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壮烈的八女投江
作者:王鹰江
朗诵:相逢一笑 月娥 安湛 大梅
音频配乐合成:大梅

八十五年前,牡丹峰下乌斯浑河,河水汹涌湍急,朦天乌云浑茫。已临近霜降时节,寒风萧瑟,山林啸嗷,柯草萎黄,树叶凋零。林口县渡口,抗联第5军妇女团八名女战士,互相臂挽臂,踏入了乌斯浑河,史称“八女投江”。
指导员冷云代表八名女战士斩钉截铁地说:“下河”!
下河,意味着是什么?下河,就是牺牲,就是与人生诀别。在此前她们可以生存吗?能够生存的。日本鬼子与伪军大声吆喝着:投降吧,给你们自由。女战士向敌人投出去最后的三颗手榴弹,决绝地唱起悲壮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向河中走去。

再此前她们可以生存吗?她们是能够生存的。当一千多的敌人追击而来,抗联百十来的部队受到围攻,女队员在河边柳条丛隐藏,就可以躲过一劫。为了大部队冲出包围圈,女队员突然在敌人背后开枪,敌人一时乱了阵脚,大部队趁机冲出重围。敌人的炮火狂轰乱炸也焚烧了草丛,三面包围了几个女兵。女兵们已经弹尽援绝,并且有人受伤了。眼下她们的选择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冲进河里而牺牲,一个是做敌人的俘虏而生还。女兵们虽然都不会泅水,但毫不犹豫地砸乱枪支,在河堤上留下了刚劲的足迹,从容不迫地迈步河边。

在乌云的缝隙里射出了星光,像珠光灯,像射光灯,像追光灯,也像摇头灯。八个女兵就像去赴一场酒宴,这酒宴是疆宴;就像去赴一场婚宴,这婚宴是天宴;鬈发在秋风里飘舞,头发上披缀着白霜,就像瑶钗别着雪莲花;容颜显现清秀纯真,波浪映着镜花水月,脸上的硝烟就像画眉浓黛。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泥沙浑波坚定提脚,藐视鬼子义无反顾。

日本鬼子射来了罪恶的枪弹,又轰隆的尖叫着炮弹。枪炮声将八个女兵的童年的故事一闪,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炸响鞭炮,哪家过喜事捡来零碎的鞭头,在僻静处点燃,炸响过后再点燃,特别刺激。日本鬼子枪炮声虽然激烈,八个女兵但没有慌神,而童年时炸响鞭炮的情景要慌乱多了。水柱串得很高,水柱泼湿了八个女兵,没有人去理会它。有人受伤了,战友搀扶着往前走;有人牺牲了,战友抱着继续往前走。往前走,不是要达到彼岸,而是尽量的离日本鬼子远一点,因为日本鬼子的臭味难受。抗联战士走到那里、行到之处就是战场,有叱咤风云的战场,也有寂寞无声的战场。面对众多的江河与山岭,抗联战士从来没有怯弱过,“八女投江”就是乌斯浑河真实的写照。“八女投江”如在钱塘大潮,如在万丈浪花;就是黄河怒吼,就是长江澎湃;是远行的海洋,是接云的丰碑。

八个女兵都明白,日本鬼子对我中华同胞烧、杀、抢、掠,恶积祸盈。而自己的牺牲,将唤起更多的民众与侵略者去搏杀。日本鬼子的枪弹更密集、炮弹更恶狠。滔滔的乌斯浑河水浪更高,撕碎了河面上断枝与黄叶,漂浮起河面层叠的鱼虾。西山的黑云压城翻滚,东海的红日喷薄霞光。霞光与黑云激烈地碰撞,烈火在天空中燃烧,霞光在黑云的边缘筑起深紫色,深紫色会迫击覆盖黑云。八个女兵此时浮起的将是绽放的杜鹃花,是血红的杜鹃花;绽放在柞木山岗、在刁翎地区、在牡丹峰巅;绽放在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金玉锦绣。

日军亲眼目睹了“八女投江”之壮举,凶狠的日军熊谷大佐沮丧地说:“中国的女人的这样的顽固,死了的不怕,中国的灭亡不了哇”!事发半个月后,时任抗日联军领袖周保中在其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屹立着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群雕,成为这个城市的红色地标, 牡丹江流芳着八女英雄之魂魄。当我们去追寻英雄的事迹,在“八女投江”之殉国地,花岗岩雕刻的碑石,矗立的、金光闪闪的“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她们牺牲时最大年龄是23岁的指导员冷云,最小的只有13岁的烈士之女王惠民。1938年妇女团跟随西征部队,爬山越岭、风餐露宿,穿行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与男队员一道并肩战斗,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壮烈的“八女投江”,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捐躯,她们的鲜血融进了乌斯浑河,融进了牡丹江,融进了湛蓝的、含有血丝的茫茫大海。有人问:“八女投江”的勇气是从哪里来?蓝天白云作证: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恨,是对中国人民同胞的爱!天安门广场的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长安街上的红花是烈士的鲜血浸透的。我们放飞千纸鹤,我们漂流万莲灯,我们寄语八个女兵:你们已经实现了美丽的夙愿,红艳艳的杜鹃花已经遍地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