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李二口
柯扬

李二口,是个令人难忘的地方。空旷荒芜在漫漫山野里绵延伸向远方,突兀出现一个修旧如旧的崭新地方,勾起那无尽的历史沧桑,每跨一步记忆里浓缩沉甸甸的千年故事……

经过数年精心整改,如今旧貌换新颜,俨然成了活的博物馆,看着万古长青的青山下,颓废残存的古长城,抚古思今,似乎昨天的历史都在,没了鲜活的人物,空留悠悠历史在无言的诉说曾经的旧时奇闻轶事,让人不免顿生唏嘘,难以挪步,怅然若失。

几天前,朋友们相约到了李二口,据说建设得不错,我们想一睹她的芳容。
那里有一段长城,据说修建的时候犯了一个天大的错:长城居然修断了,双向错位几公里?!

车子开得飞快,一路上山川变幻,沿着长城旅游公路曲折延伸。

两边庄稼地时有时无,矮矮的庄稼显示土地的贫瘠,有些山坡甚至寸草不生,直接裸露山石土壤,偶尔有羊群蠕动,这就是塞北长城沿线,一个南北国的历史地理风景线。
李二口长城景区位于天镇县城东北12公里处,景区总面积7平方公里,核心面积2.5平方公里。

明嘉靖年间修筑的李二口长城,是明代大同镇长城的一部分,其北临二郎山和桦门古堡,南望慈云古寺和洋河水域,南北为镇宁古堡与新平古堡之孔道,以“奇、伟、雄、绝”而闻名。该段长城东西因山势蜿蜒,南北沿山脊攀升,是全省保存最完整、建造最奇伟、最具观赏价值的一段土长城。

景区内长城资源丰富,民俗底蕴厚重,共分长城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休闲、康养研修等五个区域,围绕李二口“小八达岭长城”、“错长城”、云东古道等历史文化资源,建有历史陈列馆、“石头记”大观园、红色记忆馆、九曲黄河灯阵、水景游园、杏韵天成等景观和景点,为广大游客提供集文化、访古、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体验。

2020年,李二口长城入列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2021年,李二口长城景区正式入列4A级景区。

古长城在李二口分为两道。一道沿着阴山山脉,向北攀升而上,走势蜿蜒,墩台烽堠相望。另一道则是东西向长城,与北向的长城同收眼底。向南数百米,一座座古朴的青砖灰瓦的建筑铺排开来,这里就是山西大同市天镇县李二口村。
历史上,李二口地处战略要塞,明长城曾在这里改线,留下的遗迹造就了著名的“错长城”。

自明嘉靖二十五年修筑长城前后,还相继扩建、增修许多堡寨烽墩,逐步形成和长城相匹配的城堡、烽、台相联的防御体系。这个体系长69公里。城墙每隔百米左右置一敌台,台高15米左右。沿长城分布有敌台134座,约500米置一座墩,另外还有大边墩、二边墩、腹里接火墩,每墩专设墩兵三五人,拔沙田四五十亩,耕种养赡,专司瞭望,平安或闻警,依规定燃放烟火相报,并放炮。凡边口要隘,亦筑墙砌垣,派兵防守,从县境西到东,依次有水磨口、榆林口、白羊口、李二口、张仲口、瓦窑口,那时还有砖磨口、董窑口等,这些口既是出入长城的通道,又是防御要地。

长城依山势起伏,因山脉蜿蜒。经历近500年的风雨剥蚀和无数次的战火硝烟,已经残破斑驳,但是也有比较完好的部分。这张仲口到李二口再往山上爬的这一段,是现存较完整的土筑长城,宽5至8米,高10米左右,城墙上还有垛口根基遗迹。这一段长城爬山而上,运土艰难,但修筑成功了,而且这样的坚实壮观,可以说是守兵将士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一个精神写照。

沿着山脚,到李二口村一段土城墙,由西向东延伸直到瓦窑口村,原来长5公里,据传说是一位将官进家里喝了一碗水的功夫,士兵们就误修出了这么长一段长城。实际是嘉靖年间,明长城往那里修的一个决策问题的反映。起初,主张放弃山后新平至西洋河等地面,从李二口、瓦窑口直修到永嘉堡。后来认为不妥,重新划定长城走向,将山后的也纳入长城之内,才往山上修到新平堡、新平尔直到宣化府桃沟。所以才出现误修一段的事实。

山转角长城两道
景区位于天镇县城西北方向,从天镇高速口驶出,标识路牌前方指引,走长城旅游公路或经县城都能到达。冬季,天气晴好无风,驻车东望,南北两侧皆山,形成一个门状廊道,李二口在北侧的山转角处。
两道长城在景区西部交会,山脚一段向东北千米后中止,山脊之上的长城朝西北延伸,进入绵绵群山,山尖处烽燧相望,气势壮阔。当地人称山脚段为“错长城”。传说当年长城修筑到此处,监工贪杯误事,导致线路未及时调整,结果出现一段“错修”的工程。

墩连墙边防标本
景区核心区域位于李二口村,外延西起白羊口,北至张仲口,南界接近天镇县城通往新平堡的公路。景区入口处,有一处青石雕刻的牌楼。站在牌楼下,李二口的地理环境一目了然。环翠山在此形成一处山口,直面洋河盆地。同样的山口还有几处,从西向东为水磨口、榆林口、白羊口、张仲口,瓦窑口。由口进山都有通道,旧时连接山内山外。明初,为防草原游牧部族袭扰,各口设关屯兵,把守要冲。中后期,口内还建有军堡,设常备兵力,瞭望敌情看护边墙。水磨口内设镇口堡,白羊口设镇宁堡,瓦窑口设瓦窑口堡。李二口临近天成卫,地理位置重要,左右已有镇宁、瓦窑两堡成夹角相助,墙体墩台依旧较其他地段高大坚固。

古村镇文化家园
古镇以水造景,设中心街道一条,两边垂柳依依,店铺林立,房舍皆为青砖灰瓦,木作门牖,古意浓郁。
沿着主街缓步前行,三处中式院落依坡而建,最大的一处院落三进,门上匾额书“天镇县历史文化陈列馆”。入口处,一辆仿青铜战车十分显眼,战车旁,立有《前言》牌,讲述历史陈列馆的布展思想,文字精练阐述天镇的历史轮廓——“天镇得名,融‘天成’‘镇虏’而来。这方土地曾经角声连营,鼙鼓激荡,也曾修城屯田,互市通商。古意悠远的时光里,它见证过中原与边地的战与和,积蓄着民族融合的兴与盛。巍巍长城,诉说金戈铁马;古堡关墙,饱含家国情怀。年轮流转,天镇的故事里记录着热血忠诚、执著坚毅、勇敢无畏、开放乐观,伴着质朴的底色,成为中华文明鸿篇巨制中的重要历史坐标。”

生态美杏韵天成
李二口的万亩杏林已成景区一大特色。与长城相映衬,成为令人向往的诗意秘境。冬季花木休眠,但不妨碍神思想象,春风里的杏林,一定美得如画。大片的杏花怒放,该是何种气象。极目四望,粉红色、白色的杏花将大地覆盖,随地势起伏,田野披彩绢。林间漫步,花枝挂衣,花香袭人,花瓣落英,花语迷情。花下漫步,身心渐渐与自然相融,变得空灵清净。

(待续)
柯扬于长城上
2023.10.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