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当年推石磨 (散文)
沁阳 杨述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很少有钢磨,熬汤喝的玉米糁、吃的小麦面等,全是人工推石磨或牲口拉磨磨出来的。我是既见过牲口拉磨,又见过人工推磨,且又是跟随父母推磨的参与者。因此,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那年间,俺村的石磨大都是在空闲地方盘的,唯有我家的石磨是在一座三间草 棚房内,且石磨是上乘的清砂石质制成的。磨口又严,下料又快,在别人家的石磨上磨五遍,可在我家的石磨上只需磨三遍就行了,省工省力。因此,前来我家推磨磨面的络绎不绝。尤其是下雨天,露天的石磨自然停用,可我家的石磨却从未停用。磨户接连不断去我家问磨排号。从早到晚,张家推了,李家接,李家磨了王家接……那石磨飞转,一天到晚从未停歇。 问磨排号的人太多了, 自家磨坊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奶奶为了方便别人,她总是把握自家的糁、面口粮在似断非断的情况下,才半夜起来催我父母领着我和两个小有力气的大妹、二妹起床推磨。
人常说:“有钱难买半夜觉"。半夜里,正睡得香甜,却被父母推醒。我和妹妹们都极不情愿地起床,揉着惺忪的双眼,操起推磨棍,套在磨上和父母相对的磨环上。父母两人合使一个磨杆,父亲在外,母亲在内。母亲在内边推,还边用左手招乎着磨头上的粮食,不时地往磨眼里拨拉;我们年小身瘦,三人合使一个磨杆,跟随父母漫不经心地推了起来。由于我和两个妹妹都没睡醒,边推边打盹,父母用力推着,我们一打盹不使力,磨杆自然"扑嗵”一声落在磨盘上。正在一旁箩面的奶奶听见响声发话了:“推磨下力气,不会打磕睡,快下气推就不磕睡了。奶奶的"推磨经”也真灵,俺姊妹三个打起精神来,伴随着父母使劲地推着。那石磨在强力的推动下,“呼一呼一呼"地发出研磨坚硬麦籽的晌声,真像头顶上有飞过的飞机声。
大约两个钟头,倒在磨头上的一斗小麦重复磨够四一一五遍,才算麸、面两清。然后,跟随大人们疲惫不堪地离开磨坊。 这时,看看天,"东方欲晓”,又一新户人家拍门来磨面了,奶奶推磨“见缝插针"的按排,苦累了自家人,没让排上号的众邻们延误一点点时间。现在回忆奶奶当时乐善好施的行为是多么好啊!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石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再也见不到人推畜拉石磨磨面的景象了。然而,那苦不堪言的推磨景况却时时萦绕在我的脑畔,更激起我对新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眷恋。
作者简介:
杨述道,男,豫,焦作沁阳市柏香镇人,1952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教一级职称(已退休)并系《焦作晚报》老年记者、焦作市作协会员、沁阳市作协理事。文章多次在省地市级刋物上发表。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