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之师铸军魂
一一写在“八.二三”炮战65周年之际
作者:饶晓辉(江西)

在福建泉州至厦门之间,曾驻守着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部队,它就是我当年服役的部队,原福州军区炮兵第三师。
炮三师下辖三个130加农炮团、一个152火箭炮团、一个152榴弹炮团和一个130火箭炮团等6个地面炮兵团。(我所在的炮兵独立第二团,于1983年编入炮三师。)组成了由远程、中程、高曲射、低曲射以及密集弹幕,射程覆盖近三十公里的炮兵火力师。1985年军改后,炮三师所辖各团改编成两个炮兵旅和一个直属炮团,隶属于南京军区。虽然炮三师的番号,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这支英雄部队的军魂,将与时空同在。部队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优良传统,将凝固成军史永远被传承。

今年的8月23日,是炮三师参加1958年“八.二三”金门炮战65周年,在此向历代老兵用青春、生命和鲜血为炮三师的军旗添光、为军史增辉的战友们敬礼,向先烈们深表怀念。
“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1958年8月23日下午6时30分,中国人民 解放军炮兵开始猛烈炮击金门,两小时内落弹达四万余发,是日落弹数更达五万七千余发,重点集中指挥所、观测所、交通中心、要点工事及炮兵阵地。由于当时正值晚餐时间,突发炮火造成死伤440余人,金门防卫司令部三位副司令赵家骧、章杰当场死亡,吉星文重伤,于稍后因伤重不治。金防部司令胡琏、参谋长刘明奎与在金门视察的台湾当局国防部部长俞大维均负伤。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向大陆发出警告,如图谋夺取金门、马祖,美将视为威胁和平。第二天,解放军持续对国军在金门的滩头阵地、料罗湾码头、金门尚义军机场及炮兵阵地集中火力攻击。国军则针对攻击机场与码头的解放军炮兵阵地展开反击。而后解放军炮火稍有减少,直至9月7日-18日再恢复攻势。解放军的主要目标指向水头码头,意欲阻止台湾当局的海空运补工作,以达到封锁金门的目的。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党中央、中央军委于10月5日决定实行“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方针。6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暂停炮击7天,以观动静。13日,彭德怀又宣布炮击再停两星期。但19日美国军舰又侵入金门海域,为国民党军运输舰护航。中共中央军委遂决定提前于20日恢复炮击。炮兵发射炮弹8000余发,击中国民党军运输舰3艘、大型货船1艘、运输机1架、阵地和观察所10余处。21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台并继续玩弄“两个中国”的阴谋,与蒋介石签署联合公报。针对这一行动,福建前线部队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实行双日不打单日打,并宣布解除封锁,改为“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单打双不打)”,逐渐减少攻势。大陆方面维持单打双不打状态,直到1979年中国大陆和美国建交为止,停止单打双不打炮战状态。

炮三师奉命参加了8.23金门炮战,炮三师也是炮击金门的主力炮兵群,全师分成莲河炮兵群和厦门炮兵群指挥各炮兵分队进行战斗。炮13团八连在炮战中向敌人37个目标,进行了91次射击取得辉煌的战果:击毁敌战防炮二门,摧毁敌防炮工事二个,摧毁敌指挥所、掩蔽部、观察所各一个、打伤敌汽车一辆,连荣立集体二等功,八连一班荣立集体二等功。炮17团涌现出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胡德安(炮17团4连2班三炮手),他在1958年炮击金门作战中,为保护阵地和弹药库,全身被炮火烧伤68%,昏迷20多天,经抢救挽回了生命,被誉为'钢铁战士',荣立一等功,评为二等甲伤残。炮39团6连和驻地何厝小学涌现“英雄小八路”的事迹,电影《英雄小八路》就是以这个为原型而创作的。

炮三师全体指战员们,做为福建前线对台战备值班作战,执行单打双不打炮击金门作战任务,持续到一九七九年一月一号前国防部长徐向前的命令福建前线部队停止炮击作战任务为止。此后,炮三师所属各炮团,也一直驻扎在沿海各值班阵地,为保证祖国的海防牢不可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