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美西藏
王光刚
引子
又是一个多情的春天。春天里孕育着一个希望,你会发现在生活中多了一份动力,多了一份幸福的源泉。到西藏去看看,是我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一直在我心中孕育着。不是因为时间没有攒够,就是因为路途太遥远。
2021年3月25日,这个孕育了若干春天的梦,终于实现。这得益于万能的网络,在网上看到中青旅,一则关于去西藏旅行的广告。这么好的信息应该分享,我赶忙诚邀了几位伙伴,无奈他们因为旅行时间太长,道路崎岖,害怕高原反应,委婉地拒绝了。没有了伙伴的陪伴,旅行社的旅游者们,我两眼乌黑,一个也不认识。家人们又一次发起反对的浪潮。眼看着这次又要泡汤搁浅,幸有妻子在犹豫中支持了我,又有援藏日喀则三年的段明海老师,从精神和心理上给我援助,才得以成行。
成行前的一天,妻子为我准备行囊;防晒霜,晕车药,感冒药,泻立停:墨镜,替换鞋子,内衣外裤,刮须刀,毛巾,洗刷用品,从头到尾一点不落;专门去淄博良辰食品有限公司,购买了耐储存的煎饼,去博山玉华酱菜厂购买了多种咸菜,两家老板听说我要去西藏旅游,说什么也不要钱,说是为我赞助了,虽然都是朋友,但这些食品也是有成本的。搞得我欠了人家一个大人情。行囊中肉干,香肠,豆腐干,苹果,香蕉,橘子,煮熟的土鸡蛋,咸鹅蛋……行囊里成了杂货铺。
我说:“你这是干嘛呢?我不就是出去玩几天吗?你搞得像姑娘出嫁似的,没完没了地采购?”妻说:“你自己出去,没人照顾,我不放心,多带点没坏处。你要吃好喝好,不要光贪玩,要跟着导游走,省得走丢了。”孩子们在旁边说:“老爸,听老妈的,你没有朋友做伴,路途太遥远,跟着导游走,走不丟。”
天下人与我同行,难道会没有朋友?清晨,我不愿惊动妻子和孩子们,悄悄地起床,安静地洗刷,把行囊减负了许多,默默地走向车站。
车站与楼区相邻,我们的车还没来。昨天刚开业的博山新势界健身俱乐部,遍地的满地红和崭新的匾幅,经过一夜的沉淀还是那么喜庆,荡起了我的满怀期待和憧憬。我要去远方,这是我的家乡,这是一个新起点。拿起手机拍下了代表西藏之旅的第一张照片,我的家乡,好朋友孙宝国开张的店面。暖暖的情怀,满满的爱,心儿像花儿一样在春天里盛开。
2021年3月25日(农历2月12日)星期四晴
五点五十分,我们通往济南国际机场的专车,在站点接上了我。上车得知,这个团一行二十三人,由孙万春和李辉两位导游负责。一团两组,我分在李辉导游的小组。为管理方便,两位导游,给我们这次团队,取名山东旅行团20210325团,简称山东325团,我们各自加了导游的微信。在一路向西的路上,我们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飞机停在西宁机场,我们在晚上八点半,换乘开往拉萨的火车。这样的安排据说能适应缓解高原反应。
2021年3月26日(农历2月13日)星期五晴
夜里三点,火车在格尔木站停,睡梦中惊醒,昨天一天的兴奋,忙不接暇地拍照,微信,视频。手机没充电,电量显示极限。西宁火车站充电桩繁忙,大家说火车上充电接口会方便点,等到上了火车才知道,一节车厢一车人三个接口,被人占先早已用上。你看,有手机没电,关键是昨天上火车前导游吩咐,后天(27日)进入布达拉宫游览,实行提前预约,参观人数有定员。并且一个微信号,只能预约一个,手机没电什么也干不了,你看急人否?时代进步了,却让电给难住了。
幸好醒了,谢天谢地,有一个空位接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补充,今天的手机总算放心用了。心想,到了旅馆一定会好的。现在距离拉萨还有1160公里。
时刻准备,早六点半至七点半的抢购预约任务,万一预约不成功,耽误了行程,这么远来趟西藏不容易,去不成布达拉宫太遗憾了。
早晨五点多,大家纷纷起床预约明天布达拉宫的票宜,经过一个多小时努力,大部分人都预约到了门票,只有一个人没有预约到门票,不是大家不努力,是因为火车上的网络太慢,就像抢红包一样,到了关键时刻光转圈圈,谁也没办法。
还是导游多智,把信息发回博山,让家乡的朋友帮忙,又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终算成功,虽不是一个批次进入,但总能同一天进入,不耽误其他行程。
进藏的心情很好,当初次看见藏羚羊,野驴,牦牛的时候,同伴们欢欣鼓舞,满是惊喜,拍照的录像得纷纷攘攘,甚是奇异。
火车行驶十多个小时后,大家都疲惫了,头痛,晕车,冒汗,肚子翻江倒海。导游说:“这里是唐古拉山车站,海拔5072米,这是进藏的特殊礼物,内地人多多少少都会收到,不要太恐慌,属正常的高原反应。
火车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行驶,于二十六日下午五点十分到达拉萨。下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一冷,风一一嗖嗖,清一一冷冷。
出站前要把我们的山东健康码换成当地西藏的健康码,手持身份证,经过几道防疫检测。不可思议的是,警察叔叔,把同车的人集中在站前广场,说训话吧也没训话,说宣传吧也没宣传,让所有人在车站停留十多分钟,不知所乎。
我们在地接导游的引领下,顺利地来到宾馆,并在大巴车的行进中,接受了藏族人民的最高礼节,每位旅行者都收到一帛洁白的哈达。
经过三千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心中的圣城,终于得以相见,孕育多年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心随春天的花儿怒放。进藏所见,犹如管中窥豹,所见所闻尽属皮毛,仅供大家饭后茶余休闲。
2021年3月27日(农历2月15日)星期六晴
这里日出晚,日落也晚,大约与山东时差两个小时。早晨,内地公园,早已人头攒动,剑走龙蛇。这里的人们还沉浸浓浓的晨幕中,晚上,内地的夜幕早已落下,这里的阳光依旧恋恋不舍地眷顾着人们。这里早上冷,晚上也冷,中午又特别的暖和。客房里没有空调,有电热毯,环境很整洁,楼房装修得很有地方特色,藏文化和佛教信仰都融到了里面。导游嘱咐不要乱说乱动,不需要购买的东西不要讨价还价。藏文化和藏族人更受法律保护,更加得到政策倾斜和照顾。
今天导游安排,中午在市中心游览两个景点,下午去布达拉宫参观。一天三个观光点。
第一站,藏族的财神庙,扎基寺。广场不是很大,二十几台车子,就显得非常拥挤的样子,狭窄。里面有众多佛像,导游说可以向财神敬献哈达,为自己,为家人,为亲朋好友,祈财祈福。团队每人都手持哈达,向她敬献,诸多佛位佛像,我们都不甚了解,在导游的引领下匆匆而过。
第二个景点,便是著名的大昭寺,大昭寺怎么著名呢?她是世界性的佛教朝拜圣地,里面有释迦牟尼的同等金身像,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十二岁时的同等金身像,没有之一,是大唐文成公主带来,祈福众生。这里的佛像众多,佛位佛像数以万计。我们只是匆匆看客,匆匆过客,不敢言彼。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占地面积二万五千多平方米,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教寺庙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葺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式规制。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地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叩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金碧辉煌的建筑,见证了历史,熙熙攘攘的人群,见证了朝圣者的足迹。伴随着转街的人群,在八廓街上转上几圈,抚摸抚摸转动的经轮,你虽然不是佛教徒,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你的心灵也会受到感染。
第三个景点,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天上没有,世间仅存,西藏的中心,拉萨的标志,独一无二,圣城之魂。走进布达拉宫,你会感到她的震撼,雄伟,厚重,庄严,在这肃穆寂静中,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无论你的身份贵贱,无论你的钱财多少,在灵塔面前不得不仰视。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北的玛布日山上。七世纪,由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修建,后又于十七世纪重建,历朝扩建。海拔3700余米,占地4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十三层。整体建筑依山而建,其主要构造分为红宫和白宫两部分,以及其附属建筑群组成。在内部结构上是一座集宫殿、佛殿、经堂、僧舍为一体的藏式风格建筑。
布达拉宫,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提起布达拉宫,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大唐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实际上也确实和文成公主入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布达拉宫,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这里保存了许许多多珍贵而又不可复制的文物,包括释迦牟尼的手指舍利子,以及大量的唐卡,明、清物品。说布达拉宫是金银珠宝堆砌而成,一点也不为过,说布达拉宫是用藏族人民的灵魂和信仰构建,也不为过。布达拉宫对于西藏的佛学,文化、经济、历史都具有难以逾越的价值。进过布达拉宫,无论你是不是佛教徒,心灵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洗礼。
在布达拉宫的第三道门禁安检处,蓦然回首对面的山体上,赫然发现“祖国万岁”四个醒目的大字,占据了一面山。感同身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我们的疆域太辽阔了。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万岁,西藏万岁,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3月28日(农历2月16日)星期天晴
昨天晚上八点半接到通知,今天去林芝看桃花,过桃花节。拉萨距林芝395公里,不知距桃花节的地方有多远?
林芝古称“工布”,藏语音译为“尼池”,寓意为“太阳宝座”,地处西藏东南部,素有“西藏江南”“雪域明珠”等美称。总面积114870平方公里(11.487万平方公里),与拉萨、山南、那曲、昌都相邻,与云南毗邻,外与印度、缅甸接壤,平均海拔3100米,辖1区6县,56个乡(镇、街道办)、504个村(居),居住着藏、汉、门巴、珞巴等35个民族和僜巴,常住人口23.89万人。
今天第一个游览地,西藏第一家国家五A级自然旅游区巴松措,巴松措属工布江巴县。车自上午八点正式出发,沿国道三一八(拉林公路)于下午十三点整,在一处集中聚餐点,稍息午餐。午餐后车拐弯进入巴松措,这一拐进差不多有四十公里,景点可能是新开发的,道路还在修建中,基础建设也是新的。巴松措水中有小岛,小岛上有座白塔,两座庙,有转经筒一处,观景台,观景小道围小岛一圈,小岛与大堤之间,用羊肚做的水浮作支撑,用铁片固定,木栅,塑质地板铁质材料分左右两套组成,一进一出,今天下午的游客不是很多,只开放了一套。有游客购买了鱼食,在这条甬道上喂鱼,水蓝鱼青,鱼乐洄游,人乐不回。导游说,这里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含矿物质太多,要经过处理后才能饮用。这里还有一个亮点,叫人的神圣之门,说是天然形成,我看就是两根经过加工的男人和女人的木质生殖器而已。男人和女人最普遍具有的生殖特性,有幸成为了景点且围观者众。巴松措距林芝还有124公里,车重回主道。
车又拐了一个弯,不知走了多少里,进入了今天第二个景区,卡定天佛瀑布园,这是一处由山体天然形成的形象图,神像物像佛像装满山谷峭壁之上,由峭壁脱落风化,水渍草木组团的一群形象图,且看且像,越听园内导游讲解越像,你看不到,那是你与佛无缘。地接导游还告诉我们明天是菩萨的生日,向菩萨祈福。人们纷纷求平安带一条,长命锁一枚,各自满心喜欢。
卡定沟是一处原始森林,常年最高气温二十六度,最低零度,氧气含量很高,海拔两千多米,宜人,园区内很多粗大的红松树被割断,横七竖八毫无章法地躺着,有的腐烂成泥,不知何人所为。基础设施全是为游客新准备的,这里号称藏区小江南。
拉林公路上,沿途风光尽情欣赏。一框多景实属常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白云下面是雪山、雪山腰间缠绿林、绿林偎依牦牛前,牛群相伴河水边,河水清澈碧绿蓝,一束阳光斜照来,大巴车穿行在崇山峻岭间。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这里的景色独一份,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可惜在疾驰的大巴车上手机捕捉到的素材有限。
村边公路上的牦牛,黄牛,羊,成群结队的,单个的,随处可见,它们随心所欲地在公路间悠闲,踱着方步,一副欲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的神情,一副欲让远方的客人慢慢走,仔细看的样子。这种特殊的迎宾方式,似一张纯天然,原生态,优美的国画风光图。林芝是个好地方。
旅行社今晚特意为游客安排了当地特色菜,石锅鸡。人大鸡小,八人一桌,蔬菜充足,馒头,面条,米饭应有尽有。热汤,热茶,热水还有鸡,味道我们不敢奢望。这已是进藏以来我们最富足的一顿晚餐。
今天恰逢西藏百万农奴解放六十二周年纪念日,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
3月29日(农历2月年17日)星期一晴至21年4月2日(农历2月21日)星期五晴(山东地区有小雨)
在以后的五天里,我们见证了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两兄弟,在苯日神山的加持下,于苯日山风景区合二为一,互相助力,浩浩荡荡向东奔去。
我们见识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大峡谷一一雅鲁藏布大峡谷。
相逢于嘎拉桃花源,西藏林芝第十九届国际桃花节。相遇到百年桃花树,相识过传说中的千年桃树王。
在鲁朗观景台上留过影。
在羊卓雍措圣湖湖畔的高点,白云悠悠地在脚下游,蜿蜒的盘山路的车辆如斑点,头顶蓝蓝的天,抬手抚摸着天,与天握手很方便。
……
……
四月一日,晨,早早地收拾行礼,心怀感恩,依依不舍,乘着佛祖开过光的风,沐浴着佛祖加持过的雨,踏上了东去返程的列车。我们325团,真的在山东境内遇上了贵如油的春雨。整个行程,晴空万里,白云朵朵,没想到,到家了,雨儿会为我们接风洗尘。神奇的旅行,梦幻般的场景,梦与现实重叠。
去西藏没有出发前想象的那么复杂,高原反应与美景相比可以忽略,火车是有氧火车,乘坐的中巴车(西藏旅行线路上,都是中巴)是有氧车辆,个别人的体质问题,可以到商店里购买小型氧气瓶备用,没有像他人说的那么严重可怕。我们去旅游,又不去高峰,去无人区探险,旅游景区经过了成千上万人次的验证,哪里来的那么多风险?道路随高有低,见到的公路全是沥青路面,平坦且等级都很高。西藏的现在与百万农奴站起来了的影片纪录的年代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此次旅行得到了导游李辉老师孙万春老师的大力帮助。同行的苗延海,冯衍军,高雅秀卿夫妇,我们都玩成了好朋友。山东325团的朋友们,在高原上烟照吸,酒照喝,并且逢饭必有酒。山东人的豪放,在高原上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千言万语,祝愿去过西藏和即将成行西藏的朋友们都要扎西德勒!
后记
西藏之行,回家后,余意未尽,想做点什么,看到赞美西藏的文章、美篇、视频、美图成千上万。这些朋友,写得太好了,做得太美了,有些人还非常专业。于是乎,我非常高兴,便羞于提笔。但总觉得,我的魂留在了西藏,心中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两年后的今天怀着敬意,写下了这篇不成敬意的文字。西藏的美,是用语言用文字无法描述的。醉美的西藏就在你的心中。
2023年3月8日
王光刚简介:
中共党员,一位会做工的农民,欢喜驾驶一叶小舟,在浩瀚的文海里遨游,偶尔溅起几朵浪花,散见于各个平台报端。想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不是想光宗耀祖,只是想活得更充实更快乐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