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河流(一)
吕家立
引子
新开河,又称北运河,是一条位于沈阳市城北、总体上东西流向的人工河。该河始建于1911年,初始挖掘的目的和功能是水利灌溉。
新开河全长27.7公里,东起浑河东陵进水闸(滨水路桥),西至767库铁路专用线,流经于洪、皇姑、大东、东陵、沈河5个区。
1995年,经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于当年12月开工,历时3年于1998年12月竣工,新开河得到了全面的综合整治,沿河建成游园23个,总面积200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03万平方米,水面面积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道路面积19万平方米;种植树木18万株,其中针叶树1.6万余株,阔叶乔木近6.6万株,灌木9.5万余株。
从东陵进水闸(滨水路桥)起,新开河沿岸的23个游园分别是凌云园、东辉园、东宁园、和睦园、黎明园、兴民园、德胜园、吉祥园、枫露园、春华园、夏翠园、宁山园、辽河园、将军园、共青园、博雅园、新乐园、长江园、怒江园、塔湾园、塔南园 、冬青园、秋实园;此外,新开河流过的地方与上述23个游园相邻相近的,还有北塔公园、北陵公园、怒江东公园、舍利塔公园、丁香湖公园。
新开河,在我的生活中始终占有一定的位置。
3岁随父母从农村进入沈阳城后,居住在辽宁大学西侧、隔怒江街与沈阳市委党校相望;家的北面不远处就是新开河;当然,那时候还太小,对这段河流也没啥印象。5岁多的时候,我的家搬迁至皇姑区松花江街二段四里十七号、也就是北陵布鞋厂家属楼,楼的东边隔一条小路就是新开河,即现在的宁山园段。此后,上学(小学、中学、大学)、游玩、工作都与新开河的一些河段有关联,向上游可以延至夏翠园,向下游分别可延至辽河园、将军园、共青园、博雅园、新乐园及至长江园段。
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是很喜欢四处行走的,更喜欢记录一些行走的见闻和心情,并集成了两本小书。一本是散文游记《窗外的风景》(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本是诗歌集《心灵的风景》(团结出版社出版)。有朋友读了我的书后曾说,我给他留下的印象是“行者与歌者。旅行与诗歌路上的独行侠。用腿行走,用心歌吟。一路唱出自己心中的风景。”也有朋友赠诗与我:“孤行万里落桃花,涧水白屋曲径斜。叩问山风何是友,开怀赆送走天涯”。
确确实实,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行走的梦,并时时憧憬着,努力实践着。有观点认为,旅行是一种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此我十分赞同。现代生活中,我们终日忙碌,紧张工作、辛勤谋生,其要义不外乎是“追求幸福”,而旅行无疑是这种追求的有效途径。所以,退休以后,本打算继续上路,更深入地展开行旅,以丰富晚年生活,陶冶晚年情趣。但事实上,退休以后开启的却是照顾年迈母亲的生活,行走的梦想也就只能存在心里了。
母亲临河而居。其房屋所在位于皇姑区柴河街(北陵小区)18-6号楼,地处新开河共青园段的西南侧。白天,天气好的时候,时常搀扶母亲到河边共青园里散步;有时是自己遛弯。吃过晚饭,给母亲洗漱完毕,当她上床休息后,我更是经常漫步于共青园中,赏绿柳垂阴、球场欢腾;观霓虹闪烁、人影憧憧;听滚水作响、燕雀嘤嘤;踏落叶沙沙、白雪浓淡……
记不得是哪一年哪一天,照例在河边散步的时候突发奇想:如果把沿河的23座游园全都走一遍,并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不也是一场别样的旅行吗?一定会很有意思!也许会有人嗤之以鼻:一条人工河、区区27公里算什么旅行?可笑至极!但我不这样认为。旅行不仅在于去什么地方,更在于什么时间去;旅行不仅在于脚下,更重要的在于心灵。心灵有多远,旅行就会有多远。心灵的浪漫,才会有行为的浪漫。人生就是由一段又一段最简单、最不起眼的旅途构成的。不是吗?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他的《旅行的艺术》一书中,介绍并论述了小说《逆流》的主人公德埃桑迪斯的旅行。德埃桑迪斯就呆在他的小别墅里,让自己置身于各式各样的事物之中:譬如墙上挂着各种彩色图片,上面标示着外国的城市、博物馆、酒店和开往各地的班轮;水缸里养了一些水草,还放置一只小帆船、一些船用索具以及小的海员模型……这些东西让他很容易就享受到旅行的精髓;既能体验到远航的最大乐趣,又免去了航海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不适。最后德埃桑迪斯得出结论:“想象能使我们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远比其本身丰富多彩。”
既然德埃桑迪斯呆在家里的冥想都是旅行的一种方式,而且其行程又都是“丰富多彩”的,那我的新开河漫步也一定是,也一定行。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也是实现我行走之梦的另一条途径。
于是,我的梦想又开始付诸行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