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负人,人亦不负书
——读《经典古诗文诵读指要》随感
王秉忠
应邀参加“‘有声之作、无言之美’——《经典古诗文诵读指要》发布暨张玉霞讲坛读书会”,很感荣幸。张玉霞教授是著名的文化学者,在山东理工大学爱生如子,潜心治学,好评如山。我久仰她的为人与学识,能参加这次活动实属机会难得。
说来我与张玉霞教授相识已久,有她的微信也若干年了,我一直十分关注她在业内的活动。她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及戏曲文艺研究工作,我对她的“影视艺术与文学比较研究”这个课题比较倾心,因为我年轻时看过不少苏联电影方面的书,痴迷过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和导演理论(蒙太奇什么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等等。这些当然是另外的话题。
得到张玉霞教授的微信邀请,我自然表达了很期待读到其新书的热切心情。一日与淄川文联主席红蕾同志还有几位文友相聚,她也邀我一定要来参加这个活动,红蕾说张玉霞教授走进淄川会对淄川文化有多个方面的提升。我看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指要》这本书,感觉与君同。
所谓经典就是大浪淘沙,就是千锤百炼,就是人类的共同经验以语言艺术的形式凝结并得以代代相传的文学作品。读者能在经典中寻觅到人在这个世界上对命运的周彻认知,体现了文学家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生命体验和想象生成。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江河行地,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形塑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貌,铸就着中国人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只有悉心体认、努力传承这一伟大创造,才能“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切真正意义的经典散发着永恒的、不朽的艺术魅力,向当代人昭示生命的本真和终极的意义,提供丰沛的精神滋养。林语堂在谈到中国古典诗歌时就说:“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可见诗歌的地位之高。譬如本书所选的第一首是《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每诵读,总是被诗中所展现的人性之美、情感之美、意象之美、音乐之美感动不已。马未都说:“时隔两千多年,现在读《关雎》,仍有跨越时空的向往,仍有莫名的激动。”
这些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代代相传,共同延续着中华价值观和中华智美,培育着现代人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能力,滋养着我们的生命。文化部前部长、著名文学家王蒙说过,有一年他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的晚会上,听到合唱曲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为歌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在那样的场合,想起历史上有过的繁荣与美好,感动得热泪盈眶,涕泪交加满衣裳。读辛弃疾不仅仅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那“醉里挑灯看剑”、“气吞万里如虎”。他说:“哪怕仅仅为了欣赏辛弃疾的诗词,下一辈子,下下辈子,仍然要做中国人。”
中外文化中都有重视诗歌教育的传统。在西方,黑格尔就说过,“诗过去是,现在仍是,人类的最普遍最博大的教师。”在中国古代,诗歌教育是一种规训言行举止、引导社会风尚的重要方式。《论语·泰伯》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将诗歌当作社会和个人的重要部分,不仅表情达意,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礼仪、个人修为到政治伦理、国家社稷,其功利性与审美性交织在一起。本书选文《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脍炙人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欧阳修就说范仲淹“慨然有志于天下”,这种旷达胸襟在当下也是令许多人难以企及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该是范仲淹一生的座右铭,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生格言。
《经典古诗文诵读指要》精选诗歌71首、词17首、散文3篇,计有91篇名作。我对照现行中小学必背古诗文,也就《橘颂》《长恨歌》等十余首不在其中。我注意了一下书中所选,唐诗有59首,宋词有14首,如此这般情愫许是唐诗宋词生命力得以持久不衰之妙谛了吧!唐诗宋词总共延续了近六个世纪,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双璧,以我之学识实在难以想出唐诗宋词于后世高不可攀的根本原因。文学是文明的诠释和表达,也是文明的肌理与血肉。文学毕竟是神奇的,需要适度做一些解释,以期更多读者能加深了解。本书贯穿的就是古诗文的传播与普及,它试图从现代美学、心理学的角度融通古今,把诗歌教育与美感教育联系起来,非常符合美学家朱光潜的“诗教就是美育,温柔敦厚就是仁的表现”,“仁的修养就在诗”等观点。这是一种情感教育甚至是“德育的基础”,我想,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诗歌教育的价值定位和实践取向,它将诱发大家的兴致,引领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物随心转,转的都是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这是一种修行,更是一种境界。我们不妨这样说,从情感体验和思想叩问层面为古诗文注入生活实感,是《经典古诗文诵读指要》这本书的用心所在。书不负人,人亦不负书。我们可以这样说,一阕词中现天地,两首诗中见人生,这《经典古诗文诵读指要》很值得“老朽”如我者竭诚学习一番了。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光未然说过,“人所长言,我短言之。人所短言,我长言之。”愧甚,不宣。我想说的就到此为止了,不可穷尽的永远是我们和文学的精神世界!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