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马虎虎原创:《斯木哈纳,自驾西极第一村》在喀什知道中国西极第一村距此只有二百公里,就决定自驾探访。因为这几年我们自驾游去了南极东极和北极的村庄,前几年去东北边境自驾,还在北极村住了两晚,算是真正找到北了。只剩下西极村还没有看,就想不留下这份遗憾。从喀什市到紧邻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国西极第一村斯木哈纳可走一段吐和高速到乌恰县的,但导航没把我们导上高速,只能走崇山峻岭间弯弯绕绕曲曲折折的国道省道县道,且三步一限速五步一检查,还总有大货车阻道堵车,一个小时跑不了三十公里。车行驶到乌恰县康苏边境检查站,接受了较严格的边境检查,照脸查身份证边防证后,算是正式进入了边境区。路上挂中国牌照的大货车远没有挂外国牌照的大货车多,因乌恰县西边就是吉尔吉斯斯坦,我们估计挂外国牌照的大货车多是吉尔吉斯斯坦的,况且公路边的指示牌也是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文字。
乌恰县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管辖,主体民族是柯尔克孜族,占百分之七八十,维吾尔族和汉族成了少数民族。县域面积二万二千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六万人,估计不大但还算整洁的县城就占了大多数人,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线长达四百七十公里。这里是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的交汇处,海拔在一千七百多米到六千多米。高山耸峙群山叠嶂,山陡坡深沟壑纵横,山体色彩斑斓但绿色难觅,偶见大山深处有黄浊色的河水流淌处沿水两岸点缀着稀稀落落的树木和草甸,不多的牛羊悠闲地啃食着。我们在号称中国西郵第一乡的吉根乡路边饭店苦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吃上了极为难吃的烩面,算是体察了一下当地民情。经过六七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中吉边境的伊尔克什坦口岸,原本看看国门对面的吉尔吉斯斯坦是个什么样子,怎奈国门正在维修不能参观,只好把遗憾的目光留恋地停留在口岸,让值勤的边防战士给我们拍了张合影悻悻离开。
问询知晓西极村就在伊尔克什坦口岸附近,就急忙调转车辆奔赴西极村,经过斯木哈纳大桥,导航反馈让掉头回转。我们以为西极村一定和北极村一样是一个很大的景区,得有明显的标识,但车掉头后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但见树木绿草的山脚下河谷中散落着几十座屋舍,便想进村询问,没见到村民。但在村边上我们见到了标有中国西极村的一个不足一米高的汉白玉石碑,始知此处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中国西极第一村斯木哈纳,心里不免有点遗憾的念头溢出。
但来了,总得要看看。进村便见到了那方标注着中国西郵第一村斯木哈纳的红色招牌,网站上很多图片的拍摄地就是此地,此时我们似乎有了一点点的兴奋和感觉。在村庄的展牌介绍中我们得知这里是连接着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和要道,把伊尔克什坦口岸建在此地也足以说明过去和现在这里的重要地位。其实村子的风景还是很美的,远处雪峰冰川洁净如镜与团团白云相映成趣,山谷中水流潺潺,树荫如盖,青草如茵,鲜花绚烂,草原跟随仄仄的小河延伸到远方大山深处,三五成队的牛马和成十上百的羊群在草原溪流间徜徉,鹰鹞在高空中盘旋,柯尔克孜族村民边放牧边种菜种庄稼边守边防,拿着政府的补贴,过着虽不富庶但悠然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在睡意惺忪中迎来第一抹朝霞,在酒足饭饱后送走最后一缕阳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由自在,夫复何求呢?我们能有这样一次自驾旅行,在遥远的西域第一眼看到巍巍中华的最早朝阳冉冉升起沐浴身心,第一眼看着泱泱华夏的最后一缕落霞铺满祖国的西极之地,在广袤的帕米尔高原与之耳鬓厮磨,该是何等的幸福啊?知足是幸福的源泉。
为发展旅游业,在中国西极中国界碑一侧新建设了一座高大的西极疆门牌楼,沿牌楼向山顶拾阶而上则建有一个巨大的观景台,这就是观赏中国每天最后落日的最佳地点。当阳光在这里向西沉去消失于黑夜,整个中国大地都进入了深深且陶醉的梦乡。站在观景台上,中国最西端的景象一览无遗,观景台下方就是西极第一村斯木哈纳和伊尔克什坦口岸,远处一点就是被无数的雪山映照的吉尔吉斯斯坦,我们曾经的西域乌孙国也在那里,已远离了中国。(2023年9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