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水河畔话茅台
文/珠峰
我知道茅台酒是国酒,还得从七十年代末,电视走入普通百姓家开始。少时的我们就是伴随着央视《新闻联播》前,哪每天不断播放的茅台酒广告,走过了人生几十年,至今如此。
故国酒茅台产地,也成了我心中向往之处。几年前,借着去遵义做酒店评星之际。工作结束那天,首先去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纪念馆,血战娄山关遗址。酒店彭总知道我喜欢历史,还特意送了《伟人毛泽东在这里崛起》、《四渡赤水出奇兵》两书本给我。

去茅台镇那天自己起了个大早,迎着从苍翠娄山关,冉冉升起的红火晨曦。只见娄山关群山高耸,起伏连绵,苍翠欲滴;赤水河江涛奔流,朝霞辉映,红似皎龙;工农红军,征战遗迹,随处可见,往事如烟。当地人称赤水河是英雄河,美酒河,革命河。说赤水是流淌着红军四渡激流,英勇杀敌,不怕牺牲,征战险关激水的雄狮之河。
来到历史悠久的茅台古镇,穿过庄严古朴的国酒门,赤水河上插满红旗的红军桥。我们和众多来自全国各地游人一样。首先去参观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瞻仰了红军渡河纪念碑,和渡河码头战场遗址。漫步在酒香四溢的古镇上,这里给人最深刻,最鲜明,最难忘的就是茅台酒文化,红军文化和主席用兵如神的智慧文化。这些因素构成了这座红色酒镇,名满华夏,驰名中外的文化特质,传奇故事,品牌影响力。

1935年工农红军血战湘江,被迫战略转移。经过多番转战来到遵义,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三万中央红军。在这有过许多历史传奇的赤水河上,面对三十多万强敌。导演了千古伟人出奇制胜,运筹帷幄,在中国军事史甚至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灵活机动的神来之笔~四渡赤水出奇兵。
遵义、土城、娄山关、茅台之战,成就了伟人,成就了长征,成就了中国革命。同时,也成就了遵义城,茅台镇,红色茅台酒。有了红军四次转战赤水作为红色底色,茅台的光彩更加绚烂,色泽更加亮丽,名声越加响亮了。从此茅台镇、茅台酒、赤水河载入了中国革命史,中国军事史,中国共产党党史。

在纪念馆中我们看到,红军到达茅台后,当地群众捧出美酒相敬。由于长途跋涉加上一路激战连连,不少红军将士脚上起了水泡,身上有轻重伤。长征途中缺少医药,茅台酒为疗伤治病,消毒医伤起了积极的作用。红军进驻茅台后,纪律严明,为了保护茅台酒厂这个民族工业,当时周恩来、王稼祥等领导人发布了一个保护茅台酒的布告:茅台酒为民族工业,是保护的对象,红军应该公买公卖,对酒坊、酒窑、酒具、酒瓶等都应当予以保护等。布告也在告诫全体红军,这里盛产的酒曾在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金奖,为中华民族争得过荣誉,是北上抗日红军的骄傲。

站在红军桥上,看着奔腾不息的赤水河。我不禁想到,这茅台酒也是红军长征途中,许多历史节点,英勇无畏,战胜敌人的神酒。抢渡大度河的二十六勇士,飞夺泸定桥的十八位英雄,出发前都用这茅台酒壮行。刘伯承元帅与小叶丹彝海饮酒结盟,红军翻越大雪山驱风寒,据老红军们回忆,都喝了用军水壶从茅台带出的酒。长征途中许多受伤红军战士,也正是用了茅台消毒了伤口,才很快恢复了健康,继续踏上了爬雪山,过草地,浴血腊子口,到达吴起镇三军会师的征程。

周总理、朱德元帅、刘伯承元帅、聂荣臻元帅,陈赓大将,肖劲光大将,杨成武上将,耿飚将军,许世友将军等和总理一样,对长征途中茅台酒对红军做出的贡献,深怀感恩感念之情。解放后,共和国将茅台定为国酒,除了“红军情结”外,加之其品质上乘,为总理及老一辈革命家,开国元勋们所钟爱,遂定为国宴和接待外宾最高礼仪用酒了。

在这赤水河的流水中,在这茅台酒的芬芳中。就像有位来此采访的央视记者所说那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工农红军坚苦卓绝长征的初心,牢记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的历史使命。教育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缅怀,遵义城的曙光,娄山关的浴血,赤水河的英勇,茅台镇的纪律严明等。保持红军优良传统,保持革命先辈本色!让赤水河更红,让茅台酒更醇香!
2023年9月2日珠峰作于成都市青羊区小南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