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由后海朗诵艺术团提供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 - 第二乐章》片段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因女儿学习钢琴的缘故,我在陪伴中被动地接受着古典音乐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喜欢上了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最终,这首完整的协奏曲成为了我生活中最熟悉的朋友,而三个乐章中的第二乐章给予了我最富有诗意的印象。因此,那一段被熏陶的过程实际上变成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成了我的一段如诗的岁月。我这个古典音乐的门外汉从肖邦的乐曲中听到了一则缠绵悱恻的故事,一段坎坷人生之路的写照。尤其是第二乐章,涓涓溪流般的慢板犹如一首凄婉的诗篇,娓娓诉说了钢琴家的忧伤,其幽幽的意境将聆听者带入了自我释放而又自我安抚的心境。
我十分感谢那一段美好的时光,它让这一曲如诗的慢板走进了我的心灵,并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一次去海外旅行,我在富丽堂皇的酒店大堂中央突然停止了脚步,一曲多么熟悉的旋律像温柔的清风一样飘到我的身边,我旁若无人地伫立在那里静静地享受着,直到最后一个音符悠悠然然地飘走。

多年以后,当我在灿烂的诗文海洋里遨游时,那首忧郁的“第二乐章”与仓央嘉措的情诗不期而遇。我为那极富东方意韵的诗篇所震撼,语言气质清幽高雅,字字夺人心魄。当一行行纯净如玉的诗句被抑扬顿挫地吟诵时,叩击人们心灵的正是那悠扬的韵律和余音宛转的节奏。“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仓央嘉措经历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二乐章”,然而,他以一种如诗如歌的浪漫情怀自修自渡,在一篇篇深情的吟诵之中,镶嵌着多少泪目的哀伤,每一行诗句都似唯美的旋律和热泪滚滚的音符。
仓央嘉措的诗魂在东方的雪域高原上徘徊了一百多年后,西方世界里也有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钢琴诗人用八十八个黑白相间的琴键宣泄了与仓央嘉措一模一样的情感。音乐天才灵光闪现,他的十根手指优雅地在纯净无瑕的琴键上徜徉,时而如匍匐叩首,时而似轻歌曼舞,于是,欧洲大陆的天空下回荡着一段无比凄美的慢板,一曲刻骨铭心的柔情。
也许,没有“第二乐章”的人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生命的旅途上总会有一段忧郁彷徨的第二乐章。然而,聆听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会发现他在第二乐章的结尾部分虽然还有隐隐的伤感,但在华美的旋律中却表达了美好的期盼。当第二乐章的最后几小节好似摇篮曲的乐句轻轻柔柔地收尾时,人们仿佛置身于幽然静寂的黎明时分。
有时候我会突发奇想,不能只是让悦耳的旋律作为朗诵的背景音乐,我们可以别出心裁,让金色的诗篇《我愿意是激流》成为无标题的“第二乐章”的旁白,我想,这样的艺术形式一定会有十足的感染力。我也构思过东西方的跨界融合,让仓央嘉措的灵魂诗句为波罗的海的“第二乐章”站脚助威,再让东西半球的“第二乐章”约会那首恬静辽阔而又激情难抑的《乌兰巴托的夜》,把他们揉合在一起,一定会成为一曲更加幽深动人的经典。我甚至还有更大胆奇妙的设想,为西方的古典音乐进行艺术加工,比如说加入某些东方的乐器以增加更丰满更缠绵的艺术元素,用一种胜似天籁的“第二乐章”穿越时空,去演绎远古那最具文学艺术魅力的中原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