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说
姚志顺
阴历六月。骄阳似火,天如蒸笼,热得狗吐舌头驴打滚。工地上的进度,一下子慢了下来。可店家等着开业,催得紧。没办法,我只有亲自上阵,天天骑上“川崎650”去当“监工”。
工地在五十公里外,一个荷塘环抱的小镇。因位置偏僻,加上疫情影响,小镇看上去略显萧条。到了中午,本该拥挤的细窄的街道上,行人寥寥,一下子宽阔了不少。
一连几天,那位瘦弱的、扎麻花辫的小女孩,总顶着烈日,提着竹篮,在热浪滚滚的街面上,来来回回地捡拾饮料瓶等可以卖钱的垃圾。每次走近我的摩托车时,都要仔仔细细地围着“川崎”转圈子端相一会。有时走了很远,还依依不舍地回头张望。
“叔叔好!”那天下午。,停稳摩托车的我,刚摘下头盔。那小女孩已汗淋淋地站在我身边,怯怯地向我问好。
“嗯……你好!”我毫无准备地应付她道,“你有事吗?”
“叔叔的车子真漂亮。”女孩捏着辫稍羞涩道。
“是呀,”看她黝黑的脸上汗水直淌,我劝道,“等傍晚凉快点再出来捡吧,现在最热,容易中暑的。”
“可那时,捡瓶子的人就多了。”她仰起小脸笑笑,眨着黑亮亮的大眼睛说,“叔叔的车子很贵吧?我、想……”她把伸近车身的手,又不好意思地缩了回去。
“嗯,十……”我说。忽又想起这几天来,她老在我车前转悠的身影,总觉得怪怪的。便收住嘴改口说,“要不要进屋去吹一会电风扇?”
“不了,谢谢叔叔。”她迟疑地迈步向前,走了几步,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回头问我,“叔叔,您爱吃知了猴吗?就是大人们讲的知了狗。从土里能爬到树上的那个,脱了壳会飞的那种。可好吃啦!”说着,她便舞动着细瘦的手指,做出动物爬行的样子来。
我一下被她这天真调皮的动作逗乐了。也为自己怀疑她欲图谋不轨的想法感到羞愧。“哦哦,爱吃,爱吃的。用油炸了最香。”我连忙说,“你叫什么名字啊?”我问她。
“夏荷,我叫夏荷,夏天的夏,荷花的荷。”听说我爱吃知了猴,夏荷像得了宝似的高兴起来,小鹿样一跳一蹦地边跑边说。
太阳西下时,夏荷披着金色的晚霞回来了,手里捧着个装满知了猴的玻璃罐头瓶。“叔叔,给你的。”她羚羊般轻快地跳到我面前说。
“这……”我一下就愣住了。听说乡下人逮到知了猴,舍不得吃,会卖给饭店换钱。我便问夏荷,“多少钱啊?我买下了。”
“不要钱,都是我捉的。天黑后它们就爬出洞了,树上地上到处都有,多着呢。”夏荷仰起小脸,忽闪着黑亮亮的大眼说,“我已洗干净,还用盐水泡过呢。”
“无功不受禄。要不我明天给你带个玩具来,算是交换吧。”我问夏荷,“文具书包都行。”
“不用不用……”夏荷连连摆手,指了下我的摩托车说,“叔叔,我、我想坐坐……摩托车。”她低下头,眼睛看着脚尖说。声音很小很小,小得我差点没听清楚。
我哈哈笑起来。心想,这个机灵鬼小夏荷,送我知了猴,原来是想坐我的摩托车呀。“好吧!叔叔带你兜风去。”等夏荷灵巧地爬上车后,我问,“往哪跑?”
“前面的叉路口向北……”夏荷咯咯地笑着说。她一边左拐右转地导航指挥我,一边对我讲她的故事。说她今年9岁,开学就上三年级;说她一个暑假捡塑料瓶和捉知了猴,就能卖二百多块钱;说她还会去河沟里采莲蓬抓螺蛳卖;说她的妈妈在镇上的饭店当服务员,能挣一千五一个月……
“停车吧叔叔,这是我家。请您等一下。”在荷花绽放的河岸边,一个没有院子的民房前,我停住车。夏荷说着已跳下车,向破旧的堂屋里跑去。很快从里边推出一位坐着轮椅的男孩来。
“我哥哥,出生就瘫痪了。”夏荷轻声又羞怯地说,“哥哥喜欢看电视里的摩托车比赛,是个赛车迷。特别是您这种绿色的……他做梦都想亲眼见到这样的赛车。”夏荷细瘦的小手搓着她汗湿的衣角,道歉似的向我解释道。
看着好像比夏荷还要瘦小的她残疾的哥哥、抚摸摩托车时那欣喜和满足的样子。我的心里猛地一颤,难过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原来,柔弱腼腆的小夏荷,这么努力地接近和讨好我。是为了满足她哥哥、能够近距离目睹和触摸到赛车的心愿啊!


作者简介: 姚志顺江苏淮阴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会员,《当代小小说》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