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刘庆文
早起,读了《清江文学》总编胥全迎先生写的小说“老赖散烟”,说的是老赖因为散烟,厚此薄彼,得罪了人,丢尽了脸面。读了以后,想起了一件往事:我读小学时的一位女同学的父亲,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因为在上班报到那天散了一次烟,得罪了一个人,最后导致失去了工作。
那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从部队退役回到乡镇工作以后,一开始担任乡党委秘书职务,县里召开会议,要求各个乡镇整理好历史遗留档案,将永久性的档案移交到县档案馆。我发现该镇从解放以后的档案从未清理过,全部乱七八糟的堆放在一间屋子里,橱子里、桌子上、地板上到处都是,就如实地向县档案馆领导作了汇报,县档案馆领导很重视,当即派了一名副馆长和一名资料员进驻该镇,协助我们一起集中清理文件,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档案。
一天,我在清理档案中发现了一份文件,文件的大致内容是:镇供销社职工肖本召同志因对现实不满,思想反动,多次说对党的现有政策、领导决策不满的坏话,经研究,决定开除其公职,清退回家,接受贫下中农劳动改造。这个肖本召,不是我小时候读小学时的一个女同学的父亲吗?也许是同名同姓吧?带着疑问,又出于好奇,我记住了这件事,在不久后的一次和几位在供销社退休的老同志交谈中,才得知了事实的原委。
肖本召,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出生,家中贫寒,为人忠厚老实、腼腆木讷。十岁时才上私塾读书,父母好不容易将他培养成一名初中生。在那个时代只要读完初中,政府就可以分配工作。所以当他初中毕业后,就被上级分配到离老家二十多里路的一个乡供销社去工作。
那天上午,肖本召来到供销社办公室报到,总帐黄会计热情接待了他,向他简单介绍了供销社的情况,并按介绍信要求,安排他在办公室上班,并说一会儿供销社马主任要召开全社职工大会,让他先到宿舍整理一下自己的物品,然后准时参加会议。
肖本召到了自己的宿舍稍事整理后,心想自己第一天上班参加会议,一定要给全体干部、职工留下一个好印象,于是就来到烟酒门市,从不抽烟的他破例买了一包香烟和一盒火柴,准备在会议上散给大家抽。
会议开始,马主任在传达完上级指示、安排工作并提出要求后,总帐黄会计这时恰巧内急,就起身上厕所去了,肖本召见暂时没有人讲话,就站起来走到马主任身边,恭恭敬敬地向他递上香烟,并点上了火,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挨着一位接一位的敬烟、上火,因为初来乍到,对人也不太熟悉,当时他也未注意到坐在马主任身边的座位上缺了一个人,而且关键的是这个人还是大名鼎鼎的总帐黄会计。当散到马主任另一侧的一个人,以为一圈烟都敬散完后,他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了。他哪里知道,在他敬别人烟的过程中,总帐黄会计上完厕所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别小看这一支烟,让心眼小、记恨心很强的黄会计认为新来的这小子在慢待他,对他不尊重,在给他难看。十分尴尬,无奈的他只好自己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点火后吊在嘴上。
从那以后,黄会计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对肖本召怎么也看不上眼,处处找他的茬,在过了不到两个月后,供销社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马主任调到别的单位工作,黄会计上位当了一把手主任,这下肖本召的苦日子就到了,倒霉事接二连三,先是说他在办公室工作不认真,要求他到第一线去锻炼锻炼,把他分到最苦、最脏、最累的农资门市去当一名普通营业员,后来又在一次未能及时上缴货款中说他私自截留货款,有贪污嫌疑,给了他记大过、工资降一级的处分,最后以对现实不满、思想反动为由开除其公职,遣返原籍,接受劳动改造。
回乡务农的肖本召一生坎坷,有的时候甚至穷困潦倒,改革开放后虽然多次申诉,但也没有人为他解决实际问题。后来因年事已高,身体多病,加之国家有关政策调整,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供销系统的辉煌风光不再,供销社在职人员也多数下岗,他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正是荒唐岁月,无奇不有,仅为一支烟,丢了好工作。
(文中人物为化名)
2023 0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