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九九)
杨浩然 偶然著
一九九、一夜春风来 万朵白花开
小花带来的俩孩子叫赶英、超美。一来就和英姿、飒爽玩上了。很快,又和跃进、红旗、卫星掺和到一起了。
亲不是买的,孩子们一混熟,便无话不啦了。赶英、超美先是口若悬河的描述了一下天安门、故宫、长城,紧接着就神神秘秘地将“天安门诗抄”本掏出来炫耀开了。
跃进等五兄妹在学校虽传抄过几首诗,但不全。一看赶英、超美贡献出来的是油印本,而且数百首之多,便如饥似渴地抄了起来。可抄着抄着全哭了,哭了个一塌糊涂。
静宜、小花娘俩以为孩子们打架呢,一看他们在哭诗,马小花火冒三丈,立刻将纸笔全部没收了:“赶英、超美,不知道这些诗作者被抓了吗?忘了你爹是怎么被赶出北京的了?混账东西。”
静宜接过手抄本一看,全是纪念周总理的,只不过有些诗太冲、太直白罢了,没看出哪儿反动呀?如: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浩气山河壮,丹心百卉鲜。 一声周总理,双泪落襟前。
一夜春风来,万朵白花开。欲知人民心,且看英雄碑。
大地春花发,江河分外妍。总理何处觅,八亿埋心间。
岁月聚悲思,花环寄哀情。 古今谁无死,民心是丰碑。
泪飞江南雨,清明悼总理。献上洁白花,心中往事忆。
硝烟弥漫月,戎马度生涯。跟随毛主席,足迹遍中华。英名壮中华,浩气传千秋。悲痛化巨澜,横扫害人虫。
骨沃中原土,魂入九垓舞。英灵在人间,长擂镇妖鼓。
初春寒意浓,哀思涌心中。丹心映山河,碧血染红旗。
披肝沥胆,镇妖除邪。经天纬地,纵捭横阖。浩然正气,光明磊落。功高德重,名垂史册。
清明时节,痛悼英烈。千言万语,欲诉又噎。哀向总理,泪水纵横。怒恨国贼,又刮黑风。正告你们,小小一撮。人民威力,休要看轻。
邀祝英灵,可慰红心。前赴后继,马列必胜。
巨星陨落,山河缟素。总理逝世,举世悲痛。
七十八年,盖棺论定。鞠躬尽瘁,中外齐名。
为国为民,屡建奇功。内战外战,树挫顽凶。
忠于领袖,立党为公。热爱人民,休戚与共。
嫉恶如仇,憎爱分明。为民表率,平易谦恭。
焚骨撒灰,树碑心中。人民怀念,青史留名。
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洒万家。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
马三、刘六看后也大惑不解,问羊三:“就因为这些诗,邓公被抹了吗?”
“不全是,但这是导火索。”羊三点上一支烟,狠狠地吸了一口,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敬爱的周总理带着遗憾走了。他一走,很多民众不知道中国要走向何方,很迷茫,心里很苦闷......
三天后,当周恩来的遗体被送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时,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二十多公里的长街两侧,上百万群众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肃立、自发聚集向总理致敬。灵车所到处,哭声四起,连绵不绝的响彻了北京的上空。
但遗憾的是,中央不允许自发地组织对周总理的纪念活动,并很快将其驱散了。然而,民意不可违。压制越强烈,爆发就会更加猛烈。
一月十五日,邓小平在周恩来追悼会上致悼词。这是他再次被打倒前在电视上的最后一次露面。
很快,清明节到了。前一天就有近百万人冒着被逮捕的风险自发地走进了天安门广场;而清明节当天,参加纪念的人数快速地超过了二百万人,仅纪念碑前就有花圈两千零七十三个(最大的直径有六米),白色鲜花不计其数。
无数群众汇成了人的海洋,他们创作的纪念周总理的诗歌,则汇集成了诗的海洋!人民在贴诗、念诗、抄诗,通过这种形式,表达着自己不屈的立场。
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事件和邓小平最近的表现,认为邓小平问题的性质已经变为对抗性的矛盾。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政治局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这是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号称打不倒的“小个子”又一次被打倒了。
北京市委行动迅速,连夜将天安门广场上的所有花圈和小白花清走,所有张贴的诗歌及纪念文章被清洗一空。守护花圈及诗歌的三百多人被逮捕和拘押。
本来,北京市委书记吴德以为,此举能吓住人民的。可没想到,次日涌向广场的人却越来越多,有的甚至高喊:“你们镇压吧,抓走一个人,还有千百万;偷去一个花圈,我们再做千万个!人民对总理的怀念,是任何人也剥夺不走的!”
一场“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被定性为“四五天安门事件”后,上面要求参入者一律上交所抄录的诗词。虽然大部分抄了个副本按规定上交了,但原件基本上都藏了起来。
实际上,人民群众光纪念周总理的话,该行动也不至于定成“反革命行为”,可要求“邓小平复出”,性质就变了。
要知道,这时候的毛主席已开始防范邓小平搞“复辟”了;未来的接班人华国锋又坚持“两个凡是”,支持“批邓和反击右倾翻案风”;“四人帮”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他,生怕他“死灰复燃”呢,邓公能有好果子吃吗?
他吃不到好果子了,羊三等也只能啃烂苹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