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客运始于1960年,1983年轮埠路客运迁来后,业务扩大。随着淮安陆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加上空运的恢复,南港大运河客运航班也已于1993年停运。 1936年出版的《淮阴风土记》曾有这样的叙述:在花街东边抵达轮埠路河堤,该堤西起清江大闸,东至杯渡庵,之间有轮船公司八九家。用轮值法,每天都有班船,开往镇江及中途各个站点。如遇冬令奇寒河面封冻,轮船停班。这时人力黄包车趁此封河期活耀起来,往返于清江扬州之间。在杯渡庵的后面及花街一带,有数不清的旅馆。还有一些光棍无赖,多为外地彪形大汉,登上下水来船进行揽客,讹索高价欺弄旅客,岸上黄包车夫不敢近前,彪汉谈价既定,然后转售车夫,此等光棍凭其黑恶势力,坐收渔利。
由于轮船公司的存在,给周边带来一片热闹繁华景象,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旅馆、商铺、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书场、玩把戏、拉洋片、卖狗皮膏药的各显神通。但也难免鱼龙混杂。倒票的黄牛,强买强卖的地坯,拉客的土娼,等等一些不良行为肆无忌惮。
轮船航线各大小站点一般都停靠,清江浦到镇江之间停靠点有淮西门、宝应、氾水、高邮、邵伯、扬州等地,每站点上下客、卸货上货都要好长时间,因此到达终点站镇江需近两天时间。在旅途中,旅客们除三五人聚拢谈天说地,还有艺人表演节目,诸如淮调,滑稽戏,杂耍等,随客人赏几个钱,也有殷实些的客人即兴点唱的,当然给的钱就多些。旅客相互间猜谜语、讲故事,也很热闹。到站点停靠时,兴致高的人也会上岸溜达,看热闹。小贩上船兜售当地土特产,如淮安河下茶馓,宝应藕粉,界首茶干,氾水野鸭,高邮鸭蛋。轮船上小偷扒手也非常活跃,他们动手的时机都选择在船即将靠岸时,一旦得手即刻上岸逃之夭夭,任凭被偷者呼天抢地也无所作为了!
那时,客轮上分官舱、客舱、统舱、烟篷、餐舱。官舱不卖票,多是供官员及有身份的人乘坐;客舱价位高,为有钱旅客乘坐,相当于现今卧铺;统舱里面放满了长凳子,无靠背,每条长凳可坐三五人甚或七八人,长时间坐很累很不舒服,多为跑单帮做小本生意者购坐;所谓烟蓬即客舱与顶蓬之间的空间,四周无遮挡,高约一米二左右,人只能坐屈或躺着,不能直坐,夏天倒好,四面通风,凉快,冬天船家用油布围挡,但仍灌风,价位最低,旅客就受罪了,可想而知这定是贫困者的席位了。
1977年,清江内河航运史上发生过一起非常惨烈的特大旅客伤亡事故。9月18日上午,26岁女乘客刘正华受阜宁县东沟中学教师潘红卫的委托,将塑料壶装的快干胶水经过伪装,随着人流,混过了镇江8号客运码头签票人员的检查,登上了镇淮江苏804客轮。刘正华上船后,坐在下客舱右舷出口处,将胶水放于座位下,并结识了同座28岁男青年刘文法。轮船在18日22时30分因大雾被迫停航于宝应县境内怀楼湾附近。19日夜二时许,刘文法拿盛有快干胶水的塑料壶当枕头。过了约一个多小时,刘文法闻到异味,发现塑料壶破裂,胶水流到舱板上,因舱内昏暗,刘文法便叫坐在走道对面的农村青年吴长顺擦火柴照明,当吴将第二根火柴棒燃到根部烧手松开时,正好落在香胶水上,火焰顿时一烘而起,三人见无法扑灭,都仓皇逃跑,火势迅速蔓延,越烧越旺,继而机舱船用柴油也着火,名副其实的火上加油。旅客一片混乱,向外挣逃呼救,无奈两舷出口处铁栅门都死死地锁住了。只有部分旅客从后面厕所与厨房之间的窗口逃出。底舱不少旅客因无法挤出而葬身火海。有幸逃脱的旅客,有的因不辨方向跳入水中被淹死。在事故发生的紧要关头,机舱副司机印德泉积极采取扑救措施,副驾驶左德坤下水救人。船上配备的消防救生设备,除了船员逃命用了几件救身衣外,其余一概未动。大火映红了半边天。虽经各路人马数百人扑救,终因火势太大,距岸边较远,效果不佳,结果造成了死亡47人,伤32人的重大恶性事故。肇事者潘红卫、刘文法被判处死刑,刘正华被判处死缓,船员李×壁、李×书等有关人员也受到刑事处罚。在处理善后工作中,有关部门发布通告,希望对无人认领的遗体,有知情者速来认领。
当年804客轮副驾驶、现75岁的左德坤,其时不当班,正在船中熟睡,事故发生后被同事叫醒,一看大事不好,在火海中看到河中有人,赶忙将船上救生圈和木跳板推下河,让落水者抓靠,紧接着自己跳下河将落水者一个个救上岸,被救者有20多位。事后公司表彰了他。笔者请其谈谈对当时救人的看法,不善言辞的老人连连说:“水火无情,救人刻不容缓,考虑不了
许多。”
1958年8月19日,江苏014船队在刘老涧节制闸发生重大海损沉船事故,致16人淹死,12人受伤。
当谈论到这两起特大事故时,虽然事隔数十年,老人们仍心有余悸。


2016年第2期江苏省(炎黄文化)
何永年 文/图
(本文得到庞声福、韩洪发、张崇善、左德坤、单兆成等老同志的热情帮助,谨表衷心感谢!其中韩洪发时为航运公司主要负责人之一,曾提供一份文字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