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六五)
杨浩然 偶然著
一六五、各奔征程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对山东有特殊感情。自四O年入鲁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后,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担任了胶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等要职。
抗美援朝之前,一直主政山东军事,虽然现在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但对山东父老仍念念不忘。
事实上,这次全军大比武的起源,就来自于他总结推广的“郭兴福教学法”,后来才演变为群众性练兵运动的。
这次进京汇演,他也带了个庞大代表团参加了。但观摩了山东军区的表演,特别是看了马三、羊二的表演后,一下来了精神。比赛一结束,就参入到山东军区的活动中,与那些老战友话起友情来了。话着话着,竟然随山东代表团一路话到了济南。
“毛主席不是夸你们宝刀不老、会打仗吗,我看,你和羊兄到我们南京军区去吧,蒋介石若来抢南京,咱哥仨一齐上。”许世友说“平时,也可切磋一下武艺吗。”
“那不行。”杨得志说“老马、老羊现在归济南军区管,要么去沂蒙炮团,要么去六十八军,这两个军事要地急需人才哩。”
“那去六十八军吧。”许世友借坡下驴“六十八军驻徐州,虽然归你济南军区管,可也是我江苏的地盘儿呀。再说,那儿离南京近,二位想我的时候,坐火车抬腿就到。”
马三一听,这主意不错。徐州可是战略要冲,历朝历代,得徐州者得天下己成共识。特别是近代,由于陇海、津浦铁路的贯通,徐州的战略地位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八年抗日、三年内战,几乎都在围着徐州转。国民党上百万部队在徐州一跨,蒋家王朝便轰然倒塌了。
杨得志见马三没什么意见,就顺水推舟道:“就这么定了,明天送你去徐州,顺便送许大司令一程。”
说来也巧,次日,马三、羊二刚准备走马上任呢,突然接到了徐能的电话:“姐夫,你回来一趟,我家老爷子不行了。”
马三一听,头嗡地炸开了。徐二老爷子可是他的大恩人,前些年,徐大去了东北,是他一手将马三引上了正道,是他在最困难的时候一次次出手相助,是他散尽万贯家财让马家峪人民改变了命运的呀。
这些年,马三虽回过几次家,但很少与老爷子谋面。自打婶娘去世后,老爷子就搬到徐能家住去了,也就过年的时候去看一次,且都是来去匆匆,现在想想,他肠子都悔青了。
杨得志、许世友一听徐二病危,焦急万分,立马驱车往蒙东赶。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徐二出生入死,与黎玉共同挑起了山东战工会的重担,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为八路军筹粮筹款;饥荒之年,老人家架锅施粥,赈济灾民,谁不尊他为大菩萨、大善人啊!可连年的操劳,致使其身体每况愈下,也熬到解放享几天福了,身体也夸了。
蒙东医院,徐二已奄奄一息,但仍微睁着眼不肯咽气。可当马三、羊二、许世友、杨得志俯下身子向其问候时,他满意的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继而紧紧地闭上了眼睛。
办完丧事,马三心情沉重,突然想起了岳父徐大,拉起徐静宜就往家跑。
许、杨二首长也有日子没见徐大了,便随马三一起来到了马家峪。
“老爷子,我们来看您了。”一进门,许世友就张开双臂向老爷子拥去。
“哎哟,是二位司令员啊,快请坐。”徐大拄着拐站起来“哪阵风把你们给吹来了?”
其时,徐大尚不知道徐二去见马克思了。静宜怕他知道了打击太大,没敢说。
二位司令员一猜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也未说破:“老人家,最近身体好吗?”
“大不如前喽。”徐大说。
“还记得咱联手策反百十一师的事吗?”许世友说“别看才拉过来半个师,那可是惊天之举啊。”
“记得。”老爷子一提当年,眼睛就放光“后来,你们做的更好,整军整师的往这拉,连吴化文这样的都拉过来了,了不起!”
“这都是跟您老学的哩。”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吗。”
恰在这时,大年、小年欢蹦乱跳的跑了进来:“爷爷,我们验上兵啦!”
“是吗,哪个部队招的?”马三一听俩孙子都验上了,脸上的皱纹立马舒开了“哎呀,我的小马驹啊,奶奶的,露脸!”
“南京军区招的。”大年自豪的说“听说是许大司令的部队呢。”
“哈哈,小马驹归我啦!”许世友哈哈大笑起来。
小哥俩不认识许司令员,问:“爷爷,他谁呀?”
“小马驹,我就是许世友,你姑姑还是我干女儿呢。”许说着,突然话锋一转“马三兄,我看,咱这个家分了吧。大年、小年归我,你带静宜和老爷子去徐州。”
“我看行。”杨得志说“静宜身体不好,老爷子确实需要人照顾了。家庭事业两不误吗。”
郭明亮一听老首长们来了,便风风火火地从三线建设工地赶了过来。一进门,就行了个军礼:“首长好!”
“你也宝刀不老吗。”杨得志风趣道“马、羊一走,你可得给我顶大台了。”
马三试探道:“我想带政委一起走。”
“不行。”杨一口回绝了“沂蒙山区要建数十个三线厂子呢,这儿的战场同样需要人才。”
马三点了点头。是啊,三线建设关乎国计民生,一点都不能马虎哩!要不是毛主席让他奔赴新征程,他也想在此大干一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