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六八)
杨浩然 偶然著
一六八、“空飘”“海漂”凑热闹
叫货郎被捉后,白天,“黑蝙蝠中队”就不见了。夜间偶尔发现一次,“蝙蝠”们也不再停留,而是一头扎进沂蒙腹地上空盘旋去了。
也许是那儿正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原因吧,一下吸引了“蝙蝠”们的眼球。可那儿有炮团,它们也不敢逗留,打个旋儿,撒下些传单就跑。
自从台湾使用美国提供的由B-26型轰炸机改装的侦察机,由“黑蝙蝠中队”对中国大陆沿海城市进行情报搜集、空投等任务后,屡屡受挫、事故频发、有的还被击落。
显然,这种方式成本高、风险大、收效低。但又不想放弃对大陆统战,便挖空心思的想了个办法一一放飞气球。
说起放气球来,有一段佳话。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台湾当局良心发现,毕竟都是炎黄子孙,一家人有难同当很自然。
可当时国共两党正叫劲,没法往大陆运啊。于是,就把台湾民众捐献的日用品,如:毛巾、肥皂、背心等搭上气球顺风而放,很快飘到了大陆。
初试成功后,为了能承载粮食飘至对岸,他们的气球越做越大,有的比几层楼都要高呢。
活儿越做越精,自六六年起,台湾方面就开始用高空气球代替“黑蝙蝠中队”执行任务了。
执行任务的这种气球,甚至可以设定飞行距离,近可至福建沿海,远可到东北、新疆和云贵等地。该高空气球,可以携带很多宣传单,最主要是风险小,类似于现在的无人机。
空投的传单花样颇多,如:孙中山画像、美少女蔡辛娟照片、国民党党旗、国民党在台湾的建设成就、对大陆时局的评论等。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马三正指挥千军万马兴修水利,工地上便经常飘下气球。那时飘下的气球里面,大多是饼干、粮食等物品,宣传单上的内容既亲切又温暖。
那会儿,虽然忍饥挨饿,但人的思想觉悟高,民工们一捡到食物便上缴。
马三怕有毒,就用它们喂鸡、狗。见鸡、狗吃了没事儿,就放心了。对羊二说:“吃,不吃白不吃。老蒋带走了那么多黄金、白银,吃谷子还米理所当然。不管怎么说,这人还有点儿良心,没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哪天咱过有了,再给他回份儿礼就是了。”
这天一大早,马三正带着特战队巡逻呢,空中突然爆裂了一支大气球,雪片般的宣传单顿时漫天飞舞,吃的用的哗啦啦落了一地。
不一会儿,海上又飘来了两只气球,一被海浪送上岸也爆裂了。他捡起传单一看,大同小异,几乎全是攻击大陆的反动言论。他一下火了,立马向军区司令部作了汇报。并提出了:你飘我也飘,看谁飘过谁的建议。
杨得志司令员对此很重视,立马向军委做了汇报。没多久,杨司令员便来到岛上与马三商讨起了应对之策。
马三说:“老蒋喜欢吃花生米、喝茅台酒。那些老兵们都爱吃大枣、柿饼和黑软枣,咱沂蒙山多得是,给他飘两船去。”
杨司令员说:“周总理对此很重视,已指使厦门海军对台采取了‘空飘’、‘海漂’等宣传手段,并正告台湾同胞,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期盼亲人能够早日团聚。还用‘礼船’给台湾同胞赠送了大量贵州茅台酒、山西老陈醋、金华火腿、宁夏枸杞、西湖龙井等土特产品呢。”
“是吗?那就再送些山东特产。”马三说“顺便也警告一下美蒋集团,大陆已今非昔比,搅一搅他们的白日梦!”
主意打定后,马三回了趟沂蒙山区,像动员淮海战役般借助当地政府做了一番宣传,立即掀起了“三个一”捐助活动。
即:每户捐花生、柿饼、大枣(或软枣)一斤。没几天,就凑齐了八十卡车。运至港口后,开始填气球,填满后充气。充满气后,用绳子拴成串。然后用汽轮拖着往南海走。
串串气球在海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东海之滨一直绵延到了台湾海峡,在厦门港停下了。
此时,西北风正盛。马三大喊一声:“放!”羊二手起刀落,迅速将绳索斩断,气球们如断了线的风筝般迅速向彼岸冲去。
马三举起望远镜一看,只见气球们欢蹦乱跳地往岸上飞。有的一上岸就爆裂了,有的则飞出老远,直接向台岛腹地冲去。
那些驻守岛礁的大兵们则如饿虎扑食般争抢起来,品尝着家乡的美味儿,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可当他们一边吃一边看宣传单时,脸上的表情却凝重了,纷纷抬头向对岸望来。
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双方这种长时间、大规模的宣传战,一直持续到了八十年代。使台湾海峡出现了战争史上罕见的奇特景观。
尽管双方的主要目的是政治宣传,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
如今,厦门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里,还有一个“空飘海漂史迹陈列馆”哩,不信你去看看。那里面,就陈列了不少马三当年放飞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