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览胜●诗五首
其一 蠡湖春

蠡湖碧波漾春情 ,
垂柳含烟草初萌。
最是叫人留连处 ,
几树桃花胭脂红。
其二 谒无锡东林书院

一弯碧水绕东林,
数丛修竹拂清风。
阶旁青松铭岁月,
窗前玉兰满院馨。
家事国事天下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①。
物华天宝无双地,
钟灵毓秀正心楼②。
注:①书院依庸堂内正墙所挂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为廖沫沙手书。
②东林书院东南有一亭,名日“正心楼”,亭内上部周圈悬挂着十块匾额,皆为清代皇帝钦赐给无锡当地的状元、榜眼、探花的牌匾。
其三 游无锡寄畅园

惠山孕育寄畅园,
名闻天下第二泉①。
华君琴声余音在②,
陆羽茶香沁心田③。
玲珑奇石随处是,
清浅溪流碧成潭。
轩窗小榭留圣驾④,
听松石上高士眠⑤。
注:①惠泉被称为“天下第二泉”。山西晋祠里的“难老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
②华彦君(瞎子阿炳)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现有民间艺人每天在泉边亭内身着长衫演奏《二泉印月》,令游客留连忘返。
③茶圣陆羽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为避安史之乱南逃到了无锡惠山,开启了一段游惠山、品惠泉的悠闲生活。
④自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整整一百年间,两位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这里,留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高宗乾隆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且“爱其幽致”,因此绘图带回北京,在清漪园(现在的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命名为“惠山园”(公元1811年改名为“谐趣园”),并在北京仿建了他认为最好的五处江南园林,其余四处早已毁弃不存,只有“惠山园”仍完好的保存在颐和园里。
⑤院内有一巨石,状如床榻,夏夜偃卧其上纳凉,可听到松籽落地的声音,故名“听松石”。唐代诗人皮日休游惠山寺后题诗日“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所言即为此石。
其四 范蠡赞

助越伐吴建奇勋,
功成身退隐江湖。
闲来垂钓碧波上,
撰成《鱼经》遗后人。
今从“善贾桥”上过,
人人赞叹陶朱公。
堪羡西子终作伴,
千古风流说到今。
注:与太湖一水相连的蠡湖相传是范蠡和西施隐居之处。为了纪念范蠡在渔业和商业方面的创举和贡献,人们修建了“爱鱼桥”和“善贾桥”。
其五 雨中乘船游太湖

春到太湖佳绝处,
鼋头渚上云悠悠①。
雨打舷窗千行泪,
风动碧波万顷愁。
黄连树下强作笑②,
乡思如水浸沙洲。
纵然杨帆七桅船③,
难回乡梓分母忧。
注:①郭沫若游太湖时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
②鼋头渚东岸有一棵水桶般粗细的黄连树,因是第一次见到黄连树,我邀同游者在树下拍照留念,他们怕不吉利,不肯拍照。我想起一句歇后语“黄连树下弹琵琶一苦中作乐,” 时兄弟来电,言母病住院,我远在无锡带队考察学习,不能及时返回,即有苦中作乐之疚。遂单独在树下留影一张。
③鼋头渚东侧距岸百步左右的水中泊有两艘大木船,船上有七根桅杆,人称“七桅船”,据说为明清时速度最快的帆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