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河流(五)
宁山园
出“辽河园”,在河的西岸逆流向南,过崇山东路桥,就进入了“宁山园”。入口处有一组雕塑,由绿白黑黄四色组成的,“沈阳慢道”的字样及其图标、抽象的“骑车者”、具象的“走步者”,以及“运河水系慢道”几个大字赫然可见。沿着“慢道”继续逆流前行,走过篮球场,走过广场,走过景亭和廊架,就到了宁山路桥;宁山路桥以南,园子继续延伸着,再走过一个广场之后,就到了北塔湖桥,北塔湖桥的南面,紧挨着的是三座毗邻的铁路桥,“宁山园”到此就结束了。
按照入园时看到的“宁山园”图介,根据头脑里固有的(儿时)印象,园子结束后,应该可以通过铁路桥来到河的另一侧(东侧),顺流继续游览。事实上却是不可能的。一是因为河堤路已在铁路桥下穿过,完全不是小时候从河堤爬上铁路路基过桥的样子;二是铁路已经完全封闭管理,由铁网在路基底部就围住了。下穿铁路桥后不远,一道栅栏挡住了去路,门口挂着铁路什么“段”的牌子。多次游览后发现,要想从河的西岸到河的东岸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从北塔湖桥上折回。北塔湖桥是近些年才建造的,在北塔湖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将东西走向的昆山路与南北走向的陵园街连接起来,800路公交车就在桥上驶过。但这条路距“宁山园”还有一定距离,需要在桥头即与宁山路交汇处向西行一段路,到宁山路桥才能进入游园的东侧。另一条是到了北塔湖桥而不过,立刻返回到宁山路桥,然后过桥就到了河的东侧游园。两条路实际上是殊途同归,但风景有所不同。在北塔湖桥上走过,可以欣赏两侧桥下湖的景致:桥南及东侧垂钓者颇多;桥北及西侧荷花生长茂盛,赏花、拍照者不少。在宁山路桥上走过,如果是早上或是傍晚,可以遇见热闹的早市或是夜市,摊位栉比,有蔬菜、水果、海鲜、调味品、风味小吃,以及服装、小百货等;商贩都身着一件绿色马甲,背后印有白色“前进”二字。“前进”市场建于1990年初,东起陵园街交通岗,西至松花江东街,共500多延长米,为附近10万居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河东侧的“宁山园”风景也很不错,草木葱茏,绿荫浓郁,清新幽静。途中路过一处健身场地,常见一位女子跳绳,能跳出许多花样。行至崇山东路可见地铁10号线陵东街站C出入口。总体上看,“宁山园”与之前游览过的几座游园大同小异,虽然走了几次,除了其东侧毗邻的住宅区里有一座水塔带给我一点儿年代感外,再没有更多的令我感兴趣的东西。
其实“宁山园”的前世,于我还是比较熟悉、留有很多记忆的地方。因为小的时候我的家、我的小学(松花江小学)就在“宁山园”西侧,隔一条现在叫做小松花江街的小马路。现在的“宁山园”,无论是河东,还是河西,在那个时候全都是水稻田。我上中学之前的生活,一直沿着这段河流及其两侧的水稻田展开。这片田野,这一段河流是我生命中从未相忘的,游泳、滑冰是在这段河流里学会的;捉蟋蟀、捕蜻蜓是在这里开始的;就连舞文弄墨也是始于这片田野、这段河流。
在这段河流上学游泳,实际上就是野浴。虽然学校里经常告诫不要野浴,虽然每年野浴都有溺死者,但是每到夏日野浴的人还是很多。记不得是从哪一年开始野浴的,只记得起初很胆怯。那时候在这段河流的西侧堤坝下,还有一条水沟,水深齐腰,是死水,大家都称之为“二河”(称新开河为大河)。起初只是和一群小伙伴在二河里瞎扑腾,大家说是“搂狗刨”,慢慢有了点水性和胆量。一天,在几个会水的大男孩儿的鼓动和关照下,壮着胆子下到大河里,一阵扑腾之后还真的就顺水游走了。那一刻很兴奋,很激动,很骄傲。从那以后,在仍在二河里扑腾的小伙伴面前总有一种自豪感。再后来自信心不断增强,泳姿也由“狗刨”进步到蛙泳,并且不再满足于顺水漂流了,于是开始横渡新开河。虽说水流比较平缓,但到达对岸的时候,总是会被水流带到下游,只是到达对岸下游的距离在一点点缩短,最后实现了直线横渡,这在当时是只有少数几小伙伴能够做到的。
那时候没有冰鞋,我说的滑冰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冰滑子。用粗一点的两根铁丝,钉在一块木板上就成了冰滑子;冰滑子分单脚和双脚两种玩法,即将冰滑子绑在脚上,在冰面上起舞,也能滑出很多花样。二是冰车。冰车也分单腿和双腿两种,单腿的是蹲在上面,双腿的可以坐在上面,均用两只铁钎支撑做动力。冰滑子也好,冰车也罢,最多的玩法是小伙伴们分成两伙儿的“捉人游戏”,无论是逃的一方还是追的一方,全都使出全力,经常是个个满头热汗。记得滑冰时还曾被一群小流氓抢过冰车,当时也曾试图反抗,但除了鼻子被打出血,一切反抗都是没有用的。我还每天早上沿河堤跑步,从松花江小学旁的崇山东路桥开始,沿河的西侧逆流而上向南跑到铁路桥,过桥后再沿河的东侧顺流折回,这一跑就坚持了近10年,从小学后期开始,到上中学再到毕业下乡,现在的身体健康和矍铄也许就是这长跑的结果。
对小时候在这段河流上游泳的回忆,令我意识到现在的河水是污染的,是极度富营养化的。直观感觉,水体发黑,浑浊不堪,有时候还会产生难闻的气味,不是劣五类也是五类水体;水里面还有一种水草在疯长,长长的枝叶飘忽不定,犹如动画片里女鬼的头发。所以,这条河已经早就不能游泳了。这令曾在环境保护部门工作过的我很是赧颜。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文明的发展,人们获得了更宽敞、更舒适的消遣休闲去处,可以在游园享受着、挥霍着大把的时光,但是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大片水稻田的消失,河水的污染。我热切地期盼着,污染的河水能够尽快得到治理,还它以清澈。只有到那时,人们在河两岸的游园散步才是真正的休闲,心中才会升起诸多美感和快乐!

作者简介:吕家立,笔名:下午茶。六旬老者,务过农,做过工,大学毕业进入机关,写了大半辈子公文。闲暇时喜欢写写工作以外的闲情、小事、凡人。早年偶有诗歌、散文见诸报端;著有散文游记《窗外的风景》、诗歌集《心灵的风景》。退休后作品常见于《中国诗歌文学精品》旗下《作家美文》《作家选文》等网络文学平台;相关作品曾4次入选《中国诗歌文学精品微刊作品联展》(第12、64、67、76期);曾入选《中国诗歌文学精品》最受读者喜爱作者名录(第2期)、人气作者名录(第7、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