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风走笔话龙泉
贺测亮

诗眼看龙泉,文笔话美景。8月14至16日,由丝路文化院和西安老战士文友会联合举办的“走进中国最美乡村龙泉山庄采风笔会”,在陕西泾阳县安吴镇龙泉山庄举行,40多位军旅老战士和诗人、朗诵家、书画艺术家,相约走进“美丽龙泉”,开展休闲度假与采风创作。我作为混进队伍的一分子,有幸参与了该活动。看着一个个高冠的长长头衔,作品彼丰的名人大家,顿生敬仰,越发显得卑人格格不入。
初秋的天空,澄澈的白云排列出明媚的浅蓝,纯净而明透。夏日虽过,秋老虎依然呈着威风,把本已热情期待的诗人、艺术家家,烧得热血沸腾,一个个象打了鸡血似的,磨拳擦掌,心笔早已龙飞凤舞,种种诗情画意,已在腹中荡漾,呼之欲出。
龙泉,一个听起来就很美的名子,听说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是陕西省践行国家“两山理论”,由荒山变绿山,依托生态文化旅游,带动龙源村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心中便徒生了许多遐想,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向那里,一睹芳容。
14日下午两时许,我便早早地来到省体育场集合地,一班人马乘坐旅游大巴,兴致勃勃地从古城西安出发,前往目的地。同行的,有曾经在军旅驰骋的文官武将,有丝路文化院朗诵家的俊男靓女。这一群人搅合在一起,车箱便热闹起来,一路欢歌笑语,飞声车外。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便来到了龙泉山庄,总经理刘炜和泾云实业开发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焦志学,早早地就在大门口迎接大家,热情地与来宾握手问好,并安排山庄观光电瓶车将大家送到龙泉康养民宿下榻,对70岁左右的老军人,给予安排单人单间,便于更好地休息与创作。顿时,一丝温馨的人文关怀,象龙泉的一汪清源,沁入老兵们的心田。
洗去征尘后,团员们便自由地在景区自由参观,慢慢地揭开龙泉这块神秘的面纱。龙泉山庄位于嵯峨山南麓,绵延十余里,面积约15000亩,座落在五沟七梁上,三面环山,也叫塬,是典型的黄土高塬地貌。
说龙泉,道龙泉,山庄离不开龙和泉。步入山庄大门之内,一座高耸的塔碑上,于佑任先生书写过的字迹——“龙泉山庄”四个大字,赫然入目。喷水池塘里,两条金龙口吐水柱戏珠,似乎在热情地欢迎着远方的游客。穿过巍峨的石牌坊,一个硕大的老碗横空出世,两根黑色巨筷,挑起一根长长的带着油波辣子的biangbiang面,仿佛在敬天敬地敬苍生。两傍的陕西“八大怪”栩栩如生,把关中的地域特色,刻画得淋漓尽致。

山庄大舞台正对着大门,与石牌坊遥相呼应,仿佛张开大嘴说亮话:开放的山庄欢迎您,将这人生的舞台,交给你,交给我,唱吧,跳吧,笑吧,乐吧。
西边错落有致的铺子里,飘出或红或黄的幌子,便是小吃一条街了。沿着青砖铺就的长长街巷,百十家小商铺飘出诱人的豆腐脑、羊血粉汤、关中烩菜、肉夹馍、炸油糕、臊子面、油泼辣子……,独特的美食风味,令人口齿生香,不由人驻足观看。
再上一道塬,便是龙泉康养民宿。民宿纵横交错,依山塬而建,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人的需求。
沿着曲里拐弯的山路,拾足而上,豋上塬头的仿古城堡,俯视远眺,整个山庄尽收眼底。漫山遍野,绿意葱茏,林泉丰茂,百果飘香。玻璃天桥、玻璃滑道、七彩飞毯、太空飞船、蹦极、摩天轮等游乐项目,应有尽有。观看了养殖场、跑马场等。
晚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纳凉诗歌朗诵晚会,在山庄大戏台举行,吸引了众多观众。有西安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的加盟,一首首赞美龙泉山庄的诗歌,伴着美妙的音乐,在朗诵家声情并茂的演绎下,抑扬顿挫,委婉动听用,把原诗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了,听了让人如痴如醉。期间,穿插了专业歌的演唱和山庄舞蹈队的精彩表演。一下子让龙泉山庄融入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把这里的山水和花木,也感染得瞬间蠕动起来。文化的魅力真大,可以穿越时空,跨越界别。
15日上午,在刘总的陪同下,一行人乘坐3辆观光电瓶车,首先来到了葡萄园,人手一把小剪刀,一个塑料袋,自已采摘,免费带走。一道道葡萄架,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难得的田园风光,筛选、品尝、剪裁、照相,把俊男靓女们忙得不亦乐乎。离开山庄时,刘总又送给每人一箱匍匐。
第二站,来到了玻璃天桥,搏一把惊险刺激。令人意外的是,这里的总经理,竟是文友会胡禄林政委的老部下,他给每人赠送了一瓶矿泉水,并约好当天晚上在嵯峨山庄宴请全体成员。
第三站,参观了池阳宫遗址。它是西汉文化遗址,是汉长安城通往甘泉宫的交通要道。
第四站,到达天坑。当地人称为天井,或井壕,是一个四周封闭的很规则的圆形,只是在北侧向外突出了一点,应该为人工开挖的。真的很难想象,这里在汉代会是一处很重要的建筑。
第五站,欣赏元宝枫林。元宝枫是我国特有的树种,有很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属国宝级树种,是龙泉山庄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的项目。
第六站,参观汉柳茶树。这是一棵汉代奇树,两千多年不死,明清关中大地震不毁,至今枝繁叶茂,叶子且具很强的保健功效,被当地老百姓誉为“神树”,经常有人朝拜。
第七站,参观泾阳家风馆。通过图文说明、实物展示、场景复原等方式,集中展示了泾阳县域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廉政文化,使采风团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第八站,参观清未粮仓。位于林木茂密的麦秸沟内一处崖壁之上,相传为唐代李靖李卫公屯兵所建,当地人俗称"藏兵洞"。洞口纡曲隐秘,深不可探;洞内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宽敞的空间可容纳数千人。且山洞就高取势,通风干爽,清未被当地财主改为地下粮仓,共有12个洞仓,总容量600多担18万斤粮食,往返距离3000多米。库内设有财宝库、陷阱、防御楼、藏酒窖等众多设施,设计奇妙,坚固安全。粮仓规模之大、建造之工、保护之完整,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绝无仅有。
15日下午 ,在龙泉山庄接待厅举办诗歌讲座。陕西省工艺进出口公司原副总经理、文友会诗词创作总指导刘华宁,专题进行了格律诗讲座。丝路文化院院长、陕西省作协原秘书长、中国作协会员王芳闻,进行了现代诗讲座,并向老战士赠送了个人诗集《丝路雁影》。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商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协会员董发亮,介绍了自已诗词创作的体会。
晚上,赴三原县嵯峨山庄,参加招待晚宴。
8月16日上午,文友会在龙泉山庄会客厅举办创作体会交流,并就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认真讨论。此后,采风团在山庄书画堂举办了书画笔会交流活动,榆林军分区原司令员田继光、宝鸡军分区原政委胡禄林等书法家、画家,现场泼墨作画,受到了热烈追捧。
部分团员利用空闲时,在山庄温泉游泳池游泳。该地处于地震断裂带,地下温泉资源丰富,水温一般在摄氏40多度,高者可达80多度,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身健康有利,使用时,往往要注入凉水。
龙泉是一首诗,龙泉是一幅画,比诗深邃,比画精美。它集休闲娱乐、特色美食、康养健体、农耕体验、拓展训练、生态采摘、亲近动物、文史探秘等为一体,走出了一条阳光大道。我要为你歌唱,唱出美好吉祥。两天的采风笔会圆满结束了,留给团员们无尽的创作思考和灵感,个个才思泉涌,一批诗歌、散文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
龙泉山庄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