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192》「飘舞的剑」(4306辑)

晨间寄语
发家致富是个愿望,贫穷潦倒的日子不好过。但说归说,愿望归愿望,很多事,事与愿违。老百姓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勤俭持家”。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勤俭为何物,而所谓的专家们成天这不能吃、那不能喝…,无形中起到了一种违背民风传承的误导作用,教唆年轻人贪图享乐,嫌贫爱富,不劳而获。导致年轻人顺理成章地找到了借口,什么不吃剩饭剩菜,自己不做叫外卖,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啃老还要专挑好的,四体不勤还要花里胡哨,追星崇洋还要赶时髦…。如果单从“勤俭持家”的角度,这些年轻人已经到了好逸恶劳,不配成家立业的程度,有些行为简直让人恨得牙痒痒…。

小区有对退休夫妇,大女儿生了两个外孙,两老从老家过来帮带。小女儿的一双儿女到了上学的年龄,又从他处送来贵阳让两老接送上下学。大女儿嫌家里挤,两老就租了一套房,两老就成了四个外孙的全职保姆。大女仍嫌挤在一起吃饭不安逸,要求两老做好饭菜,单独给她两口子,以外卖送套餐的形式,给他们送过去,但又不让自己的一双儿女跟着过去吃。妹妹的一双儿女跟你两个老的在一起吃得,我的两个儿女同样跟你两个老的吃得。引来临居和两老的朋友们好一番谴责和议论。
老百姓有适可而止的说法,什么事情都有它的讲究和由头,凡事不能过,什么叫做天怒人怨?在勤俭持家的问题上,我记得小时候掉了一粒饭在地上,外公弯下腰随手拣起来吃了,然后对我们小孩子说,浪费粮食是要遭雷打的!类似的话语听起来粗俗,但很有震慑力,老辈人既接受这种思想教育,也是这样的走过来的。我们这辈人承了先,也想启下,似有力不从心之势,但放任自流更为消极。所谓勤俭持家不是一句空话,老辈人上顿吃不完下顿接着吃,我们这代人从六七十年代吃到现在,也算是吃了大半辈子吧。改革开放大红大紫的,可以说是时代的弄潮儿,有其时代的特征,但那毕竟不多。相反,后来大多数人的商品房,家用电器,孩子大学结婚找工作等等,各种开资费用,无不是节衣缩食,甚至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我们对浪费深恶痛绝,不屑于排场世故,既保持了优良传统,又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领略了勤俭持家的艰辛,也以这样的方式,把这个“家”和儿女们支撑过来。毛爷爷说“浪费可耻”!不是小题大做,“勤俭持家”的话题,任重道远……。
新的一天,早安!
2023.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