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河流(二)
共青园
“共青园”,在新开河23个游园中,从上游开始数为第15个。我的新开河漫步之所以从这里启程,是老妈家就在“共青园”傍边,而我陪伴、照顾老母亲的时候经常光顾这园子,在心里、脑子里对它早已有些印象和记忆了,写起来会比较容易。
这一段河流,上游起自北陵大街桥,下游至泰山路桥,河的两侧堤岸就是共青园。从北陵大街桥开始,河的右岸是一条顺河水走势铺就的路,红色的路面,白色的标志线,给人整洁、清爽的感觉。路面上还印有白色“沈阳慢道”“SHENYANG SL0W SPACE”“I L0VE CITY”“I LOVE RUNNING”等中英文字样和图标。路的左侧是缓缓地河水,水边设有两座亲水平台。路的右侧,在高高的杨树从中,在绿色的草地里,依次设有儿童广场,建有长廊、小亭,铺有篮球、乒乓球场地。
这一侧的园子里还有三组雕塑,其一是“追求”,由三名女子背靠背、手拉手站在类似地球的圆球上组成,其中,一女子的左手高高举起,指向天空;基座上嵌有黑色大理石一块,刻有“追求”二字,落款为共青团沈阳市委员会、沈阳新颖商贸公司;暗自猜测,“共青园”应该由此得名。其二是“悦耳”(雕塑上没有标注名字,我私下称之为“悦耳”),是一个抽象派雕塑,由若干粗细不等的线条,环绕出一个长发飘逸、怀抱吉他、沉醉弹唱的少女形象;雕塑是金色的,在袅袅的柳丝掩映下,尤其是在夕阳下或是华灯下,美丽至极,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与遐想;有很多次,我静静地站在雕塑前,望着平静的河面,仿佛真的能听见悦耳的弦音和吟唱。其三是“日晷”,由基座、晷盘、晷针组成,简单明了,没什么好说的,但从其基座上面刻写的介绍文字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式日晷为赤道式日晷,阳光投至晷针之影即为当地真太阳时;沈阳的“真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早13.73分。
右岸的行走到了泰山路桥,从桥上走过,来到河的左岸,逆流而上观赏“共青园”另外一侧的风景。初始的一段路是与“北陵小区”共享的柏油路。过了观景桥,河堤路与园区的柏油路分开且高出许多,之间设有若干个由阶梯相连的互通口。河堤路是用大块石板装铺的,在相对宽敞的堤段形成小广场,广场上设置了一些健身器材,有蹬力器、压腿器、伸腰伸背器、腿部按摩器、上肢牵引器、扭腰器、骑马机等等。与右岸相对应,水边设有一模一样的亲水平台,其中的两座亲水平台间,跨河置有滚水坝一座,河水流经这里跌落下去,虽然落差不大,也是雪浪翻滚,涛声震耳。
“共青园”的好看景致是华灯初上之时。北陵大街桥、景观桥、泰山路桥等三座桥梁霓虹灯闪闪烁烁,红蓝白黄等色彩不断变换,辉映在周边的草地上,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每一棵高大的柳树,都有鸟窝状的射灯,或置于树根,或藏于枝丫间;在一盏盏射灯的照射下,斑驳的树干及相关枝丫以至于部分柳叶的形貌都清晰可辨,感觉树叶的绿色要比白日里绿浓了许多。篮球场上总有一群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时而上篮,时而抢断,有时也会有高手百步穿杨、只手遮天,每当这时叫好、夸赞之声就会响起,令人兴奋。乒乓球场地上更是热闹非凡,男女老少齐全,单打双打都有;年纪稍长者多为直拍,年轻的多为横拍;看他们你来我往、银球飞转,很自然想起了一位乒乓球爱好者朋友说过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在中国吹牛,什么都可以吹,唯独乒乓球吹不得。高手在民间啊!左岸的一座亲水平台上,经常有一位老者打太极拳,但见刚柔相济、虚实相生、急缓相随、动静相依、神理自现,真可以说是出神入化。看得出来老者是有一些真功夫的。
抽象派雕塑柔美的线条,篮球场上健硕的身影,滚水坝前涛涛的水声,以及树上、桥上闪烁的灯光,总是打动我,各种思绪和诸多记忆纠缠着,有点儿错杂却很清晰,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
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田野,一大片水稻田。春天,稻田里灌满了水,亮亮的映着阳光;紧接着插过了秧,田野就变成了绿色的毯子。夏天,稻子长高了,结穗了,秧苗由嫩绿变成墨绿;成群的蜻蜓在田野上空飞舞;青蛙不分昼夜地唱着歌。秋天,大地一片棕黄,在朝阳和落日下会变成金色。冬天,田野变成了白色,割下的稻子垛在田野里没有拉走,在雪的覆盖下成了一个个雪馒头。
望过这片田野,出现在脑海中的是我的母校——沈阳市第33中学。在这所学校里,虽然经历了“复课闹革命”,学到一些知识,但很快又迎来了“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等运动,所学并不系统、很不完整。对我来说,中学的几年里最大收获就是,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赏识,一不小心当上了班长,从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走到了大家面前,成为“管事儿”的,而且越做越好,成为学校共青团委员会委员,按照现在的说法,由此进入了学校的精英圈子。这段经历和这个圈子(团委和红卫兵团)里的人,对我的人生成长是有很大影响和帮助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在网上的说法是,“圈子决定人生,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我最为庆幸和珍惜的是,这个圈子里的一些人成了我一生的朋友。
我一直认为自己并不是最好的,用当时的话说,是属于“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逛中游”的,而且不善于交流交际,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走到前台当上班长,成为学校团委委员,完全是“鸭子上架”。毕业后多年,老师还健在的时候,我曾问过她为什么选择了我,老师并没有说什么,直到现在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但我知道,这就是缘分,这就是知遇之恩。
这片水稻田也好,母校沈阳市第33中学也罢,现在都已经无处找寻了。站在“共青园”的堤岸上举目四望,满眼是新的城市风光,看到的是人们悠闲散步、遛狗、逛园子的安适状态,与我记忆中的印象截然不同。虽然这种不同,令我产生强烈的今昔之感,但我还是很欣赏“共青园”及其周边的风光,很欢喜接受这种巨大的变化,因为这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注:2022年春节后的一天,再次游走共青园时发现,我称之“悦耳”的雕塑有了新的变化:水泥基座覆上了黑色理石,正面嵌有一块红色的,上面刻着“心弦”二字。字是金黄色的。

作者简介:吕家立,笔名:下午茶。六旬老者,务过农,做过工,大学毕业进入机关,写了大半辈子公文。闲暇时喜欢写写工作以外的闲情、小事、凡人。早年偶有诗歌、散文见诸报端;著有散文游记《窗外的风景》、诗歌集《心灵的风景》。退休后作品常见于《中国诗歌文学精品》旗下《作家美文》《作家选文》等网络文学平台;相关作品曾4次入选《中国诗歌文学精品微刊作品联展》(第12、64、67、76期);曾入选《中国诗歌文学精品》最受读者喜爱作者名录(第2期)、人气作者名录(第7、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