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报道:
新安县挹月文学研究会赴革命老区黑扒村采风优秀作品汇编展示
汇编:李志华.新安县挹月文学研究会.2023.8.23
编者按:8月15日上午,新安县石井镇革命老区黑扒村举行乡村大食堂揭牌仪式,新安县作家协会挹月文学研究会会长杨叶带领骨干会员许德生、牛秀敏、高有才、郭留定、刘孝敏、雷祖记、翟施恩、李文通、李志华、韩治理、韩武生、王大全、陈欣前去进行采风宣传活动,受到了黑扒村党支部书记闫小荣书记(镇下派书记全面主持村里的工作)、驻村第一书记潘皇的热情欢迎,他们重点地采风了黑扒村的乡村大食堂、乡村大食堂揭牌仪式、八路军黑扒会师旧址、黑扒会议旧址、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办事处旧址、新安县抗日干部学校旧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黑扒党支部旧址等,他们每到一处都能做到认真地听、详细地记、深入地交流,一致表示:回去后,要静下心来,写出务实高质量的采风宣传作品,为黑扒村大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现谨就他们的采风宣传优秀作品汇编给予展示,敬请广大读者审阅指导。

这是挹月采风领导会员和黑扒村干部的合影
一、诗歌部分
黑扒.我的家
文/刘孝敏
走进黑扒
心若灿霞
一溪溪清水
一朵朵山花
清风拉着我的袖
将我领回家
青河牵着我的手
在村口遛达
这里有我的根
这里有我的妈
声声呼喊
黑扒我回来了
乡村大食堂的炊烟
翻过屋脊.穿过枝桠
那一阵阵香味
飞向海角天涯
一桌桌饭菜
一盘盘俱佳
一杯杯美酒
一碗碗茗茶
一个个点赞
一声声语夸
那是对你的肯定
更是对你的报荅
勤劳善良的黑扒人
在这块土地上把根扎
团结奋进的黑扒人
砥砺前行.不负韵华
黑扒.我的魂
黑扒.我的家!
红色黑扒村
文/韩武生
游访老区北山庄,
图片画卷醉情昂。
旧止新貌感魂魄,
墨染今昔著华章。
会师共谋歼敌寇,
公学育才安家邦。
百姓支前洒热血,
盼迎四九五星扬。
土改农户分田地,
躬耕汗润粮满仓。
锤镰领航创伟业,
绚丽桑梓鸟鸣祥。
党政送暖助苍岁,
食堂惠民乐夕阳。
妩媚黑扒争艳俏,
讴歌红村名留芳。

这是村支书闫小荣”(左四)在指导乡村大食堂员工工作
庆祝乡村大食堂成立
文/牛秀敏
黑扒乡村峡谷行,
军魂苑立矗碑中。
红色遗迹残堰断,
何鋆故居隐芜踪。
继承先烈几度忆,
艳秋僻壤荡长空。
捐款创业解民愁,
幸福食堂夕阳红。
贺红色老区黑扒村新时代农
村大食堂今日揭牌圆满成功。
文/翟施恩
黑扒黑扒,
勤劳善良人家。
扒出了金子,
扒出了希望。
扒出了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扒出了新时代的美好年华。
黑扒青山叠章深深情,
养育红色将军百万兵。
昔日先哲先烈之所愿,
笑看今日后裔沐春风。

这是挹月骨干会员翟施恩祝贺乡村大食堂揭牌仪式的书法作品
老年餐馆
文/雷祖记
大美山村敬老年,
乐开餐馆叙新篇。
无忧暮岁知党恩,
放牧青春与世宣。
我在乡村大食堂吃饭(平水韵)
文/启航
美味菜肴红豆汤,
相围大院话家长。
曾经此处食堂事,
犹记那年春草荒。
岁月已归多感慨,
山河共惜尽辉煌。
如今走进新时代,
催马扬鞭奔小康
赞黑扒老区助老小灶开业
文/韩治理
人生无非酱醋茶,
大锅饭香疑到家。
老区妙招初心路,
精神深处添锦花。
革命老区黑扒村留守
老人小灶开业
文/许德生
自古人老多不便,
山区老人更为艰。
儿女打工住进城,
留守耕种护家田。
纵然遇到千般苦,
很少倾诉出怨言。
村官心细察入微,
力办小灶送热饭。

这是黑扒乡村大食堂的操作间
黑扒大食堂
文/高有才
千里做官为吃穿,
难免古稀生活艰。
虽然不欠钱和粮,
总差人手在身边。
黑扒食堂办的好,
书记村长把饭端。
老人脸上乐开花,
子女在外心也安。
不忘初心办食堂
文/李文通
红色旧址今依在,
老区精神万年存。
历届领导做努力,
初显起色是唯一。
乡村食堂办得好,
务实求真安民生。
注:唯一是黑扒村党支部书记镇政府机关干部阎小荣书记的微信名。

这里黑扒乡村大食堂的餐厅
赞黑扒村
文/王大全
革命老区黑扒村,
红色基地铸民魂。
创办乡村大食堂,
不忘初心惠村民。
红色基因代代传,
人民江山坐得稳。
思想教育天天讲,
人民满意又放心。
七言古风.
黑扒乡村大食堂(新)
文/陈欣
黑扒乡村大食堂,
一杆大旗迎风扬。
自古忠孝安天下,
中华文明源流长。
老弱有养社稷稳,
万众齐心奔小康。
翁安妪笑家家乐,
党树灯塔指远航。
再回黑扒
文/明月婵娟
来到黑扒
就如同到了家
也许是来过多次
来多了,便有了感情
也许是他的文化
他的内涵
让我感动了
让我在心底
对他有份特别执着和依恋
来到黑扒
看到了乡村的朴实
这里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
看到了淳朴可亲的乡亲
真诚和善良写在了他们脸上
他们是欣慰的
然而他们又是充满期望的
这三面环绕的柏树坡
这坡上,走过了世世代代黑扒人
这大山的坚毅
用他的思想
深深地感染着
一代又一代的故乡人
感染着一次又一次
从黑扒走过的有缘人
这是个美丽的村庄
这是片让人心动的沃土地
他们讲述着村
庄里村里村外山上山下的动人故事
他们用勤劳和智慧编织着向往的生活
他们用情感把一些美好的故事演绎成动人传说
这里有宾王洞
还有小独山、星月谷、
阎王洞……
美景无限,生动盎然
在这里,地下党活动过
这里有当年八路驻扎的军营
有走过的痕迹
这里有八路军司令部,县委办事处,军械库,抗日干部学校,豫西公学……
这里有韩钧,刘聚奎,何鋆……
高大的身影
这里太富有了
太丰富了,太有内涵了
我被一次次的感动
我想紧握这片土地
让我心贴近,再近些
当我们的脚步踏上这片土地
便想起当年八路军会师的场景
二支部在这里紧急会议作战部署的战略场面
豫西公学里学员们不畏困难
努力学习的情景
还有热火朝天的兵工厂
在百余里的陇海铁路
抬道轨至黑扒的动人故事
这里发生的的事
简直是太多了
太生动了
太壮观了 也太伟大了
来到这里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除了心灵上的共鸣
还有无尽的心底震撼
来到黑扒
便走近一条河
这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青河 多么美丽的名字
我不由得感叹
青青的河,河水荡漾
河草葳蕤,碧水连波
牛羊成群 ,土地肥沃
遥想当年
八路军会师的壮观画卷
历历在目 动人心弦
那情景
依然在心间 在眼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条连着血脉的河
让无数离家的游子
魂牵梦绕
紧连着绵绵的乡情
唱着永不变调的赞歌
你看,他们回来了
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对故土的热爱,
他们回来了,那红红的捐款箱
更贴近了心的距离
他们是大山里飞出去的雄鹰
他们不忘大山的恩情
他们要让家乡更加壮观和美丽
他们要让黑扒的红色文化传承和发扬
黑扒的老年小灶开业了
这里顿时沸腾起来
这是见证
这是在发展红色的道路上
重大举措
这也是为乡亲办下特大好事
这是美好的开端
是榜样的力量
这里是生动的
也是感人肺腑的
所有生在黑扒的人
他们是幸福的
就连来过黑扒的人
我们也是幸福的
我们在黑扒的每一个角落
感受红色文化精魂
用心去抚摸历史深处点点的亮色
去感受黑扒人带给我们的深情厚谊
来到黑扒
我看到了忙前忙后
黑扒新任的支书闫小荣
和石井镇书记潘锋
和许许多多热爱黑扒事业领导人
和众乡亲们的身影
我的心一阵阵感动
黑扒的路还要走很久
这重任就在他们的肩上
路在他们的脚下
他们会一如既往 义无反顾
走下去
这路是艰辛的
坚信他们一定能走好
我看到将来的黑扒
定会在他们辛勤努力与付出下
生动,生辉
我希望有一天
黑扒这片紫土地 光芒闪亮
我们都爱着这片土地

这是黑扒村的红色文化宣传板面
二、报道部分
特别报道:黑扒村创建“乡村大食堂”收效特别好
文/李志华
8月15日上午,河南省新安县石井镇革命老区黑扒村在其党群服务中心隆重举行“乡村大食堂揭牌仪式”。参加这一活动的该村居家群众都称赞说:“这乡村大食堂一开业,咱村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就解决了。”;该村在外面工作的许多人专程回来赶到仪式现场进行爱心捐款,他们还说:“捐的钱不多,但也要为办好这个乡村大食堂做点贡献”;前来这次义务采风宣传的新安县挹月文学研究会骨干会员感叹地说:“这是件好事,必须得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乡村学习践行,以此促进乡村振兴。”由此可见,这黑扒村创建“乡村大食堂”收到的效果真是特别好啊!
黑扒村位于石井镇西南部3公里处,S242省道和通往世界地质公园龙潭大峡谷专道在其东南部交汇,区域交通相当发达;该村又处在南北植被很好两山之间的青河川两边,地理位置独特,是兵家必争打伏击战最佳地方。为此,当年八路军为抗日在此建立起根据地,使群众早早接受了共产党人正确处理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如今该村群众为了尽快致富乡村振兴,青壮年人都出去打工抓经济了,可留下来的老人吃饭却成了难题。与此同时,当年八路军在此抗战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资源,如今来这里参观革命旧址举行红色之旅的人很多,可游客来此吃饭也成了大问题。针对他们吃饭难的大问题,今年5月底,现任黑扒村党支部书记闫小荣(石井镇党委政府下派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潘皇,从该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村领导班子开会研究,报请镇党委政府批复,充分利用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后院闲置多年质量有保证的房舍,决定创建“黑扒村乡村大食堂”,以解决这两类人吃饭难的大问题,这决定更是得到了全体黑扒村人的理解认可支持。经过近2个月的施工建设,终于促成今日可以举行“黑扒村乡村大食堂揭牌仪式”和其开业经营。

这是黑扒村的党群服务中心
当日上午,首先,闫小荣书记代表村三委致《祝贺和欢迎词》,她在致词里讲到:黑扒村乡村大食堂揭牌仪式是黑扒村的一件大事件,我代表村三委表示祝贺。同时,对今天来参加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乡贤、各位乡亲、采风单位挹月文学研究会的同志们表示最忠心的感谢!
这是黑扒村乡村大食堂揭牌仪式的现场
接着,黑扒村的各位乡贤、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按照顺序,依次登台,向放在桌子上的捐款箱子里捐款,以促进乡村大食堂办得更好。据事后村里的统计可知:这次捐款人数50余人,共收到爱心捐款37550元,其中,黑扒村在外工作的一位老党员干部捐款10000万元,但他请求村里不要说出他的名字,他还动情地说到:“党培养教育我好多年,黑扒是我的家乡,为家乡做点事情是应该的,是不需要也不应该得到回报和报道的。”;驻村书记潘皇代表自已所在单位捐了面粉、空调、矿泉水等物品;黑扒村居家务农不太富裕的群众李国东捐款100元,残疾人高红楼也捐款150元;村干部、党员他们也进行了捐款。

这是在黑扒乡村大食堂揭牌仪式上的捐款现场
与此同时,前来义务采风报道的新安县作家协会挹月文学研究会的骨干会员们,他们兵分三路,或赴仪式现场、或进乡村大食堂操作间、餐厅、客房,或赴革命旧址,进行采访,力求全方位务实的报道。
最后,中午在开业运营的黑扒村乡村大食堂吃饭时,黑扒村党支部书记闫小荣、驻村第一书记潘皇亲自带领村干部李红梅、李海红、吕国强、王振国、王改性给老人们端饭拉家常,更让老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好!好!好!”

这是黑扒村老人在乡村大食堂餐厅里用餐
革命老区黑扒村“乡村大食堂”成功创建、揭牌仪式、开业经营,在所有参与这一活动的人中间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日子里,创造性地工作,尽心尽力的奉献,使这个乡村大食堂办得红红火火,以促进革命老区黑扒村的乡村振兴,来提升其百姓幸福生活的指数。
附件之一:配音歌曲歌词是宋祖英演唱的«好日子»
啊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
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
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
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
啊
今天是个好日子
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今天是个好日子
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啊
门外的灯笼露出红红的光景
好听的歌儿传达浓浓的深情
月光的水彩涂亮了明天的日子哟
美好的世界在我们的心中
啊
明天又是好日子
千金的光阴不能等
明天又是好日子
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今天是个好日子
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明天又是好日子
千金的光阴不能等
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
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附件之二:李志华个人的简介

(这是李志华的生活照片)
李志华,男,生于1964年11月11日,家居新安县南李村镇仙桃村,第一学历高中文科,第二学历河北新闻与文学刊授学院新闻系,职业工人,中共党员,爱好新闻文学工作,是新安县作家协会的会员、新安县作家协会挹月文学研究会的副秘书长、全国著名网刊《京津冀.头条》的特约撰稿人,全国著名《天赋文学社》的特约作家。1986年11月于新安县化肥厂参加工作,2008年4月—2010年7月任新安县第五高级中学校报《助您成才报》主编,2012年3月加入新安县挹月文学研究会,2019年7月于万基集团发电公司退休,2022年5月加入新安县作家协会,2022年5月加入天赋文学社,2022年7月加入《京津冀.头条》网刊。自1991年秋采写编稿件以来,个人作品多发表在县级以上媒体(主要发表报纸、电台、杂志)及全国著名网刊上,还曾在新安县计生委、新安县党史研究室征文中获过奖并被颁发荣誉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