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做人,态度需严谨
文/刘国永
昨天在一文学群里发了一篇文章《老刘》被两个文友深切的关注并对该文进行了研讨,在此对两位文友对文学态度的严谨深表赞赏。
文章以收废品师傅“老刘”在即将转行时最后的一单生意的经过表现显示“老刘”的行业精神。
文章通篇用叙述的手法大量讲述老刘准备要做的行业的原因和最后一单生意的经过,似乎全文都与“老刘”有关但似乎无关,但文章的最后“保安队长收到钱时说“就这七块二毛毛”?
老刘看到他惊奇的表情,笑着说怎么还是疑问句呢?
随后保安队长和老刘以及旁边的保安们都笑了起来。”这些却彰显老刘职业道德是合格的。
现实社会中还有多少人还会为区区几块钱大费周章寻找无法联系到的客户呢?何况还是一个打算离开那个行业的人呢?
附原文:老刘
老刘打算不再从事废品回收这个行业了,在朋友的指导下选择了餐饮行业。
老刘是不懂餐饮的,但是老刘嘴叼钻,比如那家饭店的饭菜味道好或不好,老刘品一口就能说出那菜的优劣,他之所以选择从事餐饮,最主要的是老刘是仰仗他老婆有一手能炒能煮的手艺和那个餐饮店的位置与他居住的地方很近,从店里到家里也就是抽支烟的功夫,从家里到店里也是抽支烟的功夫。
还有就是他选择的餐饮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他做的是红豆稠糊汤,这种饭针对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的人群,那个时代的人都饱受过饥饿的苦,现在日子好了都怀念那段苦日子的饭菜,其实,他们吃的不是图吃的好不好,都无所谓,最主要的吃的说一种回忆一种怀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跟朋友一起的论证,老刘最终做出了选择,开一家早餐店。
选择了餐饮,自然废品回收就要停下来了,老刘觉得停下来太容易了,但是他长期积累下的客户不干了,人家都是一直靠着他收拾人家家里的废品呢,咋说不干就不干了,老刘自然是费了一番口舌跟人家解释的,尽管是这样,喊叫老刘收废品的还不少,但凡能喊老刘去收废品的都是从不问老刘啥价或多少斤的,末了让老刘直接给人家发红包就行。
老刘对这些客户是很感激的,他感激的不只是那些人,更多的是感激这些客户对他的信任。
不管怎样,老刘心意已决,决定停下收废品的活,谁喊也不去了。
老刘路过建业小区时,一个三十多岁的妹子喊他说给她帮个忙,老刘顺口就答应了人家,那女的说把她家里的废品收拾收拾,老刘想说我不干了时,他猛然想起他还开着他经常收废品的三轮车,他也不想再多说啥直接开着三轮车进入小区的地下车库。
不大一会儿老刘就收拾好了,来到地下车库称了一下废品就给人家扫微信,结果地下车库没信号,老刘就说我打一下你的电话出去加你微信给你转红包,那女的说好,然后各自说了谢谢就各自离开。
出得地下车库,老刘就准备复制电话号码,结果手机上啥也看不到,老刘就到保安室说明情况后,老刘直接去到那女人的家里敲门,结果敲了好多次门仅回答一句谁呀,然后再无下文,老刘等了约十来分钟感觉无望便径直离开,回到保安室老刘给保安队长说明情况,希望他能帮忙联系那家客户,保安队长爽快答应记下老刘的电话,说联系上了客户后好给老刘联系,老刘说不如我把钱转给你,等你联系到她了你直接给她算了,保安队长说好,当保安队长收到钱时说“就这七块二毛毛”?
老刘看到他惊奇的表情,笑着说怎么还是疑问句呢?随后保安队长和老刘以及旁边的保安们都笑了起来。
刘国永,河南省西峡人,微信名一缕阳光,文学爱好者。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特邀作家,西峡作协协会会员,喜欢用心的笔写美的文字。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