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罗山下有一个古老的村庄,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为人厚道。平常走街串巷卖凉粉的老头儿“平娃“就是这个村里的一个典型代表。
今年六十有五的平娃是一个地道农民,初中毕业后就拜师学习打铁手艺,一干就是六年。其间遇有生意就干,没生意就务农,曾为方圆几十里无数人家锻造、改制铁锨、铁锄之类农用工具,因其师徒二人手艺精湛,打造出来的农具得心应手,特别受人喜欢。但偶尔也曾遇到一些人拿着好好的农具要他改制变形,这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觉得这样的农具来路值得怀疑,所以遇见这类活儿他都会婉言谢绝 ,他的理念是:宁可不挣钱,也不能干亏良心的事情。
早年由于家境贫寒,为人忠厚老实的他遇到了娶媳妇难的问题,于是便有人将一位下身瘫痪的姑娘介绍给他,看到姑娘的第一眼,就不免勾起了这位实诚汉子的同情之心,于是他二话没说便同意了这门亲事,结婚之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媳妇看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三年多时间四处求医看病和耐心的用药、理疗等,曾瘫痪多年的妻子奇迹般的好了起来,成为他后来家庭生活中得力的贤内助。
他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也先后嫁给了不甚富裕的人家,以至于后来外甥上学的费用还经常靠他这个当舅舅的去补贴。作为家里的独子,他要尽一切努力来撑起这个家,要让姐妹有个可依靠的娘家。为此,他放弃了越来越不景气的铁匠行当,改行做起了走街串巷卖凉粉的小本生意,同时他还承包了他人的八亩薄田苦心经营,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他承包地里的果树获得了一定的效益,卖凉粉生意也日积月累有了明显的经济收入。他除了补贴外甥上学外,还供养儿子上学直至大专毕业。靠着多年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他还拆除了祖上留下的旧厦房,先后盖起来九间平房,使贫困寒酸的家境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居住条件今非昔比。
人常说“善有善报”,这话对于经营卖凉粉三十三载的平娃来说非常灵验。卖凉粉初期的那多年,正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最严格的时候,常常有人因超生害怕罚款而遗弃子女,这样的事儿却恰好就让他遇到了。有一天傍晚,在外奔波了一天的平娃返家途中,在108国道的一个岔路口,隐约中他发现一名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独自漫无目的地边走边哭,出于好奇和同情之心,他便停住脚步上前询问,当听到小女孩含含糊糊说是家人不要她了时,他便劝孩子不要哭,先跟他回家,等次日帮她寻找父母,再说当时夜幕已经降临,国道上车多人少多有不测,经过如此这般的劝说,女孩儿也就很乖巧地跟着他回到家中。爱人听了他的述说后,赶忙帮孩子洗脸洗脚,给孩子盛上热火的晚饭,待孩子休息后,他们夫妇二人却彻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他就先在本村打听看有没有人见过这个孩子?随后几天他借着走村串巷一边卖凉粉,一边打听,经过一周时间的多方打听,终于打听到孩子在外村的家。后来他先后三、四次去其家中送孩子,其家长却因惧怕超生罚款且有重男轻女思想而始终拒绝承认孩子是他们自己的,这也给女孩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默认了被父母遗弃的事实,从而死心塌地跟随着这个卖凉粉的“爸爸“,并从此将这个新家当成了她自己的归宿。而老实厚道的平娃觉得既然如此,还不如索性就自己养着吧,反正自己家只有一个儿子,也还没有第二个孩子,就抱养着得了,再说在农村两个孩子也不违反计生政策。在征得爱人同意后,他们夫妇二人从此便断了生育二胎的念头,视捡到的女儿为己出,安心教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也越来越懂事,并迅速融入了这个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能一起玩耍的哥哥的家庭。村委会及左邻右舍知道孩子的遭遇后,也都纷纷表示同情和理解。……转眼间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又四处托人才给孩子落上了户口。从此他又多了一个供养对象,直至供女儿初中毕业。
看到家中捉襟见肘的日子和卖凉粉爸爸的艰辛和不易,懂事的女儿坚持要去外地打工挣钱来补贴家用。随后几年听说女儿一天天长大,并成为一位婷婷玉立的妙龄少女时,孩子的生身父母却找上门来要认亲,平娃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还对女儿好言相劝,让其回到本应回的家中,可这样的认亲遭到女儿的断然拒绝,她明确表示,卖凉粉爸爸的家就是自己的家,不会相认曾经遗弃过她的父母!
时光荏苒,光阴如飞。一次,在外打工的女儿回家过年,作为养父,在与女儿聊家常时谈到了找对象的话题,女儿却诡气地笑着说:“爸爸,我不嫁人,我要在家伺候你和我妈一辈子呢!”这话听者无意,却是说者有心啊。谁知懂事的女儿早已看上了与她一起长大的哥哥,并且在节日过后背过家长和哥哥短信聊天、书信往来,谈起了异地恋。女儿铁了心要在这个好人家里生活一辈子,要孝敬供养她成人的养父母,并要与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哥哥形影不离。后来儿子和养女终于自由恋爱直至步入婚姻的殿堂。
好人总有好报,卖凉粉平娃年轻时不经意间捡来的女儿,竟然成了他的儿媳妇,这样的好事儿在当地一时被传为佳话,也让卖凉粉的平娃整天乐不可支。尔后几年,儿媳妇又为这个家庭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孙子,这更乐坏了平娃老头儿,他越干越有劲,越活越年轻,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偶尔与人聊天谈起这个话题时,他都很自豪的说:“自己有福气,捡了个好女儿,好儿媳。“并且还表示要趁着自己身体硬朗,还能多卖几年凉粉,要给娃多挣点钱,有机会还想去县城开个门面,把凉粉生意做大做强。真可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卖凉粉老头儿”也成为方圆数十里人们对平娃的称呼了。老头儿不仅生意经营有方,家庭和睦幸福,而且他乐善好施,厚道义气,他经常帮助同村村民调解家庭纠纷,用真诚打动人心,使多个家庭的积怨得以化解,使其家人握手言和。乡党邻里谁家经济上拉不开栓,找他借钱时,他总是那一句话:“要多少?先拿去用吧,咱没有多的还没有少的?“他把帮助别人当成一件乐事来办,在左邻右舍有口皆碑。
当学徒的那些年,他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始终记在心里,对师傅言听计从,从不犟嘴,在师傅家里争抢着干活。不论啥时候提起他来,师傅都会对人说:“平娃真是个好娃!“
“荞面凉粉来咧!”、“荞面凉粉卖碗碗哩!”随着喇叭传来一声声关中汉子的叫卖声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卖凉粉老头儿走街串巷经营的区域也在不断扩大,他所卖的荞面凉粉纯正爽口,加之佐料醋酸蒜香辣子油,再有点芥末点缀,打动了方圆数十里不少中老年人的味蕾,也使旁观者垂涎三尺,他的农用三轮车每到一村,哪个清香辛辣的芥末味儿便会扑鼻而来,沁人心扉,哪个传统的笊凉粉让人吃着有一种特别的舒服感,并且有吃了上顿想下顿的感觉。但愿卖凉粉老头儿将笊凉粉生意越做越好,通过勤劳致富,使其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2023年8月
(作者简介》
吴民海,退休职工,原供职于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党委工作部。其撰写的文章多次在《铜煤医苑》、《铜川矿工报》、《铜川日报》、《陕西工人报》及《中国煤炭报》以及多个网络媒体上发表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