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诗】粮仓
【活动时间】2023年9月11日
【主持人】孙永霞
李树长青,彭珍海,樊更喜,凌子,张建刚,唐朝小雨,李英发,小波,乔安娜,古月,魏风仙,马连山,汗牛,石玉萱,刘海平,王春波,书剑斋主,文心雕龙,邢剑君,小陈,康雪,杜海欣,北辰,马文斐,王俊朝,王振海,西鋂铃铂,兰庆宣,程程,清猗,王敬德,吴会茹,郑梅玲。

粮仓
文/李树长青
那是父亲早年梦想的空间
装过风声雨声鸟声
还有秋天一粒粒叹息
就是没有装满过五谷飘香
把希望栽到谚语的田垄
栽到带丰收字样的红窗花
香烛袅袅中聆听祝福的安慰
母亲刚把谷穗绣进枕套
是白驹过隙恰逢一声春雷
是乡间巨变又遇见风调雨顺
转眼千里江山如画如歌
村里村外都是好消息
仰望一座座谷神高入云朵
粮仓
文/彭珍海
无数次揣摩秋天的印象
目光的焦点总是那么明朗
不管春的风光如何美丽
也不管夏的热情哪般旖旎
在金风送爽的季节里
我只庄重而专注地凝视你
想望见你怀中的稻谷
想掂量你臂弯的玉米
还想知道,是否还有惊喜
溢出了坚实的墙体
秋风轻拂
一些忙碌的细节开始重复
那个翻动日历的身影
早安排好了每一个步骤
到底是哪个环节
泄露了丰收的秘密
朴实的笑声
随新粮的芳香扑面而来
被和盘托出的微笑
又溢出自信的骄傲
此刻,最接近生活的真相
饱满与骨感迥然不同
阳光下写诗
心中的粮仓一次次丰满了想象
在收获的季节
一湖涟漪荡过陈旧的过往
似水的眸光
燃起无限的向往
让每一束笑容贴紧秋的丰足
向田野,收获幸福
粮仓
文/樊更喜
想起很小的时候
父亲用牛车拉着我
到贾村粮站去交公粮
那一溜溜房子上写着“粮库”
又想起小时候过年
父亲让我用毛笔
在红纸上写下“粮仓”二字
贴在门后的大瓮上
老师让我们解释粮库和粮仓
我第一个站起来说
国家囤粮的地方叫粮库
老百姓的大瓮叫粮仓
我看大瓮特像父亲的肚子
粮食满了,他稳妥妥地杵着不说话
瓮里空了,肚子就咕噜咕噜地叫唤
我们的父亲会想尽一切办法填满
粮仓
文/凌子
北大荒,千万只手筑起的粮仓
一代人把青春和爱泼洒在那片土地上
那片黑沼泽里拔腿就是泥
牵手就是情和力量
在同舟共济中结为战友
跋涉的坚苦,给了爱的报酬
冬天里看一片枯萎的蒹葭
深处传来的饿狼嚎叫
春天里听雪原上吹来的风
那一片荒原广阔寂寥
我们举起的红旗飘扬
消解着北国的风寒
看旭日东升,伟人挥手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我们就是时代造就的人
砥砺风雨,把困难抛向九霄
用汗水和鲜血把沼泽凝固
生长出一片黑色的土地
里边有战友的灵魂和遗骨
夏天青汪汪的稻苗雨中舞蹈
秋天金黄黄的稻穗风里荡漾
冬季里粮仓像森林的蘑菇
如今的北大荒已成米粮仓
回首岁月啊
一代人最美的青春和爱
泼洒在那片黑土地上
粮仓
文/张建刚
母亲眼中的粮仓
是一只只盛满玉米麦子的黑釉大缸
每年秋天
母亲用手指丈量大缸的满与亏
她的目光就是一条生活的吃水线
大缸满了
一年的日子就水涨船高
大缸浅了
一年的日子就把舱底压得很低
那几只大小不一的釉缸
像几枚黑亮的音符
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在潮涨涨落中
弹奏着岁月的起起伏伏
安静下来的粮食都竖起耳朵倾听
粮仓
文/唐朝小雨
母亲的秋天越来越轻了
只几个坛坛罐罐罐就盛下了
空闲时,母亲喜欢抓把麦粒或豆子
再松开手看它们乖乖滑下去
罐子里就会响起粮食说话的声音
也可能是粮食发出的鼾声
那是粮食困了
母亲喜欢粮食们这个好听的样子
并依照从高到矮的顺序
把坛坛罐罐喊成我们姐弟的名字
粮仓
文/李英发
一位老人
在禾下乘凉
风吹过来,皱纹都舒展了
一位农民
手里捧着大米饭
顶尖尖的,像一座粮仓
家家户户的粮仓
满了,像一座座小山
许多人,在山脚下
乘凉,并做着开花的梦
粮仓
文/小波
辛勤劳作四季,就盼望丰收时粮仓满满
粒粒粮食当思来之不易
每一餐都应念稼穑之艰
一粥一饭应该倍加珍惜
翻滚的稻谷,是所有温饱的保障
一滴汗水灌溉一颗谷粒
一场艰辛孕育一季食粮
当微风逐渐转凉,必然醇香
天下粮仓,雄关漫漫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秋季已至,丰收在望
粮食来的辛苦,必须颗粒归仓
温饱时代也要为饥饿之时做准备
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一粥一饭
今年盼个风调雨顺,明年盼个稻谷满仓
珍惜粮食是生活富裕不变的信仰
粮仓
文/乔安娜
老河口的老街啊
仍然有土里土气的味道
红军会师的红土地
长出的粮食也装满了仓
曾经以油菜为主的两河口
如今长满了绿油油的莴笋棒菜
老乡们的额头舒展了
粮仓也以新换旧
少有的几块地里
还有沉甸甸的油菜
已经成熟了七分
久违了的洋萝卜间搭在莴笋地里
笑盈盈的老乡热情地和
过往客人打着招呼
成旧的粮仓里不再只是
胡豆豌豆小麦和青稞
粮仓
文/古月
在秋天的原野里,你成了独特的风景。我愿意
将我小小的故乡搬迁到这里,在这个
傍晚,蝴蝶将这一切告诉你,雨后的黄昏也会。
这时,风一阵一阵吹,让那些想落脚的事物继续
漂泊。也许就在今晚,一颗陌生的星就会
运来飞翔的姿态。是的,我无法使用普希金式的
抒情表达,我羞于提及那曾被遮蔽的部分。
季节辽阔,它带来什么,又带走什么,布谷鸟
叫的那一瞬间,我的生命就被打上陈旧
生活的烙印。而那粮食的气息就会扑面而来,
与我看到的蝴蝶,在翻飞的春天里一样。
我固执地为你送来四季、风声、无知和旧我,
并用微弱的光芒,接近你。秋天,终于抢在马车
和时光的前头来了。这是思索命运的时候。
粮仓
文/魏风仙
绵延八百里太行
滔滔滹沱水汤汤
环绕着一个叫西柏坡的小村庄
良田千顷
稻谷飘香
“晋察冀的乌克兰”美名传扬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
哺育了多少英雄儿女
打了多个漂亮的大胜仗
这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
土地改革、“两个务必”、三大战役、进京赶考……
历史的声音始终在耳边回响
小屋的灯光彻夜不息
小院的梨花年年盛放
五大书记的铜像在阳光下熠熠闪亮
这是一个盛满了红色精神的粮仓
每天来的人络绎不绝
每个人都怀着一种神圣和敬仰
走进这座粮仓
你的灵魂会更加纯洁
你的信仰会更加坚定
你的精神世界永远不会空虚
你的前路就永远不会迷茫
粮仓
文/马连山
那个用炕席卷成的筒
戳进一个大藤筐
外面用绳子捆绑着
从我记事起
总是屯满打尖
娘说是备着给哥哥娶媳妇用的
就这么个大粮圈
足足延续好好多年
直到七九年冬季我当兵走
它依然存在
后来实行了开放搞活
粮食和其他物品一样
可以自由买卖
粮仓也就自消自灭了
那时候的人们
最当紧的就是吃上饭
粮食固然很重要
家里劳力少的
有今天吃的不一定有明天吃的
不免到亲戚或者邻居家借粮食
每家每户都有大小不等的粮仓
家里别的东西可以没有
唯独粮食不能缺少
持家过日子就得省细
一颗粮食也不能浪费
农民知道粮食是天
粮仓
文/汗牛
民以食为天
一粥一饭,烟火人世间
忆旧年,问粮仓
不能忘记父辈血汗
老父亲的粮仓是风雨禾田
老母亲的粮仓是坛坛罐罐
百姓人家,五谷丰登
锅碗瓢盆,装满稻谷米面
粮仓是江山的基石
土地是粮仓的命源
仓廪有粮心不慌
寸土寸金,银钵铁碗
粮仓
文/石玉萱
母亲讲年轻时闹饥荒
为了孩子们
自己从来就没有吃饱过
瘦得如同皮包骨
如今时逢盛世
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粮食
可是吃饭的时候
母亲还是不愿意把剩饭扔掉
将剩饭热了又热一个人吃完
现在的我们早已经没有了
贮藏粮食的习惯
母亲的粮与仓
却让孩子们一直都记在心间
让我们更加懂得肩负起责任
学会了节俭
储蓄成了我们一生的习惯
粮仓
文/刘海平(高山)
“粮仓”一个农民再熟悉
不过的词语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不用再备粮备荒
但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
我从来都没有忘
也不敢忘
阳光明媚,秋风送爽
蓝天白云下
遥望那一望无际的金黄
最开心的应该是农民
忙了大半年的他们
总算是看到了希望
种地真的很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既要体力,又要智慧
翻地、播种、灌溉
施肥、除草、收割……
只有种过地经过风吹日晒
流过大汗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什么叫使得慌
天道酬勤地不懒
一份辛劳一份甜
春播一颗种,秋收万粒香
深知农民苦,期盼粮满仓
粮仓
文/王春波
还好啊
今年的年景还不错
爷爷开垦的几块闲散地
都长出了棒槌一样的玉米穗
年轻的人都进城打工了
村里的边角地荒了一块又一块
爷爷看到后很心疼
他知道有粮心不慌的道理
从此闲散地里就冒出了一个老人
还冒出了撅头,铁锨,镰刀和星光
在爷爷的心里啊
每一分土地都是老百姓的粮仓
粮仓
文/书剑斋主
没有一把镰刀
忍心一场雨暴殄一粒麦穗
没有一个父亲
秋天真正来临时
身心轻盈如梅落
跟在他们身后
摘棉花刨花生剥玉米
手不再是自己的手
月光也不再是自己渴望的水
直到每颗粮食安顿好床位
直到那杆旱烟袋坐在树荫下迷起眼睛
直到校舍又返青了书声
盛粮食的地方叫粮仓
从来没有钢琴跆拳道落脚的地儿
我的假期打小就是盛粮食的地方
粮仓
文/文心雕龙
万顷青衣换锦裳,微风拂袖送清香。
红粱引颈拔红穗,玉米开胸吐玉芳。
四野接天騰紫气,千村盈户泛金光。
农人又到丰收季,笑语欢歌陌上扬。
粮仓
文/邢剑君
这才是乡村真正的狂欢
农业,把神圣的粮食
高高举过头顶
等待一把镰刀的心情真美
这辽阔无际的海
翻涌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喜悦
层层叠叠的麦穗,在坡岭
淳朴的大田畅想未来
布谷鸟啼过,引领
金黄金黄的麦浪纯粹的交响
渴望丰收,是我们
的共同梦想
我们种下汗水收获富足
作为农民的一员
我也欣喜若狂地加入舞蹈
在这广阔粮仓
真正找到主人翁感觉
粮仓
文/小陈
刚分家时 我家只有几个瓦罐
后来置办了大瓮 用洋灰做了几个箱子
我家的粮仓越来越大了
母亲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交公粮的时候
母亲把最好的粮食装上车
自言自语说着话
大意是最好的粮食才配得上最大的粮仓
田野是大自然的粮仓
每年都有收不完的花生留给仓鼠
摘不完的柿子留给麻雀
粮仓门口挂着悲悯的锁子
锁子不用钥匙打开
需要的时候轻轻一拽
粮仓的门 就开了
粮仓
文/康雪
民以食为天
粮仓,它装的是粮食
装的是人们的生命
国家收购粮库,硕大的圆锥粮仓上贴着一个大大的″丰"字
农村家里的粮仓是
磁瓮,瓦坛瓦罐
同样也被父母贴着丰字
"丰"字是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是生存的目标,是我们的心愿!
粮仓
文/杜海欣
小时候的粮仓是盆盆罐罐
是一口口大瓮
圆的方的像宝贝
藏在家家户户的小屋
装满全家人的希望
也装满父母温馨的笑容
能吃上热乎乎的白馒头就是幸福
长大后家里的粮仓
装不下越来越多的粮食
粮仓就变成乡里的
一个个大的粮库
随时搭配人民生活的入出
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父母也不再为吃饭犯愁
踏上时代快车的今天
粮食被一辆辆谷神带走
满足了更多的需求
不再有昨日的担忧
一声感谢
献给那些
为粮食丰收做出贡献的老人
缅怀昨日
珍惜所有
粮仓
文/北辰
爷爷习惯了藏匿粮食
连奶奶也不知道,他如何躲避歉年
爷爷的眼神里,藏着
更大的粮仓,他成功地避开过鬼子
奶奶也曾把银元蒸进馒头
骗过敌人的三个哨卡
爹在临终时,说他这一生啊从来没有吃饱过
这话我信,他肯定为儿孙们藏下更多的粮食
提起粮仓,如今只剩下一个词汇
只有我知道,它连着我的身体和血脉
粮仓
文/马文斐
大槐树下
蹲着一群吃饭的农民
每人一碗冒尖的米饭
像极了丰收的粮仓
今年风调雨顺
家家院内屋顶上
堆满了圆锥形的粮仓
仓里有粮心不慌
爷爷看着那么多粮仓
心里像开了花一样
现在的粮仓叫粮库。
粮仓
文/王俊朝
小时候
父亲总是把粮食
装进大瓮里
然后封的严严实实的
后来把粮食
卖到粮库
国家的粮仓满满的
老人常说
家有粮 心不慌
粮仓是百姓的底线
粮仓是战争的资本
粮仓
文/王振海
小时候在老家的南屋里
高高低低地摆放着几口大瓮
东北角放着一溜坛子,西北角放着一口用水泥抹的柜
每当粮食下来的时候
父亲会把交公粮后剩下的余粮,一袋一袋倒进瓮里
把自己种的小米、芝麻、绿豆等杂粮放进坛子,把家里自制的粉条放进那口柜子
一有闲暇,父亲就蹩进南屋里看看
掀开这个瓮盖瞧瞧,掀开那个瓮盖瞅瞅
如果见瓮里的粮食下的太快,他就面带忧色地对母亲说:
咱们可要省着点吃啊,要不可捱不到过年春天
母亲做饭时,端着瓢去南屋里舀米或者舀面,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觉得舀得太多了,就掂算着再撮出去一点点
觉得舀得太少了,就犹犹豫豫地再加上一小捏儿
这可是我家的小粮仓,是一家五口人一年的口粮啊
活命靠它,孩子们长大了娶媳妇儿也全靠它
现在好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家家户户基本上没有粮仓了
夏粮下来了,就直接放到面粉厂,啥时候吃就搬回来一袋
秋粮下来了,就直接卖给街上的小贩子,换成手里的一叠叠新钞票
这让人心里,多多少少有一点不踏实
可是有一天,当我走到了田野上
看到一片片长势喜人的庄稼
看到路上哒哒哒驶过的拖拉机
看到田里一个个庄稼人浇水追肥的身影时
心里突然蹦出一个念头:好一个天下粮仓
粮仓
文/西鋂铃铂
备战备荒
粮仓里面,要有粮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老话里藏着真理
不听老人言,吃亏走不远
粮仓
文/兰庆宣
粮仓,民生的命脉
生存法则的福祉
我们的粮仓,应装自己的粮
我们的饭碗,应装自己的饭
备足粮,心中不慌
仓中满,国家富强
人间烟火,大仓满小仓流
天道酬勤,炎黄子孙未来可期
粮仓
文/程程
大豆咧开了嘴
谷子笑弯了腰
玉米戴起了红缨帽
高粱点起了火把
仓廪实
衣食足
迎来
五谷丰登
粮仓
文/清猗
打开千钟粟的史书
春秋时,重耳从农夫手里接过一碗泥土
苗黍在古老的土地上升腾
1947年,夏天
西柏坡的原野
谷穗还在生长
打谷场上却一片欢腾
那些“泥腿子”老乡
那些一辈子汗水摔八瓣
撒在“地主”土地上的人们
捧着饭碗,在西柏坡岭
喜笑颜开
……
白纸红字的一部《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开了千年的绳索
他们,拥有了耕者有其田的“命根子”
擦亮锈蚀斑斑的耕犁
弯下身子,浪花翻滚
备好军粮,石门即将解放!
三大战役正在酝酿
太行山的子弟兵
兵强马壮
去年春夏之交
曾采访过一位“故城牌”走出的土专家,出过书
他选育的试验田,犹如青纱帐
丘陵地区的短板
在他手写的草稿里
正生长出新的粮仓
粮仓
文/王敬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求索什么
求索真理当然重要
粮仓满满
天下人有饭吃
也该是在求索之中吧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当时穷人家中有粮
粮仓满满的
该有多好
就不会有路冻死骨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忧忧什么
可是天下粮仓
这乐又是乐什么
还是天下粮仓
粮仓
文/吴会茹
连绵垄上黄,谷物待归仓。
赖有衣襟透,方成粟米香。
田野铺锦绣,农家正繁忙。
可拟丰年颂,高吟喜悦章。
粮仓
文/郑梅玲
那个贴着“五谷丰登”的房间
居住过小麦、水稻、玉米、高粱
小时候,那里也居住过我的梦想
秋季,看到父辈喜悦的笑脸
我也想变成一粒粮食
住进丰收的粮仓
粮仓可能很小,在家中仅占据一角
粮仓却又很大,可以装载家国天下
关于饥饿,关于富足的故事
不只是长在田间的记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想起粮仓的游子,忍不住再次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