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裂缝
文|周汉兵
早上煮鸡蛋,放进电饭煲时手滑,鸡蛋一下滚落,清晰听见“咔嚓”一声,显然鸡蛋壳被损坏了。我没理会它,等到煮熟揭开锅盖,蛋黄蛋清满锅都是,剥开壳后鸡蛋空出很大一个洞。第二天早上我又拿到一个破损鸡蛋,但我在破损处抹上了一些盐巴,煮熟后俨然一个完好的鸡蛋,蛋黄蛋清一点也没溢出来。
同样是破损的鸡蛋,蛋壳都有裂缝,只是在一个的裂缝处加了一点盐,结果却完全不同。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那次经历,那次事件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家里的责任地有好几块在半山腰上。因为山上植被差,到了夏天,一遇暴雨,这洪水就顺着山势而下,冲走地里的泥土。有一次暴雨后,一块地靠近山体那一侧,因为水沟太小,积水淹没了很大面积的土地。几天后积水慢慢浸干,但地里出现了半尺宽左右的裂缝,我们没有理会它。然而,不久后的又一场大雨,山水凶猛地朝着这个裂缝里灌,裂缝越来越大,一大片土地坍塌了,形成了一个小半亩的地坑,种植的庄稼几乎洗白。一位老农指点说,要畅通水渠,让洪水顺利通过。按照他的办法,我把靠山那侧的水沟挖大挖深,并在地里开了两条横沟、两条纵沟,让土地成了井字形。那以后,不管再大的洪水,土地都安然无恙。
洪水遇到裂缝,因为通道不畅,水便憋足了劲往里面钻,而一旦洪水有了自由通道,再桀骜的水也驯服了。
裂缝是一个现象,生活中无处不有。
常听到一句俗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句话常常是用来劝慰人的,是说不好的人或者事物如果找上你的话,那就是你自己有问题或者软肋。撇开这意思,只就鸡蛋和裂缝这个自然物件而言,真是很值得思考的事情。鸡蛋存在于大自然中,但是苍蝇并不叮鸡蛋,因为鸡蛋没缝,叮了和没叮一样,只有鸡蛋有缝的时候才叮。但是苍蝇有信心,因为它知道,肯定会有鸡蛋裂缝,所以天天在空中飞,寻找有裂缝的鸡蛋。谁裂缝就是谁弱,苍蝇就把谁推倒。细想,这其实更是一个生存法则。
老家的村民们都喜欢种植红苕和广柑,到成熟时往往堆积如山,所以立冬后村民都会把红苕和广柑窖藏一些。窖藏是一门学问,首先得挑选红苕和广柑,得挨个把挖破了、断了的红苕和采摘时划伤了的广柑挑选出来,不得下窖,不然很快就会烂掉,而且会把病菌传染给旁边的红苕和广柑,引起大面积溃烂。完好无损的红苕和广柑,可以储存次年四五月甚至七八月也不腐烂。
鸡蛋、红苕、广柑几乎是同一个道理,因为有裂缝或伤口,就成了细菌的进口,就会乘机而入。
裂缝同时也是出口。
脓疱疮,是当年乡村人很容易患上的。这疮很奇怪,外面皮肤看起来好好的,而里面却长脓、流黄水,往往很久不愈。去看医生,医生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用手术刀在生疮的地方划出一条口子,用力把脓挤出来,然后敷上消炎药,这脓水就顺着口子流出,疮几天就好了。
每年春天,家里经常孵抱小鸡。孵抱达到时日,这小鸡就会在里面活动,努力撑破蛋壳,脱壳而生。有的蛋壳撑不破,小鸡就会用嘴使劲啄开一个小孔,然后用力往外钻。那段时间,母亲几乎隔几个小时就让我观察一次,帮助那些实在撑不破、啄不开的鸡蛋敲破一点蛋壳,不然小鸡就会在里面死掉。这蛋壳上的小小裂缝,就成了小鸡生命的阳光通道。
我多次见识了木匠师傅的“别有用心”。他们在制作家具时,特在结榫处总要留一些缝隙,不会做得太满,甚至要有意弄出缝隙来嵌入一些木楔。我曾好奇地问原因,他们轻描淡写地说:“这样很牢实,不容易变型。”我后来总算明白,裂缝其实是为了顺应热胀冷缩的原理。
有裂缝,这是生活的真实。生活中有太多的裂缝,自然的、情感的,明显的、隐藏的,明义的、寓意的,表皮的、深度的,长的、短的……
有人说:“生命总要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很多时候,裂缝既是进口也是出口。善待生命中、生活中的裂缝,宜“进”则“进”,宜“出”则“出”,也许就不失为一道风景。
【作者简介】周汉兵,四川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学会会员,文学作品散见各地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