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榄集邮史研究
文/何生杰
摘要:邮票,是“国家名片”,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与人物、自然的反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邮票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集邮,正是编织、反映这部历史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小榄,群众集邮活动之广泛、之踊跃,与其他文化活动不分伯仲;其社会影响,则可与诗书画比美。随着小榄镇集邮协会的成立,团结众多集邮爱好者,与时俱进,为繁荣小榄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大的贡献。

一、小榄集邮协会成立背景与意义
党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对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高。小榄素有“诗礼之乡“之称,而集邮政的开展更丰富了小榄镇文化活动的内容。广大集邮爱好者着实体会到集邮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广交朋友,是一项高尚的极其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1983年1月16日,小榄集邮协会在小榄镇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正式在工人文化宫挂牌成立并举办了首届邮展。出席该成立大会的会员共25人,会议共选举出理事会成员八人,分别是:陈辉祖、何乃昌、何景浩、胡荣辉、梁锦满、杨伯钜、廖铨钊、张发明。杨伯钜当选为第一届小榄集邮协会的会长。1983年4月,杨伯钜撰文《借东风的一点体会》登上《中山集邮》创刊号。1983年10月1-3日,协会举办了第二届邮票展览,展品全部由会员们提供。当时,在观展的群众中引起极大影响,反应热烈。

二、小榄集邮协会发展的历程与社会影响
不知不觉,小榄集邮协会至今已历经40个春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协会每逢重大节日,如劳动节、党生日、国庆节等,都会有相关的邮展,宣传祖国的光荣业绩、伟大成就。对外的联络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能不定期地联系港、澳、省内外等兄弟镇、中山市邮协开展联谊活动,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也收到一定社会效益,得到港澳海外人士和镇府领导的赞扬和好评。各项的竞赛类活动,会员们也积极响应参与,所参展的作品也屡获殊荣,为小榄镇的文化事业添彩争光。1993年12月12日,中山市青少年集邮学术论文宣读会,中学组一等奖是当时就读小榄中学的颜智锋会员。1997年6月,中山市邮协举办《我和集邮者之家》征文评选,黄彪华《发扬井冈山精神,建好集邮者之家》文章获一等奖,廖铨钊《结下不解之缘》文章获二等奖。2000年,小榄集邮协会十位代表参加了中山市邮协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小榄集邮协会被评为”先进集体“,廖铨钊被评为“先进个人”。2000年 8月5-7日,佘雪萍作品《中国传统建筑顶部结构》,廖铨钊《火山》,孙文伟《欧盟》,在《广东省“一框邮集”竞赛级集邮展览》获大银奖,冯惠英《稻谷》获镀银奖。2002年黄彪华《谈谈新世纪集邮》,在中山市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天英杯” 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叶汉强《指导学生集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获二等奖,汤鹤年《我为协会进一言》获纪念奖。2012年8月10-13日佛山2012广东省集邮展览,孙文伟《“上海大东二版”孙中山像普通邮票》和佘雪萍《伦敦一版孙中山像邮票》均获得一框集邮类镀金奖。2021年10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集邮学术研究论文评选,何生杰《浅谈集邮文化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意义与作用》获纪念奖。在此期间,小榄集邮协会也出版了与集邮有关的多本书籍,2003年在小榄集邮协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出版了《廿载耕耘廿载情》,书中共一百多篇文章,作者们寄情方寸,与社会共鸣,既有反映国内、国际不同时期历史事件与人物题材的学术论文,也有寓情山水花鸟鱼虫等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界动植物材的文章。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反映了集邮爱好者们的强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抒写了集邮爱好者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浓烈情怀。2006年出版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140周年的集邮学术论文集 ——《永远的丰碑》,2011年9月又完成一部可观性、可读性的地方邮政史《中山小榄邮政史》,该书得到广东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海平老师的亲自为之作序,也是对小榄集邮协会编写文献工作的一种鼓励与肯定。2011年11月12日协会为记念辛亥革命一百周暨孙中山诞生一百四十五周年,出版了《百折不挠,走向共和》集邮文选集。2016年11月26日,时隔五年后,又出版了记念孙中山诞生150周年集邮文选《伟人足音》。长期以来,在小榄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小榄镇集邮协会一直被评为“镇先进文化团体”。且大力开展艺术精品创作,出版各类艺术理论书籍,为广大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也为繁荣小榄镇的集邮文化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小榄镇青少年集邮活动及其组织的发展状况
1984年春,为了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六个单位发出的《关于开发“活跃的中学生活”活动的通知》精神,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小榄中学决定于上半年成立学生集邮小组,每星期活动一次,为有利于活动实施,学校除保证每周一小时课外时间给集邮小组开展活动外,还派语文科叶汉强老师加以指导,引导小集邮者们把集邮作为探求知识的一把有利工具,通过收集形形式式的邮品,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眼界;同时,老师们亦注意经常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邮德,在集邮活动中,注意处理好学习和集邮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集邮小组成立不久,便举办了“伟大的祖国”专题邮票展览。展览分五部分,共展出邮票近千枚,学校领导因势利导,充分利用邮展的教育,组织学生,教师进行参观、评议,学校还把这次邮展的评论成绩作为集邮小组的同学在“第二课堂”活动成绩的一部分,从而使集邮活动与学习真正挂上了钩,学生的集邮目的和意义更明确了,活动的积极性、热情更高了。1989年12月,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和广州地区集邮联合会共同举办了“广东大、中学生振兴杯邮票上的科学文化知识知多少”竞赛,小榄中学黄家照获得竞赛的一等奖。中山市中小学第一届集邮展览,小榄中学蔡义亮《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获中学组一等奖。中山市第六届中小学生集邮展览,小榄中学郑贤辉《人民军队》获高中组一等奖。小榄中学梁永康《药用植物》获高中组二等奖。1998年中山市青少年集邮知识竞赛,小榄中学代表队在众多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佳绩。1999年1月31日,小榄镇青少年集邮分会成立并举办了小榄镇首届青少年邮展。小榄中学集邮小组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小榄集邮协会的领导的重视,协会的前会长廖铨钊同志、会长孙文伟同志、叶汉强老师等定期来校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作集邮知识的专题讲座。还对学生进行集邮的思想道德教育,告诫学生必须坚持“读书为主,集邮为辅”的原则,做到集邮不影响学习,集邮应促进学习。正因为在廖铨钊等老前辈的谆谆善诱,悉心关怀下。才使这些集邮小苗,得以茁壮成长,邮坛后继有人。


四、小榄集邮的未来发展的方向
小小的邮票有魅力何在?在集邮中能收获很多知识,因为邮票本身就像微型的百科全书,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物产等各个方面情况都会通过邮票的图案呈现出来,你了解这些图案,了解它的背景,对于青少年来说邮票是很好的课外读物。集邮是一种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可以看作是社会教育中的一部分,集邮过程中能增加知识,提高文化素质、道德情操的修养。在小榄集邮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培养与发掘更多的青少年集邮爱好者走上集邮之路是当务之急、也刻不容缓。坚信在小榄镇政府,小榄镇文联和小榄集邮协会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一大批小榄中学集邮小组为核心的新生力量,能使小榄集邮走得更高更远。


结束语:抓好青少年集邮,把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为重点,力图把集邮这一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高尚活动,最大限度向青少年介绍、推广,着力从邮识和邮德上加以指导与宣传,把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集邮爱好者吸引到集邮活动中去。愿小榄集邮协会的会员们与广大集邮爱好者携手起来,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集邮队伍, 在深化改革的岁月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大力发展组织群众性集邮活动,发扬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敢为天下先”精神,在开展社会主义集邮文化活动中大显身手,为小榄镇创建文化强镇,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廿载耕耘廿载情》主编:杨伯钜 廖铨钊 小榄镇集邮协会 2003年
《邮海飞鸿》主编:陈宝荣 副主编:何炯垣 中山市集邮协会 1992年12月
《百年集邮史 薪火相传》作者:杨新美 来源:科学时报 2009年4月6日
《中山小榄邮政史》主编:廖铨钊 小榄镇集邮协会 2011年9月

作者简介:何生杰,笔名:红棉,广东中山小榄人。广东楹联学会会员、中山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菊城文学社理事、中山诗社社员、长虹诗社社员、微型诗联盟会员、华夏微型诗协会会员。喜爱诗词、集邮,业余文学爱好者。2015年9月出版个人诗集《碧血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