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鸡汤
一一诗词创作的感悟
作者/陈天堂
诗歌创作需要探索和挑战传统形式,创新和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在字里行间和语言外,以创意和独特的视角,写出诗意或哲思的创作。最终的目标是让读者能够在感性和理性上得到启示与满足,这就是诗歌创作的最大意义。
几十年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创作,我的体会是:
一、要创作内涵深刻,寓意深长,意境优美的诗词务必要有厚重的生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源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材料。伟大作家赵树理17年中,无数次返回故乡,徜徉于故乡的风俗人情里。可以说,这就是他始终保持“深入生活”的姿态。
人在生活中要从不同角度观察,远、近、高、低,每个地方有哪些特点,要抓住总体特征。深入人群中,探听大事小事;走进大自然里,聆听鸟语虫鸣……清朝蒲松龄为了创作《聊斋志异》,常常在大路旁边准备了茶和烟,见过路人就拉过来攀谈,积累了大量的怪事奇闻,终于编成了一部脍炙人口的《聊斋志异》。要扬起鼻子,勤嗅嗅大自然醉人的花香,有淡谈的,浓浓的,不同种类,各有韵味。你闻过吗?丰盛的饭桌里,你领略到令人垂涎三尺的饭香吗?……要动起肌肤,多触摸。从触觉感受事物的特点。冰冻得全身颤抖,草软如棉絮,寒风刺骨,春风暖和……只有用肌肤去感受,才体会其独特性。总的来说,深入生活,要调动五官,全方位感知。如朱自清的《春》里的“春花图”,视觉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嗅觉的“花里带着甜味儿”;听觉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春风图”里的触觉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的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听觉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二、要创作好的作品还要阅读前人的作品,学习传统作品中的精华,借鉴前人创作的优美意境,传承前人创作技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拓展我们的见识,间接积累大量素材。读史能懂朝代兴衰,知风云人物。当要构思在逆境中爬起来的题材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便成了最典型的素材。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吟诗也能吟。读诗积累好言佳句。我国是诗的国家。诗经(风)——楚辞(骚)——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诞生山水诗和田园诗——唐诗——宋词——元散曲——近现代诗。在这个流程中涌现了几多伟大的流芳百世的诗人,流派纷呈。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中华诗祖屈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慷慨悲凉的建安文学。魏晋风度之谢灵运:中国山水诗鼻祖,万水千山踏遍,浪子初心不改。晋时陶渊民、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常建,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为代表的田园诗。他们的作品闲适淡泊、色彩淡雅,意境幽深。盛唐时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豪放派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势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总之,在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杰出诗人数不胜数,他们的作品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写春雨时,就要学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语言更有韵味;当要表现经历磨难,仍要勇往直前时,就要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使诗更显得有气魄。另外读诗论能更多掌握写诗的方法和技巧,如《文心雕龙》、《诗论》、《人间词话》、《随园诗话》等都会给人以启迪。我一生中曾多次翻阅这些经典,这些经典是我创作的指路明灯。我的作品也深深地打上了这些经典的烙印。
三、创作还应聪明旳感悟,在思考中提炼。
每天,看到的多如牛毛,听到的密如细雨,它们如奔流的潮水,不会为谁而停住脚步,只有用心,才会领略迷人的风姿。见到一夜间破土而出的竹芽,想到了生命力的可畏,我就有了《咏竹》、《咏梅》;嗅到香喷喷的饭菜,想起了母亲勤劳的手,有了《祭母》;参加党史学习,就有了《中国革命胜利之歌》……
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提炼,去粗取精,平凡的素材,才会变成我们真正的写作养料。人常说:创作来源于生活,创作来源于经历,创作来源于喜怒哀乐。创作源泉是人生中最苦楚的感悟。比比皆是,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宫刑而作《史记》……。正如读史以明智,知古可鉴今!
唯有静心,方有感悟。唯有沉思,方能感悟。唯有感悟,方能知解人间百态,世事无常;唯有感悟,方能破茧成蝶,扭转人生;唯有感悟,方能如凤凰涅盘般浴火重生。奋笔疾书,畅写心中所想,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是对自我的省悟。聆听音乐,迎接心灵的洗礼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感悟,是一种自我的享受。目视前方,观看房屋林木,是对美丽山河的.一种感悟,是一种向往大自然的陶冶情操。也许,对自我的省悟再如何透彻,也回不到纯真的本我了吧。感悟人生,感悟社会,感悟一切。人在感悟中成长,人在感悟中走向成功。懂得了真理,也许会失去随我的任性;成熟了内心,也许会渐渐迷失纯真的自我。经历过,感悟过,成长过,一切都不在那么重要。谁是谁非,亦不在在乎。流泪过,伤心过,开心过,这便足矣。一切悲欢与愁苦,都在为成长铺路,随感悟而消逝。鸟儿在天空飞翔,它曾在伤痛中成长,它曾在跌落后起飞,却又在感悟中重振雄风。如今翱翔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欢声歌唱,一切都如往事云烟,随风而散。留下的是成长,是骄傲,是不败的神话。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美丽绽放的时间总是如此短暂,凋谢的花儿落入泥土,它突然觉得一生足矣,它曾为自己的美丽而自豪,它曾为自己的寿命短暂而感慨。而此时,它明白作为一朵花,它的使命光荣谢幕。它的一生不再是碌碌无为,也不是昏庸无能,它的凋谢昭示着对泥土的馈赠,对新一轮生长的酝酿,它感悟一生,莞尔一笑,悄然落地,静默而终。此刻的我在灯光下,在温暖的环境中,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遥望黑暗的天空,似乎有一颗星星在闪烁,那不正是人生的航标吗?手握一支笔,话语权不正握在手中吗?人生又何必在乎得失,知足常乐!付出,收获,失败,成功,自己最终又能带走什么?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罢了。静下心来,回想往事,才发现自己还在原点。曾为荣誉而奋斗,曾为事业而努力,曾为失败而丧气,曾为成功而骄傲。如今,才发现最重要的是快乐!感悟是人生的洗礼,洗去糟粕,留下精华。感悟是优秀的习惯,成长心灵,升华人生。感悟是生命的思考,追求真谛,放飞梦想。把这些感悟提炼成句,只有这样深刻地感悟才会有诗词的创新、特色和精彩。
四、诗歌创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提高的技能,需要将诗歌视为一门艺术,不断学习和锤炼创作技法。这也意味着要阅读大量的诗歌,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创作技巧。需要发现并发掘自己的创作热情和天赋,并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提高诗歌创作的功力。只有付出持久的努力和时间,才能逐渐达到创作的高峰,并写出让人心醉神迷的诗歌佳作。
诗歌创作也需要勇气和自信。伟大的诗人都是敢于冒险并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信心的人。在创作中要敢于尝试新事物,敢于写出真实的情感,同时也要有自我批判能力,对自己的作品保持清醒和客观的认知和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创作梦想和更高的艺术境界前进。
另外,诗人还应有一种灵活的思维:当你思考一个话题时,你应该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从而创造出更有深度和想象力的句子。
还有 要掌握好诗词写作的基础技巧,如构词法、修辞学、结构布局等。这些基础技巧是诗词写作的基础,它能够丰富诗句的文字艺术。
最后,要学会发现不同诗歌的秘密,运用你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在诗句中把你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 勤加练习,每天写写诗,才能掌握好诗词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综上所述,诗歌创作是一个多维度、多角度的过程,它需要策划、涉猎、探索和感悟。创作者需要在诸多因素考虑下,不断地琢磨人生的火花,恰如火红般地将诗的美感熔铸。同时,创作者也需要注重孜孜不倦的磨砺与作品的不断迭代,保持对创作的热情和耐心。创作之路虽然漫漫长路,但希望这些心灵的体验可以为诗歌创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