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
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唐·罗隐《中元夜看月》
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
只有羸兵填渭水,终无奇事出商山。
田园已没红尘内,弟侄相逢白刃间。
惆怅翠华犹未返,泪痕空滴剑文斑。
——唐·韦庄《即事中元甲子》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宋·杨万里《中元日午》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中元节”,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它起源于古代的三元节,包括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据传,上元节是为了庆祝天官大帝的生日,中元节是为了祭祀帝关大帝,下元节则是为了纪念水关大帝。
中元节的具体由来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期。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或祖先的坟墓前摆放供品,为已故的亲人和祖先祈福、祭拜,同时,还会在街头巷尾放置灯笼和烛花,为亡魂照明,以示安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元节在宋代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宗教色彩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孤魂野鬼,超度亡灵。
在中元诗词中,祭祀、朝拜是主要的内容。许多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中元节是一个怀念的节日。几千年来,文人们写作了大量描写中元节的经典诗词,使得这一天充满了文化意味。
中元不眠夜,诗词寄哀思。最美的诗词,献给最思念的人!

中元节祭祖感怀(通韵)
王希广
爽风细雨润中元,馐馔车程祭祖先。
刻骨铭恩寸心表,文明孝道永相传。

中元节
吴峰
月半中元寄祖情,茔前祷告佑苍生。
献花祝语思追远,天上人间共泰平。

中元祭祖有感(通韵)
韩常祥
中元节令祭亡魂,烧纸焚香悲泪频。
应是床前多尽孝,何须坟上万吨银。

中元思亲
徐承禄
半蕊黄花育有根,小秋过雨远无痕。
徒悲梦枕生前事,独掩庭阶月下门。
送尔金钱购衣食,嗟馀老泪泣仙魂。
相思何奈阴阳隔,许向遥天念旧恩。

七律·中元祭祖
孙红珊
落叶随风又一秋,坟前祭祖慰离愁。
焚香叩拜遥天祝,奠酒哀思热泪流。
节俭持家何怨悔,辛劳育子每温柔。
沧桑岁月无情逝,大爱无言伴梦留。

七律·中元祭先
房峰
父母先人远世尘,中元跪祭念深恩。
常依夜梦阴阳见,欲奠珍馐话语存。
有意酬亲时不待,无端泣泪涕曾奔。
秋风解我燃香愿,列祖宽怀佑后昆。

七律•中元祭亲
高惠双
祭奠亡灵心抖颤,悲孩跪泣拜仙魂。
冥香纸币母能见,美酒佳肴父可存。
意恐双亲瑶梦醒,松扶叠影泪珠奔。
秋风荡起相思苦,怅恨难平养育恩。

中元节感赋
孙宝军
中元祭祖为寻根,烧纸焚香心意真。
返哺鸟鸦超半月,感恩羊崽跪三春。
湟鱼产卵龙门外,鸿雁抱雏河泽滨。
养育情深东嶽重,溯源求本敬天伦。

〔越调·天净沙〕中元祭祖
房峰
秋风玉米坡头,方桌酒肉石榴,儿辈焚香跪酬。终身恩厚,心中话泪随流。

〔越调·天净沙〕中元节观屏中表哥祭亲
孙红珊
战争往事惊魂,家族先辈拥军,红色书籍献亲。悲怀身殉,祷亡魂励儿孙。

千秋岁·中元节祭先人
宗学忠
遐思无寐,满月光如水。晨露闪,云霞蔚。呢喃塘畔语,黄叶金风细。拎供馔,墓碑肃立苍松翠。 化蝶冥资意,祈愿瑶池祉。恩万念,情何已。后昆丰饮泽,虔敬壶浆酹。蓬蒿湿,扪心有问难言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