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后子美文精选010
全国都有姥爷的字
应朋友之邀前往齐河,去采摘,去参观,去散心……小外孙坐在车里,两只眼睛不停地望着窗外,当看到那条黄澄澄的大河时,更是欢呼雀跃。整天被圈养在钢筋水泥里的少儿太需要放飞,太需要亲吻大地了。
临出门,朋友还打来电话,叮嘱别忘带写字的家什。
刚刚经历过麦收的鲁北平原,成了一位少妇,丰腴饱满,处处透着母亲分娩后喜悦而疲惫的样子;路边的白杨树,用高大的身躯护佑着刚生过孩子的田野;一个个塑料大棚静卧在大地上,破解着季节的密码;欢快的鸟儿展翅飞翔,在天空中拉出一条条充满力量的直线和美丽的弧线,可劲地撒欢。
来到目的地,顾不得喝水,就急不可耐地参观农业种植基地,钻进钻出一个个大棚,采摘着葡萄、蜜瓜,还有新疆的油杏,边摘边吃,满嘴甜香。小外孙跑进一处晒麦场,捧起土黄的麦粒看了又看,不忍放手,妻子告诉他:“我们整天吃的馒头,就是用它做的。麦子从秋天种上,经过四季,历经严寒、酷暑、风吹、日晒,才长成粮食。”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他欢快的样子就像田野里的风,火热而自由。
午饭吃得尽兴,下口的全是新鲜蔬菜,一调,一拌,微炒,是城里少有的味道。有好菜,酒也喝得高兴。平时很少动酒的我,竟喝了足足一大杯。酒到微醺,就有了写字的冲动。按照朋友的旨意,笔墨纸砚早已在会议室备好。还是本着“见什么人写什么字,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的规则开始构思,小外孙在一旁为我准备着印章印泥——捣乱与帮忙并行。端一大盆水,把笔养透,以做到万毫齐力。基地的董事长扎根故土,创办的农业园是本地最大的,同时还兼做服装产业。从国企到民营再到国企,二十几年变来改去,历尽千辛万苦,辛劳与收获同在,不变的是对土地的情怀。望着他那早生的华发,我用粗壮又强劲的笔法写到:“顺天应地,大河欢歌”应该说大气里透着潇洒,大伙频频点头。已经在多岗位担任要职的华先生心有所感,恳请写一幅表达他心情的作品,沉思片刻,我用斗笔写出:“大河东去,我心安然”或许是字的气势打动了他,或许是内容拨动了他的心弦,只见他嘴角微动,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企业家老孟书香传家,女儿恰巧今天高考结束,思来想去,我用长锋挥毫而出:“明月一壶酒,清风万卷书”,两行字犹如两条绸带自上飘下,满纸云烟,使书写过程达到了一个小的高潮……
这时,可爱的小外孙突然大声说:“全国都有俺姥爷的字。”沉静,片刻的沉静,然后是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是冲着孩子来的,只见外孙的眼睛亮亮的,眼神里充满着自豪与单纯。我放下笔,紧紧地抱住他,在他额头上亲了又亲,两行热泪不知不觉地流下来,流到孩子的脸上。“姥爷,你哭了。”孩子说。“没有,姥爷高兴。”我答。
回来的路上,我反复琢磨着小外孙的话,越琢磨越想笑。四十多年书法的坚守,好的孬的,满意的不满意的,的确写了很多,东到韩国日本,西到四川、山西,南到新加坡,北到河北、东三省,本乡本土的自不用说,进行过多次书法交流,参加了很多展事,虽无大成,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心情悦之,所以家中写字的地方称之为“悦心堂”。前段时间还应长河文丛颁奖活动之邀,书法作品再次走向全国。最值得欣慰的是,在自己影响下,文化的种子已埋在第三代的心里,自己的形象也在孩子的心中矗立——试问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
望着茫茫的田野,心潮如大河之水浩荡东去。
(写于2023年6月11日)

李炳锋先生简介
李炳锋,笔名:金后子, 1962年3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顾问,山东诗人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周三读书会创始人。
著有《日月清音》《一年的光景》《大地的苍茫》《回望天涯》等八部散文集和《在天地间奔跑》《挤掉生活的水分》诗集。2014年散文《红旗渠畔的沉思》获首届齐鲁散文奖;2018年散文集《大地的苍茫》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散文诗歌散见各类报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