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腊坡大会战的日子
学生14连 刘什

这张照片早已闻名三线学生连,它不仅被《三线学生连》大型画册收录,还被多个地方博物馆收藏,并被有些学兵连队自己出版的专辑画册所采用。它最初是贴在铁道兵八团工地宣传栏上的,被我连钱纪菁战友小心翼翼揭下珍藏至今。它充分展示了我们女子14连飒爽英姿的气概,也是当时胶腊坡隧道大会战最真实的影像记录。
那是1971年8月。由于我们连吃苦耐劳,分配的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出色,深得全团铁道兵指战员们的好评。因此,当胶腊坡隧道大会战开展前,部队二营就主动找到团部协商,想请我们连也参与进来,进一步激发战士们的干劲,圆满完成大会战任务。连里收到消息后,大家都摩拳擦掌,在团首长还在犹豫考虑是否批准时,我连的请战书已交到首长的手中。
八月的天气,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我们三个排分为三个工班,承担了在洞外为隧道灌注打混凝土的任务。接班的是岚皋县民工男子连,与我们干同一任务。
大量的砂石料堆在隧道口右方二十几米处。我们的任务是把砂石料装满竹筐后过磅,两人抬起飞速地转运到隧道口的搅拌机上,由负责搅拌机工作的同学再按比例倒入水泥,水混合搅拌。一个斗车可装混凝土千斤,需要多少沙子、水泥用量已记不清了,只记得135斤的沙石筐被同学们装满、抬起,运走,再一个装满、抬起,运走……装沙石的铁锨挥舞得飞快,抬筐的两人跑得一溜烟。热汗顺着脸颊流下,衣衫已被汗水湿透。一个工班最初打20多车混凝土,熟悉业务后,很快就增加了产量。40多车,60多车,直到创纪录的99车。
我连的三个排你追我赶争上游,接班的男民工连也不甘示弱,他们的领导,每天接班前都要询问一下我们连的进度情况,好给民工连鼓劲儿加油,争取超过我们。听说还批评他们,一群男人还比不过女娃子(陕南话)。直到会战结束,民工连也没能赶超我连的纪录。
三排12班的苏春花同学,在劳动中不顾身体有病,仍坚守在工地。她当时已高烧到42度,咬牙坚持一声不吭,由于天气炎热,大家都热得脸色发红,大汗淋漓,谁也没注意到她的不对劲儿。直到收工点名排队时,她忍不住昏倒在地,被送到卫生队抢救时才知她带病工作这么久。据说当时大夫用冰块敷满全身,物理降温两天,人才清醒。后来团里给她记了一次三等功。
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连报道组墨小萍同学被临时抽调到工地广播站负责宣传报道,她在工作之余便去工地临时医疗站,想乘机蹭点药,处理一下自己腿上的脓肿溃烂处。看到伤口曾令那位卫生员大吃一惊,腿都烂成这样了,还干活儿?当听说这还算是轻伤,在连队里绝大多数同学和她一样,被蚊虫小咬袭击后造成皮肤溃烂化脓,又因为卫生员那里严重缺乏药品,无法顾及每个人,所以大家都是自己动手挤脓,卫生纸一擦一贴完事。随着她的讲述医疗站的工作人员先是目瞪口呆,过后是无言地沉默。
所以在我们连每年夏天都会看到一处极为不和谐的场面,一群女学生,烈日下却长衣长裤,全副武装地下河洗衣服。其实,这也是连长面对蚊虫小咬灾难性后果,无奈之下的"防疫措施"。
1997年我八团几个学生连曾组织了一次“重返大道河追忆友情”活动,受到了当地镇政府的热烈欢迎。在寻找连队原驻地时,我们还走到胶腊坡隧道口,近距离看到了当时胶腊坡隧道大会战时留下的简易工棚遗址及隧道里清理出的石碴,心中感慨万千,我们三线学兵的历史,就如同我们曾经用青春和生命铺就的钢铁大道一样,将在共和国的创业史上永远那样平凡,坚实却辉煌。
槛外人 2023-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