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翼华写诗“稻草人”(随笔)
图•文/鲁新建
翼华,真名王保义,他是我在坦克十二师当兵时遇见的新闻启蒙老师,我们1980年认识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最近在兰州相遇,他以酒助兴,借题发挥,谈论最多的都是与诗歌有关的话题。
他在谈到一次进山打猎与狐狸遭遇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当时他第一次扣动扳机时打伤了狐狸,他在追上狐狸准备第二次射击时的一瞬间,看到了狐狸回头时绝望的眼神,在他犹豫中的一刹那间,狐狸消失在夜幕中。后来他徒步两个多小时才返回驻地。当地牧民告诉他,狐狸是不能猎杀的,因为它的灵性已经远超人类的聪明程度,我们应该从心里敬畏生命,爱惜生灵。王老师说,这次生命本能体验,对他的灵魂是一次震撼,对诗歌文学创作的触动也是发自心灵深处的。

最近,我在翻阅他送我的诗集《飘不远的云》,这本书于2023年6月出版,我一打开,就感到了爱不释手的磁性。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在“老人或者我的春天”(组诗)中看到的一首《稻草人 》引起了我的兴趣爱好,诗中写到:
就这样,静静站成
田野不衰的雕象
破旧的草帽和生锈的农具
难以遮住田园的容颜
禾苗走了还来
绿绿的云归属土地
沉坠的谷穗拜谢之后
还会有种籽延续不熄的火苗
偶尔让鸟儿站在肩头
轻轻告诉它
休眠的田野遗留着失落的谷粒
大地滋养所有的生命
苍茫之间,寂寞
是尘世的灵药
风倾诉着不尽的语言
夜晚的月光
依然抚摸庄稼人赤裸的脊梁
抚摸手掌汗水凝结的茧子
即使在远方的城市,终有一天
我会皈依真正的稻草人
站在田野
守望那片虔诚的谷穗
我在慢嚼细品诗句后,对诗中所反映的主题思想,由此产生的联想意境感到有些郁闷且懵懂不解,于是我与王老师产生对话如下。
王老师,您这首诗总体上表现出心绪不佳,有些消极抑郁沉闷的感觉。它与最近发表的同样名称《风中稻草人》(见转载)的诗歌带给读者的情绪意识完全不同,您是出于何种创作意图的考量,为何能出现不同的意境感觉和主题思想反映,请您解析一下并与读者分享共勉。
@新建路,您提的问题很好。同样写稻草人,前首诗情感乐观向上,后首诗沉闷抑郁。是的,这两首诗情绪表现有较大差异。

我在写乡愁诗中,曾多次借用过稻草人。写稻草人中其实是写庄稼人。稻草人仿佛庄稼人的替身,忠诚地守护着田野。借稻草人表现农民的情感无疑是很好的物象。
诗是情感和心境的袒露,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意境。前首诗是将稻草人拟人化,以稻草人表现庄稼人的心情,就像农民看见丰收的谷子,成就感的心情是愉悦的。第二首诗是纯粹借稻草人表现我的心情。我们尽管从农村走进了城市,但毕竟是农民的后裔,肉体远离了农村,灵魂深处依然弥漫着庄稼的味道。这种反差常常折磨着写作中的情绪,越到年老的时候,这种反差情绪欲浓烈。“即使在远方的城市,终有一天/我会皈依真正的稻草人/站在田野/守望那片虔诚的谷穗 ”,这种守望,其实就是父母的眷念,对故土的依恋。两首诗都是真情实感的状写。
每首诗都是新的创作。同一物象在写作的时候必须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尤其是灵感闪现进入创作的时刻,必须冷静下来,尽量避免雷同。这也是此两首都以稻草人为抒发对象的诗为何出现两种不同情绪和感觉的缘由。
王老师,看了您的解读,我才有点真正看懂诗的意思。但我的想法是,这首诗是您在疫情解封前后的背景下写成发表的心篇义章,在你的这首(组诗)里还有一首诗完全是在表达对疫情肆虐下,人的生命如同秋风扫落叶般的逝去的担忧无奈义愤的心境和情绪,我以为,您借用《稻草人》这一物象,表面上看起是在抒发乡愁情结和庄稼人对大地收成回报的真情实感,实则在心底深切地借此寄托了对天灾人祸造成“逝者如斯夫”的悲愤,祷告,沉思依恋之情,借助“寂寞,月光”来比喻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生命脆弱且生生不息的心境,并由此引发读者心灵郁闷难解之感受,这是一种诗人特有的心灵释怀和宣泄的表达方式,当然这只是我的一面之词及浅薄理解,不妥之处请见谅,谢谢!
@新建路 :你的感受是对的,诗无达诂,留白的空间会让读者产生更多联想。
我对“诗无达诂”这句成语第一次见到,不甚理解。经查阅后大意是这样的:《诗经》从成书起,注解就众说纷纭。汉人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有鉴于此,注释者权衡众说,选取自认为最贴切、最能反映原意的那一种说法,介绍给读者。

以下转发的是翼华老师发表在诗刊电子平台上的《风中的稻草人》《狐仙》两首诗,供好友及诗歌爱好者欣赏,希望喜欢!
附诗一:
《风中的稻草人》
风,吹醒童话中的稻草人
金色的秋天
稻草人有最好的心情
那些绿茵茵的禾苗,如今垂下
狼尾巴似的谷穗
叩谢它一生孤独的守护
这是稻草人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借助风的膂力
挥动一把破旧的蒲扇
晃动头顶遮阳避雨的草帽
撩起身上的七色布条
他要亮出所有的舞蹈元素
呈现在田野
收割之前的舞台
附诗二:
《狐仙》
歌里狐仙的眼睛
勾人魂魄
坠入迷幻的仙境
人生苦短,游一次仙境足矣
我是俗人,也期待着狐仙
每每在勾魂的那刻
我却睡着
醒来的时候
狐仙已杳无踪迹
那首歌还在唱
听懂的人越来越少
2023年9月26日于西安



作者简介:鲁新建,60年出生,陕西省长安区人,兰州大学新闻系自学大专学历,80年入伍在西北装甲兵从戎十三年,历任部队师、团新闻报道员、干事,军地双拥办专干等职,获得新闻工作优秀成绩三等功二次。转业后相继在宝鸡图片社,宝鸡摄影学校,西安陕西正爱救助服务中心从事秘书文字材料撰写和摄影作品拍摄工作。业余爱好创作诗歌,散文,评论,摄影等文学作品至今,在军队地方报刊及网络媒体刊登发表作品百余篇,其中有十余篇参选荣获比赛奖并收编于文学作品专辑。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