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词先学诗
诗词一家,原先都是歌唱之词。所以说,词其实也是诗的一种。词人也都是诗人,学诗是最基础的一步。
古人科举,从唐朝高宗时期开始考律诗的创作,但是从来不考填词。因此学作诗成了古人文人的基本功。古人也是先学诗,后学词。
唐朝的大诗人中,白居易有《忆江南》、李白有《忆秦娥》、温庭筠有《菩萨蛮》等,作诗和填词有区别也有相似之处,从形式上来说,词其实是必须遵守格律的古体诗。
有人将词称之为诗馀,大意是有余力、有空闲再去填词。唐宋词,很多都是写给歌女演唱的歌词,唐朝的七绝,很多也是歌词。
因此在《钦定词谱》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词牌就是五绝(紇那曲)或者七绝(杨柳枝、浪淘沙、阳关曲等)。
所以要先学作诗,要熟悉诗的格律,知道平仄、押韵、对仗的基本要求。学会作格律诗以后,也就会依谱填词了。
二、词牌与词谱
古人填词依照曲谱,后来曲谱失传,明朝人根据唐宋词制作了词谱。
今天常用的是《钦定词谱》、《白香词谱》、《龙榆生词谱》等。老街填词,基本用《钦定词谱》。
很多词牌有多种词体,例如生查子5体、浣溪沙5体、更漏子8体、满江红14体等。而且每一个词体的词谱都不相同。
平时填词练习正体即可。正体词谱中,平仄均可的情况比较多,填词比较简单。
例如这首和凝的《河满子》 :
写得鱼笺无限,其如花锁春辉。◎ ●⊙ ○ ⊙● ⊙○⊙●○△
目断巫山云雨,空教残梦依依。◎●○○○● ⊙○○●○△
却爱熏香小鸭,羡他长在屏帏。◎●⊙○◎● ◎○⊙●○△
○,表示平声。⊙,表示本该是平声,但是仄声也可以 ;●,表示仄声。◎,表示这个位置的字,本该是仄声,但是平声也可以 。
因为◎、⊙用汉字表示为“中”,即这个位置平仄字都可以用。所以说相对简单。另外,△,表示押平声韵,▲表示押仄声韵。
古人填词没有词韵,都是用诗韵,填词可以放宽到古体诗的押韵标准,即可以邻韵通押。
另外,词的对仗并不严格,词中是否对仗,可以参看古人作品,大部分古人作品对仗,最好也对仗。关于对仗的要求后面详述:
三、推荐5个词牌
《长相思》、《卜算子》、《好事近》、《菩萨蛮》、《西江月》。
每一种试着填一首,基本就搞明白了。这5种分别代表五种押韵的方式:平韵、仄韵、仄韵中的入声韵、换韵、换韵中的叶韵。
1、平声韵
押平声韵的词牌,被称为平韵格。常见的词牌,可以先从小令开始,例如《长相思》。 《钦定词谱》中介绍这个词牌时写道:双調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中中平韻,仄中平疊,平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平韻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仄平平韻,中平平疊,仄仄平平平仄平韻,仄平平仄平韻
词谱有时用汉字表示,有时用符号表示。中,就是◎或者⊙,仄就是●,平就是○,这里押韵是平声,所以是△。
汴水流,泗水流,第二个流就是叠韵,用同一个字押韵。思悠悠,恨悠悠,第二个悠,也是叠韵。
常见的平韵,还有《临江仙》,《江城子》、《水调歌头》等等,不过像长相思这种有叠韵的词牌不多,特意选这首,也是为了顺便说一下叠韵。
2、仄声韵
押仄声韵,又称为仄韵格。常见的词牌,如陆游《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 ,◎●○○▲。⊙●○○◎◎⊙,◎●○○▲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表示押仄韵,需要注意的是,填词押仄韵,上声和去声可以通押。例如:妒、故,是去声,主、雨,是上声。
常见的仄韵词牌(上去韵)如《永遇乐》、《如梦令》等。
3、入声韵
入声韵也是仄声韵的一种,但是要单独拿出来说。因为仄声韵中,上声、去声可以混用,但是入声韵独用。
练习仄韵的词牌比如:《好事近》:
长怪楚狂人,一曲凤歌无迹。谁与抚筝津渡,共桓伊横笛。
◎●●○○ ⊙●◎○○▲。⊙●◎○⊙● ●⊙○⊙▲
浮生争奈久行舟,无常作宾客。载得满江风雨,是一勾秋色。
⊙○◎●◎○⊙ ⊙⊙◎○▲。◎●◎○⊙● ●⊙○⊙▲
古人作品中,小令例如《忆秦娥》,长调例如《念奴娇》、《满江红》等都有很多押入声韵的名篇。
4、换韵的词牌
换韵的词牌,又被称为平仄韵转换格,例如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常见的换韵词牌,还有《昭君怨》 、《虞美人》、《减字木兰花》、《定风波》、《诉衷情》等。
5、叶韵的词牌
换韵的词牌,有一种要求在本韵部中平仄互换,这种叫作平仄韵通叶格。例如《西江月》:
紫陌朱轮一瞥,秋波浅笑盈盈。谢桥忽转梦初醒,萍皱荷喧不定。
欲去欲来云雨,似无似有风情。春华暗转鬓霜成,万事悄然深静。
盈、醒、情、成,是平声韵。定、静,是仄韵,这六个韵脚是同一个韵中平仄不同的两组字。
叶韵的词牌中,比较有名的还有《天净沙》、《六州歌头》等。
多练《长相思》、《卜算子》、《好事近》、《菩萨蛮》、《西江月》。这五个词牌,搞明白基本就会填词了。
注意:同一个词牌可能有不同的押韵方式,例如《满江红》有上去仄韵、有入声韵,还有平声韵。
关于词的对仗:具体到哪些词牌有对仗(对偶)要求最好的办法就是参照原词:从中仔细挖掘,反复对照,细细品味。
必须对仗的词牌及位置(仅供参考):
《渔歌子》第三、四句。(三言句)
《醉太平》第一、二句。(三言句)
《阮郎归》后片第一、二句。(三言句)
《眼儿媚》前片首二句(五言),后片尾二句(四言)
《摊破浣溪沙》后片前二句。(七言句)
《浣溪沙》后片前二句(七言句)一般都要求用对仗,前人只有个别词作例外
《人月圆》后片第二、三句。(四言句)
《南歌子》前、后片第一、二句。(五言句)
《鹧鸪天》前片尾二句。(七言句)
《一七令》从二字句到七字句均须对仗
《踏莎行》前、后片首二句。(四言句)
《破阵子》前、后片首二句(六言);前片第三、四句。(七言句)
《河满子》前、后片尾二句。(六言句)
《鱼游春水》第五、六句(七言);尾二句(六言)
《法曲献仙音》首二句(四言);第四、五句(四言)
《满江红》前片第五、六句(七言);后片第七、八句(七言)。后片起四个三言句可用扇面对
《绮罗香》前片首二句(四言句);六、七、八、九句可用扇面对。
《雪梅香》第五、六句。(七言句)
《天香》首二句(四言);第四、五句(四言)
《雨中花慢》首二句(四言)
《夜合花》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必须对仗;前片首二句(四言)可用对仗。
《玉蝴蝶》第三、四句。(四言句)
《高阳台》前片首二句(四言)必须对仗;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可用对仗。
《东风第一枝》前片首二句要求用对仗;第四、五句。(六言句)要求用对仗。
《翠楼吟》第七、八句(一字领四言)。
《庆春宫》首二句。(四言句)
《齐天乐》第七、八句。(四言句)
《瑞龙吟》前片第二、三句(二字领四言);后片第八、九句(三字领四言)。
《兰陵王》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第五、六句(一字领四言);第十一、十二句(一字领四言);第十四、十五句(一字领四言)。
《江南春》第一、二句(三言);第三、四句(五言);第五、六句(七言)
《拜星月慢》首二句。(四言句)
《苏幕遮》首二句。(三言句);后片首二句(三言句)亦可用对仗
《鹊桥仙》前、后片首二句(四言)必须对仗。
《沁园春》前片第四、五、六、七句(一字领起四个四言句)必须用扇面对;后片第四、五、六、七句(一字领起四个四言句)必须用扇面对。
《解语花》前片首二句(四言句)必须对仗。
1.扇面对。
扇面对是隔句对仗,如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因此也叫隔句对。诗中也有扇面对,但是近体的五、七律往往没有,一般存在于古风和排律中。像杜甫的五古《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间有这么四句: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暖客貂鼠裘”与“劝客驼蹄羹”对仗,“悲管逐清瑟”与“霜橙压香橘”对仗,是典型的扇面对。
杜甫的很多五言排律,大量使用扇面对,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像这首《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中间有这么四句:
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
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
这首诗是悲叹两位逝去的朋友郑司户和苏少监。从内容安排上来说,“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是写被贬台州而死的郑虔;“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是写饿死长安的苏源明。而从对仗上来说,“得罪台州去”对“移官蓬阁后”,“时危弃硕儒”对“谷贵没潜夫”,是隔句形成对仗,属于典型的扇面对。
但从整体来说,诗中使用扇面对是不太多的,尤其古风极少。但是词中扇面对是很常见的。因为有些词牌要求必须使用扇面对,我们在使用这些词牌填词的时候,就不得不按要求来写。像《沁园春》,以辛弃疾的为例,上阕有这么几句:
喜草堂经岁,重来社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
除去领起字“喜”,后面的句子即是扇面对。“草堂经岁”对“斜川好景”,“重来社老”对“不负渊明”,隔句形成对仗。
下阕有这么几句:
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
除去领起字“解”,后面的句子即是扇面对。“频教花鸟”对“更催云水”,“前歌后舞”对“暮送朝迎”,隔句形成对仗。——《沁园春》上下阕,这两处按照要求必须用扇面对。
再像《风流子》,以周邦彦的为例,上阕有这么几句:
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觞。
“欲说又休”对“未歌先咽”,“虑乖芳信”对“愁近清觞”,隔句形成对仗。词中,这种要求用扇面对的词牌有不少,大家在创作的时候,一是要仔细阅读词谱上的所有内容及说明,二是要多读古人同词牌的作品,进行比照、参考。
2.领字对仗。
“领字对仗”即是有领字领起后面的对仗。其实像刚刚提到的《沁园春》,即是属于领字对仗。不过这种比较特殊,领字领起的是扇面对。我们来看看一般的领字对仗:
有的领字是一个字,后面两句形成对仗,像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有这么两句:
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除去领起字“正”,后面的“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形成对仗。像辛弃疾的《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有这么几句: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后两句是“领字对仗”,除去领起字“在”,“龙蛇影外”与“风雨声中”形成对仗。——这种对仗在诗中往往是没有的。
有的领字是两个字,后面两句形成对仗,像秦观的《八六子》,有这么两句: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除去领起字“那堪”,后面的“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形成对仗。
有的领字是三个字,后面两句形成对仗,像张翥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听沈野云吹箫醉后有赋》,有这么两句:
何须数、琵琶汉女,锦瑟湘灵。
除去领起字“何须数”,后面的“琵琶汉女,锦瑟湘灵”形成对仗。
3.鼎足对。
人们常用“鼎足”来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所谓“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仗。这种对仗在宋词和元曲中比较常见,尤其元曲以通俗泼辣为特色,运用鼎足对,往往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词中最典型的是《行香子》,上下阕的末三句。以秦观的为例,上阕末尾写道: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除去领起字“有”,后面三句“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是典型的鼎足对。下阕末尾写道: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除去领起字“正”,后面三句“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形成鼎足对,有三足鼎立的感觉。
4.前一句与后一句的前半部分对仗。
这种与“领字对仗”有些相反。“领字对仗”,是除去前面的领起字,后面形成对仗。这第四种对仗,则是除去后面的几个字,前面的形成对仗。
像吴文英的《绛都春》,有这么两句:
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
我们除去后一句最后三字“情终浅”,前面的“旧色旧香,闲雨闲云”即是工稳的对仗句。
姜夔的《长亭怨慢》,上阕有这么两句: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除去后一句最后三字“向何许”,前面的“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即是工稳的对仗句。
因此,填词不仅要留意对仗,还有各种形式的讲究。而且词之对仗,其语言气息、味道与诗之差异很大。像翁宏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放进五律里不显眼,晏几道放进词里,就能大放异彩。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进七律里就不显眼,放进词里就脍炙人口。这些幽微绵邈的对仗句,更合乎词的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