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九二)
杨浩然 偶然著
一九二、司令队长
马三为孙子大操大办婚礼一事,很快被捅了上去,立即引起了蒙山地革委及省革委的高度重视。不知是谁操作了一把,将问题捅到中央文革小组那儿去了。
于是,蒙东革委会主任徐能被降级使用,调离了工作岗位;马家峪革委主任马祥子被撤职查办;当事人马三身为党员干部,资产阶级自由思想严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新上任的村革委会主任宋英子屁颠屁颠的来了:“老叔,都怪我当时没及时制止,否则……”
“不管你的事儿,是我自作自受。”马三说“直说吧,今后让我做点什么。”
“本来,俺想让你管副业,可目前尚在风头上怕不行。”英子说“咱们一队很特别,脱产的多,亦工亦农的多,吃闲饭的多,干活的全是妇女,连个队长都没有,要不……”
“让祥子干就是,我支持。”马三说。
“我动员了,他死活不干。”
“为什么?”
“老叔,实话实说吧,就因为咱队地多没人种。”英子说“地是土改时分的,那会儿咱队人口多。可后来,人大都远走高飞了。地多好不假,可负担也重啊,每年要交不少公粮哩。”
这的确是事实,像羊二家、徐能家、瞿小康家、五婶家,当年可都是人丁兴旺的大家庭,哪家没个十口八口的人?
可如今呢,远走高飞的比比皆是,仅有的几个男劳力,不是去三线厂干亦工亦农去了,就是到副业、林业营生去了,光靠几个半老女人顶大台,确实有点难为她们了。
想到此,马三问:“知青不是挺多吗,可以多争取几个吗。”
“哎,您是不知道,所有知青都不愿来,他们怕吃不饱饭哩。”
马三越听,越觉得问题的严重性了。这些年他不在家,还不是亏了这些可敬可亲的社员们吗:“行,我去做做工作。”
恰在这时,知青的新头儿牛劲来了,邀请马三去为他们的新家落成剪彩。马三道:“还是让新上任的宋书记去吧,我已成布衣平民了,去怕煞风景。”
“那不行,大伙儿说了,您不去,我们决不搬家。”牛劲说“您的事儿,我们已听说了。今后,咱并肩战斗!”
“好。”马三唿地站了起来“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至少拨十个知青加入到一队来。”
“没问题,我这就报名。”
“好小子,有担当。”马三拍了拍牛劲的肩膀说“今天起,你就是咱们一队队长了,我给你打下手。你说得对,咱并肩战斗,年终不仅交足国家的,留足集的,也要分足自己的。不仅分粮,也分钱!”
“是!”
新建的知青宿舍整齐划一,四人一间,且每个房间里都配了桌凳及水壶、脸盆。比原来的每人只占六十公分的小天地宽敞多了,大伙儿脸上都挂着笑。
说剪彩,其实也就象征性的。虽说知青们凑钱买了块红布,但马三没舍得剪,而是将它赠给了女知青。
牛劲眼毒,议式一结束,便开始挑人了。挑足十个后,向马三汇报道:“报告首长,人已挑毕。”
起初,知青们没反应过来,还以为挑这十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去完成某项特殊任务呢,当听说被挑中的优先加入马三的第一生产队后,大伙儿不乐意了,纷纷要求发扬民主。女生们自知身小力薄,很难被选中,一个个叹起了气。
见此情景,马三建议道:“要不这样吧,已经选好生产队且干得顺心的就别跳槽了。凡是没选好生产队准备落户的,或者其他生产队拒绝接收的,均可自愿报名,咋样?”
“好!我报,我报,我也报。”
很快,便报满了三十人。英子低声对马三说:“这么多人,用不了啊。”
牛劲则顾虑道:“人虽多,没战斗力啊。”
马三却力排众议:“好,就这三十人了。目前,我们的突击任务是:一、把没秧完的地瓜,力争一周内全栽上;二、将这遍地全锄完。表现优秀者,可推荐到三线厂工作,或推荐到工农兵大学继续深造。干农活,也得讲科学。搞社会主义,永远离不开年轻人。大伙儿好好干,今后咱们并肩战斗,让咱们的一队也来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知青们热血沸腾,喊声震天!
牛劲大步上前,紧了紧裤腰带,正了正绿军帽,大声喊道:“一队社员全体都有,立正、稍息、向右转、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