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九三)
杨浩然 偶然著
一九三、最狠莫过“独眼龙”
新任蒙东革命委员会主任侯八是个“独眼龙”,左眼无珠儿,据说是被鬼子刺穿的。
他是蒙北人,陈光、黎玉率一一五师一来到沂蒙山,他就拉起几十人的游击队上山与鬼子汉奸干上了。
有次打游击时,突然被敌人包围了。突围时,他右腿被打断,左眼被刺穿,一下昏死了过去。幸亏追他的汉奸是他表弟,没给他补一枪,才捡回了一条小命。
从此,他与鬼子汉奸的梁子就结下了。怀着刻骨的仇恨,他杀红了眼,带领游击队配合王建安、马三,直接把鬼子汉奸赶出了蒙北。
蒙北解放后,他当了县长。可没过多久,蒙北与蒙东合并了。合并后的侯八,只好屈居徐能之下当副手了。
文革爆发后,他想过夺权,但又不好直接对老领导下手,便借风使舵,将宋大胆推上了风口浪尖。
宋大胆倒台后,侯八觉得机会来了。没想到徐能又上位了,他心里空落落的,一点精神也提不起来了。
有福之人不用忙,受马三牵连,徐能被撤职调出蒙东后,侯八便顺理成章的干上一把手了。
有人说,这个一把手是他抢来的。也许是吧,要不,事情才发生一天,其屁股还没将那把椅子焐热呢,就猴急着来马家峪开批斗会了。
批斗会场设在老槐树下,号称公社万人大会。不仅干部社员全部参加,连学校师生和广大知青也都参加了。
一看阵势,静宜吓得脸色苍白,嘴唇咬出了血。
“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马三揪上台来!”随着喇叭里一声大喊,两个身背钢枪的公安战士向马三走来。
没待公安靠近,马三早推开众人,一个箭步跨上了批斗台:乡亲们,对不住了!我马三不该为孙子的婚事大操大办。虽然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了,可大家过得依然清汤寡水,脱产干部有的一月才发二十几块钱,而我却大兴不正之风,办桌公事竟然花掉了上百元钱!我保证,今后一定完全彻底的改掉这些资产阶级旧习气,全心全意的当个好社员,为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发光发热。听党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争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打倒马三!打倒走资派!”主持人带头呼起了口号。一听台下没呼应,他气急败坏地拍起了桌子:“绑了,让马三低头认罪!游街示众!”
“你敢!”马三拔出手枪往桌上一拍:“毛主席说,马三是个好同志!你敢反对毛主席吗?这把枪是金日成送给我的,你以为我不敢用它崩烂你的狗头吗?是,我犯了错误,可毛主席说,改了就是好同志,要文斗不要武斗吗。谁给你的权力对共产党员大开杀戒的?咹?”
一席话,说得主席台上哑口无言了。台下一阵骚动,轰地散了。
侯八弄了个大白脸,灰溜溜地逃回了蒙东。
别看造反派们气势汹汹,实际上在老红军、老八路及抗美援朝功臣面前,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可又咽不下这口气,便如梗在喉,把仅有的那只眼气鼓了。
恰在此时,跟屁虫宋大胆献了一计:“主任,马三不是张狂吗,咱可把小化肥厂弄到他一队建,即使建在莲花山坡上,也能占他几十亩岭地。他不是喜欢知青吗,那就拨二百给他,看他怎么养活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
“哎,这办法好。”侯八一拍大腿站了起来“一个生产队多出二百口人,还不得拉要饭棍?再说了,化肥厂可是个污染大户,到时,光下游的那些个村子就会造他的反。”
主意打定后,立马行动。
本来,侯八也就试试,他知道马三诡计多端,是轻易不会上当的。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马三居然一口应承了。但条件是:立马调两吨化肥在一队先行先试。恰好,县里正有指标呢,侯八便立马答应了。
实际上,早在一八五O年,科学家劳斯就发明氮肥了,并率先在德国进行了试用,后推向了世界。
我国使用化肥的历史较短,六十年代前,老百姓种地主要施农家肥。最开始,主要是在国营农场推广应用,大多是氮肥,品种不多,主要是硫酸铵和尿素,但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马三在海州的连云港时,曾带领部队到当地农场帮着抢收抢种,目睹比较过庄稼施不施化肥的产量。
一般情况下,施了化肥的亩产要比不施化肥的高出两三倍。正因如此,他才向侯主任提出了建厂“要化肥”的条件。
化肥一拉来,马三一方面让牛劲组织社员为庄稼追肥,一方面与化肥厂的施工人员谋划起了厂区建设。
为了少占地,厂子主要建在山坡上。尽管如此,还是占了二十多亩岭地,但他并没心疼。
他最担心的是污染问题,为了规避污染马家河和大沂河,他建议将办公区安在山下,而将生产车间全部安在了半山腰,并沿山腰挖了一道通往山前的大沟,与三线厂的废水沟连在了一起,可直接排进老龙湾。
老龙湾是个沙湾,吸水量大,远离水源,不长庄稼,是排污的理想之所,也是省里的专家考察论证过了的。
二百个知青一来,便派上用场了。工程进展迅速,才两个月,排排厂房便拔地而起,车间里就机声隆隆了。
马三大喜。要知道,这二百知青均与化肥厂签定了亦工亦农合同,意味着每天每人都能挣一块两毛五,扣除每人每天留出的五毛零花钱,每人每天均上交集体七毛五呢。别看数不大,但积少成多。即使每人每年干三百天,也能上交二百二十多元哩。二百个人,那就是四万五千多元哩。加上原来派到三线厂和副业的,一加,可就不是个小数字了。
上了化肥的庄稼更争气,一年的收成比三年还多呢!不仅向国家多交了数十万斤余粮,集体的仓库及家家户户的粮囤里也装了个满满当当。年终一分红,每个工日突破了一块钱!
已当了一队会计的马祥子认为:队上还是被侯八摆了一刀,因为二百个知青每天才交七毛五,却既分粮又分钱,不划算。
而马三却不这么看,他说:“有利有弊,若是没有化肥喂庄稼,咱能打这么多粮,卖这么多钱吗?”
祥子想想也是,就不吱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