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五六)
杨浩然 偶然著
一五六、司令 我们饿呀
一过完年,马三便带羊二、郭明亮到各地转了一圈儿。
先是顺沂、沭河而下,然后掉头往西到了微山湖。在湖区与当地政府落实好本年治理计划后,又驱车进入黄河及运河流域。
一路上,他边看边指点,同时也总结了不少经验。准备回指挥部后,立即整理一下向省厅汇报,必要时在龙山开个现场会,将今年的工作推向高潮。
马三虽然不是一把手,但工作起来则永远把自己当一把手看待。因为他是总指挥,总指挥就是一把手。
看了各地的建设场面后,他感触良多,虽然春寒料峭,但民工们战天斗地的劲头儿一点都没减。可到各公社食堂走走的时候,又有些心酸。
据说,去年各地均大丰收,官员们为了政绩,巧妙地虚报了不少产量。讲客观条件时,夸大物质数量。有的用萝卜、白菜折算粮食的方法来夸大粮食单产,有的甚至放出了高产卫星。
有个小队是这样上报的:夏季四十八亩小麦,亩产六百二十四斤;其中,有二亩多田单产达到了一千二百六十七斤、二点五亩棉花,单产籽棉达到了七千五百斤。
明眼人一看就是扯淡,要知道,去年大旱,即使风调雨顺,每亩也就产三百来斤,因为当时没化肥,麦垅又稀,哪来的亩产六百多斤?亩产千斤、几千斤,就更是睁着大眼说瞎话了。
可上边爱听。因为他们也想争政绩。
其结果,苦了农民。因为上交公粮是按地亩和产量计算的。报多了,自然就上交的多,上交的多,老百姓的口粮自然就少了。
去年不仅仅旱,还打了两场全民战役。大部分整壮劳力都去炼钢铁、修水利去了,好多该收的庄稼没收完烂在了地里。
有的村交完公粮后,就仅剩两三个月的口粮了,不得不将伙食标准压低,有的只供应米汤和青菜叶子了,致使好多人得了水肿病,体弱多病者更是雪上加霜,有的甚至连饿带病失去了生命。
有个专家曾对三年自然灾害作过评估,是根据一个计算公式套出来的数字,说是那场天灾造成了一千七百万人死亡。
这数有待商榷,因为该砖家推断时根本没有原始数据,只是推断而已,到了二OO五年了,还说“待我有机会时再整理”呢。
但不管怎么说,那些年因饥饿,直接也好,简接也罢,确实死了不少人。
事实上,全民炼钢铁本就不该发生。有条件的炼炼也就罢了,用木柴能炼出钢吗?
与其相比,水利工程虽然动用了大量劳动力,但它惠及民生。
政府对治理水患是下了功夫的。为了治黄,曾设立过平原省;为了治理运河,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省都进行过数县对换;为了治理微山湖,绕湖半圈儿的江苏地盘全割给了山东。最奇葩的是范县,县城在山东肚子里窝着,而广大辖区则在河南腹地。
了解的越多,马三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决心带领全省人民,在退休前将组合拳一并打出,让家乡的山山水水造福于民。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巧妙的运用目前资源来缓解饥荒。首先让民工吃饱,起码少饿死人。老百姓是革命的本钱,他们饿趴了,谁来搞建设?
他之所以如此想,是有根据的。针对龙山水库,他作过计算,得到的数字相当惊人:
该库才是大二型水库,就占了二十七平方公里的土地。要知道,每平方公里就是一千五百亩地,而二十七平方公里就是四万多亩。
若是这四万亩地种一季庄嫁,即使亩产三百斤,都能打一千二百多万斤粮。按人均年口粮三百六十斤计算,也能养活三万三千人。若再种些菠菜、韭菜等速生菜,以菜代饭的话,则养活更多人。若再在已建成的中小水库里养鱼,弄好了一年就可捕食,亩产千斤以上没问题。
这些营生鼓捣好了,不仅为国家节约了粮食,老百姓也不至于挨饿了。他这么想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山路崎岖,车子晃得厉害。马三将头伸出窗外一看,快到龙山了。只见工地上人山人海,施工的号子声、大喇叭的吆喝声及打夯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突然,一声枪响震惊了群鸟。枪响处,只见一队民兵正持枪追赶一群人。
马三大惊,赶紧让司机小王加大了油门儿,立刻向现场冲去。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群老农被民兵抓住了。他们一个个低着头,有的瘫坐在地上呜呜直哭。
“怎么回事?”马三问。
民兵连长认识马三,道:“报告总指挥,我们抓住了一群偷粮贼。”
马三一看,老农们只是捡了些去年落下的烂麦穗、瘪玉米呀,哪是什么偷粮贼?便正色道:“胡闹,给老乡道歉!”
老农们一听“总指挥”,就知道是马三了,一个个趴在地上磕起了响头:“马司令,我们饿呀。”
马三俯下身子,将他们一个个搀起来:“老人家,都怪我管教不严,对不住了。”
“我们也是奉命行事,请多多包涵。”民兵连长倒知趣,主动上前陪了理。
“小王,去食堂领几份馒头,记我账上。”马三吩咐完小王,转身对民兵连长说:“好了,你们的任务完成了,把枪放下,立马滚蛋!”
民兵们一听,吓傻了。扑嗵全跪下了:“总指挥,您就原谅我们一次吧,我们不敢了。”
“欺老压小,逞什么英雄好汉。”马三火冒三丈“他们是革命的功臣,当年他们上战场时,你们连开档裤都没穿呢,如今有枪了就乱放?告诉你,我的枪法比你们准,但我的枪口从不对准自己人。滚!”
民兵连长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让我们干啥都行,千万别撵我们走啊,回去就得饿死。”
“是啊,我们家已饿死两口人了啊。”另一个民兵哭道。
“有这么严重吗?”马三虽这么想,但看了民兵们的表情不像作做,就缓和了口气说“这样吧,今天下午,你们几个帮老乡捡漏补过。明天起,一边值勤,一边在河边种菜,如何?”
“是!”
几个老乡,每人分了四个馒头。
一接过馒头,他们便狼吞虎咽地连吞了俩,噎得直伸脖子。但吃了两个后,就把剩下的揣怀里了。
马三看了,泪水立刻汪满了双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