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长篇小说《幸福里》首发式上,著名作家、咸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咸阳文学院院长刘公书赠作家何冠雄)
痴心不改的书法家余敬安
刘公
和余敬安是老乡,可认识余敬安并非老乡之缘,而是在咸阳一个书法展览上。
谈起书法,我也是情有独钟,十来岁至今几十年习书不辍,曾有幸两次入选全国大展(中国书协与全国总工会一次,中国书协和共青团中央一次),在全国获过五次书法奖,被送日本、台湾等地展览。而立之年加入了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曾师从石宪章、吴三大等名家,只不过后来更青睐于文学,还忙碌了几个长篇,书法的嗜好有所怠慢罢了。
说到余敬安,映入我脑海的,首先是他谦逊的笑靥,还有他做人谨慎低调的品格,再就是不得不提及的他那出彩的书画。他的画风,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物,都酣畅明快,大气苍劲,透着一股股灵气,给人一种阳光宜人的温馨和慰藉感。但我尤为欣赏的,还是他的书法,他在这个潮涨潮落、物欲横流的商品世界里,痴迷书法的恒心一直未改,尽管后来他的书法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多次获奖,曾被政府作为馈赠外宾的的重礼,早已走上市书协副主席位置,但那种醉心书法的韧劲始终没有弱化。
余敬安的书法,饱蘸浓墨,笔意凝重,骨气深稳,有一种质朴、醇厚、大气之美。他的行草书,多取耸侧之势,横画左低右高,倾斜度较大,但竖画斜中劲立,险中求稳,重心不倒。
纵观余敬爱这些年的书作,“或寄以骋纵横之态,或托以散郁结之怀”(唐代张怀瓘语),时而俨然波涛滚滚,似一部激昂亢奋的交响乐,撼人心魄;时而又像潺潺溪流,犹如一支悠扬的小夜曲,沁人心脾。
记得有位古代书家,好像是王僧虔吧,他说过“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米芾也曾说过“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黄庭坚在他的著述中说道“虽然笔墨各系其人工拙,但要其韵胜耳”,这些古人的书法真谛,在余敬安几十年的书法作品中,随处可见。由此推想,余敬安研习书法是何等的全神贯注!我多次去他的工作室,看到他无欲无我的书法状态,我想到高中毕业去桐柏山遇见的那个僧人,他独居寺庙,眼无杂尘,潜心修炼,已进入到无与伦比的至高境界。
欣赏余敬安的书法,不仅仅要用肉眼外观它的形式之美和精到之雅,还要用内心体味它的精气神和韵道,由此,你才会觉察到书法家余敬安孜孜以求的炉火纯青美质,还有书家余敬安深厚底蕴的书法涵养,以及书法家余敬安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生活阅历,这样,才能诠释书法家余敬安广博的书法内蕴。
最后,祝愿书法家余敬安再攀书法高峰!
2010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