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
赵恺先生今天阅读到《清江文学》编辑部推介的原淮安市委副书记(后曾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庆元先生的散文作品《我的童年》,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短文给《清江文学》编辑部。现荣幸地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我的童年》致王庆元书记
赵 恺
评判文学作品的高下优劣只需一句话:好与不好。
《我的童年》写得好,笔触深入到生命之穴位:热爱生活。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就给他舒适。要成就一个人就给他苦难。
直面苦难,宽容苦难,宽厚苦难:苦难是救星。
童年的摇篮,一座苏北村庄。调动大地、炊烟、槐树、明月四个维度描摩村庄。美学建筑使村庄获得象征品质。
作品兼具原创和再生。
不可取代,不可摸拟,不可重复,作为独特和唯一,原创为魂。
作为照耀和引导,再生是拓展延伸。
平庸之作只读三行,优秀之作常读常新,温故知新。
大珠小珠,叮咚玉盘,花明柳暗,动魄惊心。
一句话把我震摄:槐花是我的童年。
五月的鲜花开遍田野。
俯仰岁月,叩胸自问:我们上过老淮树吗?我们痛过荆槐刺吗?我们吃过槐树花吗?
没有吃过槐树花的人生,是缺失童年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