖清风薪火播,一支椽笔古今论。
殷殷血汗化甘露,浇灌人间四季春。
致毕业五十周年聚会
方肃
人生回首太匆匆,五十年来几度逢?
鹤影龙溪浮远棹,蟾光红秀盼归鸿。
青春作伴书声朗,岁月相邀秋意融。
应是当筵多触绪,千言尽寄一觞中。
注:隆江河古称龙溪;母校坐落在红秀山上。(旧称狗头山)
鹧鸪天 致毕业五十周年聚会
方肃
五十周年觅咏题,同窗旧谊惹相思。
青春人物皆成忆,白首风流总是痴。
人易老,梦难追,几回眷念欲何归。
多情今掬龙溪月。辉映当筵共举卮。
注:龙溪,即隆江河
中秋咏(新韵)
张杰(黑龙江)
南野蒹葭覆岸滨,又邀朋友踏堤频。
时光似鸟天空过,心事如苗田地殷。
风送远山秋气象,月升高柳夜精神。
寄言兰水往来客,岁岁团圆不恼人。
偶遇(新韵)
张杰(黑龙江)
初晨奔走路兼程,突卷残云早已晴。
猛气尚存诗意涌,秋天仍碧鸟言浓。
人间进退若干泪,堤上寒温几度风。
偶遇他乡原老友,疾呼却是两相惊。
一斛珠•写在国庆(新韵)
张杰(黑龙江)
这边风景。长风万里争驰骋。秋空一碧威风 挺。莫道芳妍,军令真齐整。
猛气尚存诗意永,豪情写尽男儿梦。长征鸿鸟图新颖。世界之林,正待东方宠。
遣怀
知竹(内蒙古)
老鸦蔽日尽嘶鸣,晨露荒郊欲结晶。
新曲含愁常入梦,落花无意总牵情。
客来还有杯中物,诗就不关身后名。
雨骤犹怜故园菊,凄凉此夜作秋声。
贺教师节
知竹(内蒙古)
北疆佳节天澄爽,金穗飘香溢稻畴。
三尺讲台传礼数,一枝粉笔写春秋。
师儒清素常盈目,桃李芬芳何所求。
细雨无声堪润物,任凭霜雪鬓间留。
教师节感赋(新韵)
高山流水
亘古为师品自高,答疑解惑不辞劳。
万千情感师恩重,百代黉门孺子褒。
继晷焚膏恒兀兀,兼收并蓄路迢迢。
一生奉献诚微取,蜡炬成灰泪始消。
秋兴(新韵)
高山流水
万物回薄草木摧,秋光凋敝半江圩。
缠绵槁叶因风殒,次第宾鸿傍苇飞。
诗海徜徉曾惬意,娇孙烂漫亦欣眉。
悠哉迟暮耽山水,独立苍茫沐落晖。
注:回薄:循环相迫,变化无常意。
秋城晚目(新韵)
高山流水
瑟瑟秋风起万家,璀璨灯火半城哗。
小车傍道龙鳞列,高树围湖乐曲发。
我自畅游醉仙境,谁人相顾问烟霞。
逍遥岁月呈清雅,耳畔忽闻噪暮鸦。
魏之亡(新韵)
高山流水
老谋深算司马懿,隐忍功夫史第一。
托病不官轻魏武,还朝受命委皇稚。
瞒天用诈赚曹爽,得势施威辖帝师。
从此曹家归晋管,方知果报未来迟。
晋之乱(新韵)
高山流水
晋乱八王始内庭,祸于惠后贾南风。
借刀诛戮三司马,篡政坚持九年功。
次第残杀承晋脉,频繁内斗引胡缨。
魏灭晋亡何太似,茫茫天数本相同。
五胡入华(新韵)
高山流水
晋出名将号刘琨,欲劝石勒作汉臣。
后赵终将前赵灭,胡服亦必汉服宾。
盟边早有匈奴将,归政真成赤县民。
混血隋唐胡气重,夷族本是自家人。
注:五胡,指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谁的东晋(新韵)
高山流水
衣冠南渡又洛阳,王导深谋复晋疆。
皇帝虽为司马坐,权臣更属望族强。
鏖兵肥水前秦灭,悬命王朝乱象藏。
元帝未甘权柄落,终归刘宋建新邦。
全线崩溃(新韵)
高山流水
司马炎曾问大臣,孤如汉代哪朝君。
臣答可比桓灵帝,炎宭知其腐政门。
僵化儒学失壮色,新兴玄论睨俗尘。
况乎战火连绵至,东晋人心早不存。
英雄与奸雄(新韵)
高山流水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视作雄。
魏晋豪杰生乱世,操敦跋扈起先声。
闻鸡时赞刘琨剑,击棹犹闻祖逖名。
壮士何须谈胜负,当凭项羽论江东。
注:操敦,指魏之曹操,晋之王敦。
谢安(新韵)
高山流水
谢安救晋语非虚,力阻桓温弃晋衣。
肥水战云弥沆漭,前秦虎旅泯残棋。
陁崩险岳弗更色,既倒狂澜有愿楫。
朝野镇安凭此量,斯民宁不有许期。
注:愿楫,佛教语。愿船之桨。比喻菩萨以大愿普渡众生的手段。
王敦(新韵)
王树祥
东晋开国仅四年,王敦率部反荆川。
嚣张跋扈夺皇柄,抗礼分庭辱帝元。
何幸叛臣先殒命,焉知晋明后开棺。
平时最喜龟虽寿,难懂阿瞒肺腑言。
注:帝元,指晋元帝司马睿;晋明,指晋明帝司马绍。
王导(新韵)
王树祥
王导堪称不倒翁,王敦叛乱导犹忠。
晋庭涣散臣心异。首辅斡旋朝野宁。
小事糊涂常画诺,大音清醒不苟同。
帝询国运何长久?导鉴昭昭报警钟。
注:王导,为王敦族兄,与晋元帝有着良好的君臣关系。
桓温(新韵)
王树祥
王弱恒多霸政臣,荆州又继将桓温。
孤军终付收疆梦,重愤归于废帝心。
欲揽兵权劾太宰,为除异己矫简文。
未酬九赐难瞑目,一代枭雄泯史尘。
注:太宰,指武陵王司马晞;简文,指建文帝司马昱。
石勒(新韵)
王树祥
戎马倥偬帝王颅,专请文人讲汉书。
随论随听抒己见,边谈边校吐隋珠。
曾惊高祖封新贵,又赞张良劝戒除。
石勒重才兼重智,赢得后赵焕昭苏。
王猛(新韵)
王树祥
王猛扪虱谈天下,不过灞桥指桓温。
初仕苻坚施猛政,未宣赦旨斩豪豩。
皇亲国戚皆失色,朝野官民晓峻秦。
猛死遗言休觊晋,八公山上魇成真。
苻坚(新韵)
王树祥
孤行无忌帝苻坚,肥水兵发毁世观。
百万乌合缺信仰,一声军令溃颓澜。
缘何不理群臣劝,却自空吞王猛言。
羌卑果然思篡国,前秦就此化飞烟。
名士派(新韵)
王树祥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英雄固有干云气,名士唯多重派头。
皆晓豪杰斗沙场,焉知雅客啸芳洲。
风流倜傥形骸放,魏晋当年傲骨稠。
嵇康(新韵)
王树祥
行刑未至露朝阳,一曲广陵颇感伤。
何故钟会闻所见,况乎吕巽恶兼狂。
绝交书岂关司马,逃世心何非武汤。
不过清高生魏晋,奈何诽谤复摧戕。
阮籍(新韵)
王树祥
阮籍之醉非关酒,始有联姻醉似泥。
劝表无端投以笔,篡谋亦必报之鼻。
口非臧否时人物,泪固挣扎每路歧。
求索英雄评汉楚,猖狂高论有覃析。
陶渊明(新韵)
王树祥
彭泽县令侃家龙,傲骨传承刺史颙。
五斗折腰非所愿,一言留史乃成铭。
倒裳闻叩迎田父,探岫纵情啸蓼风。
五柳先生衔觯赋,乐天安命对青葱。
注:陶渊明曾祖父陶侃官居大将军,位进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兼任两州刺史,时人评价为英明神武似曹操,忠诚勤劳如孔明。
名士皇帝司马昱(新韵)
王树祥
乏善可陈政绩疏,实为名士隐朝孤。
会心林水濠濮想,问命郗超殿角哭。
始有谢安称惠帝,更无名士去江湖。
桓温篡位缘何缓,简文皇帝气宇殊。
注:1.濠濮想,即简文帝把皇家园林视为庄子隐居并体验自由的濠水和濮水;2.废司马绍立司马昱都是郗超给桓温出的主意。
汉代文学成就
高山流水
在汉朝的文化背景下,两汉文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文体。
首先是汉赋的兴起。汉武帝时代经济空前繁荣,国力空前强大,这些都促使文学家们普遍产生“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创作激情;而且由于国家疆域的空前辽阔、物产的丰饶富庶、都市的繁华喧嚣、帝王苑囿的绮丽辉煌……更为文学家提供了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的赋体佳作。汉赋成为最能凸显汉朝时代精神和汉人审美风尚的文学体裁,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汉赋的发展经历了由汉初的骚体赋,到武帝以来的新体赋,直至东汉中期以后的抒情小赋这三个阶段。汉初的骚体赋作品,还保留着明显的楚辞体的痕迹。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与此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抒发个人真实的情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其次是散文的兴盛,出现了两部伟大的史传散文著作:《史记》和《汉书》。司马迁的《史记》,以宏阔的视野,从巨大的时空意识出发,对古往今来的三千年历史给予了规模空前、包3罗万象的描述,充分体现出作者“究天人之际汉赋的发展经历了由汉初的骚体赋,到武帝以来的新体赋,直至东汉中期以后的抒情小赋这三个阶段。汉初的骚体赋作品,还保留着明显的楚辞体的痕迹。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与此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抒发个人真实的情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其次是散文的兴盛,出现了两部伟大的史传散文著作:《史记》和《汉书》。司马迁的《史记》,以宏阔的视野,从巨大的时空意识出发,对古往今来的三千年历史给予了规模空前、包罗万象的描述,充分体现出作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伟气魄。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开启了传记文学的源头,所以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的《汉书》是中国的第一部断代体史书,记载了西汉一朝的历史。它在思想的进步性、深刻性上不如《史记》,带有鲜明的儒家正统观念,不过其中某些人物的传记,则写的细密准确,真切感人,富有典雅的文学意味。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伟气魄。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开启了传记文学的源头,所以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的《汉书》是中国的第一部断代体史书,记载了西汉一朝的历史。它在思想的进步性、深刻性上不如《史记》,带有鲜明的儒家正统观念,不过其中某些人物的传记,则写的细密准确,真切感人,富有典雅的文学意味。
最后是诗歌的发展。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充乐府机构,重视采纳来自民间和异域的“新声变曲”,有力地促进了音乐和文学的繁荣。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乐府歌辞。汉乐府民歌是汉代诗歌的代表,闪耀着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光芒。在艺术方面,汉乐府民歌以其杂言体,五言体的体裁形式,精彩生动的叙事手法,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等,展现出独特的面貌和价值。东汉末年,更出现了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焦仲卿妻》。
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开始尝试五言诗的写作。东汉后期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这十九首诗歌共同表达了身处乱世的下层文士对社会、人生的感伤和惆怅,流露出他们的真挚情思,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从文学的发展来看,从四言诗到五言诗的发展演变,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次飞跃,它引导着中国诗歌整体结构的转型。
总而言之,汉文学在辞赋、历史散文和诗歌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对后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人们可以从汉代文化成就中,真切感受到汉代文化雄浑壮伟的气魄。
名篇欣赏
高山流水编
(一)
七律.夜思中原
刘过(南宋)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各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译文:
中原邈远啊,道路多么漫长!大宋的文物衣冠已被劫掠到北方。独有我一个孤臣在挥拭血泪,更无齐人豪杰叩击宫门大声叫嚷。中原山河上冷月映照着浓重冰霜,汴京故宫春风吹拂野草枯树一片荒凉。我依然怀着一腔孤忠想要报效君皇,就像那冲天剑气夜夜放射光芒!
(二)
七律.赤壁
杜庠 (明代)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欧鸟满烟芜。
译文
曹操的军队原本还就是平定孙权刘备一統江山的,在浩瀚无际的江面上船只收尾相连;诸葛亮空有兴复汉室的愿望,曹操已经不把东吴放在眼中。大风助长火势迅猛蔓延,兵戎相见,人影散乱,在孤月风冷的凄凉夜晚,曹操一統天下的理想破灭了。过去的事情已经不值得回忆了,眼前孤岛上鸥鸟乱飞满目荒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时,回忆赤壁之战写的一首怀古诗,表达了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怆悲凉之感。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当时,曹操大军破荆州,下江陵,战船连接千里,旌旗蔽空,投鞭断流,其志在必欲一举击碎东吴,席卷天下,并吞八荒,成就帝王之业。然而,句中的一个“本”字,则明白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必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国祚将亡,诸葛亮纵然呈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对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
“兵销炬影东风猛”,写曹军的失败。接下来的对句“梦断箫声夜月孤”,则出现一个大跨度的跳跃、转折,作者移宫换羽,诗笔一挥越过八、九百年,联想到苏轼泛赤壁的遗事,一种虚空惆怅的情绪随之升腾起来,诗境也由粗放转为凄清。句中“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全由苏轼《前赤壁赋》一文化出。这一联的两句诗对比强烈,出句尚是千帆竞渡,烟焰张天的战争情场景,对句却绘出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如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洞箫声索回飘荡,黯然销魂。
最后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眼前风物上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不堪回首”是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英姿勃发的周郎,而今安在哉!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箫,放言宏论的苏轼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黄鹤。面对荒矶欧鸟,衰草寒烟,多愁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念往思来,感慨万端。更兼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运的乖舛……一腔忧思向谁诉!末句以景结情,作者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